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图像特征及代谢参数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恶性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20年6月间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治疗前行18F-FDG PET/CT检查的35例GIST患者(男27例、女8例,年龄44~84岁)临床及影像资料。将18F-FDG PET/CT中GIST病灶按照图像特征分为环形摄取和非环形摄取,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图像特征不同分组间肿瘤坏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危险度分级(简称NIH分级)之间的差异。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SUVmax、基于SUVmax不同阈值(2.5、40%和50%)下的肿瘤代谢体积(MTV;MTV2.5、MTV40%、MTV50%)和病灶糖酵解总量(TLG;TLG2.5、TLG40%、TLG50%)与临床病理特征(病变部位、肿瘤最大径、核分裂象、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坏死、图像特征、NIH分级)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临床病理特征与代谢参数的相关性。绘制不同代谢参数诊断NIH分级的ROC曲线,采用Delong检验比较不同AUC间的差异。结果35例GIST患者中,环形摄取占31.4%(11/35),非环形摄取占68.6%(24/35),2组间的坏死[7/11和12.5% (3/24); P=0.004]、NIH分级高危构成[11/11和25.0% (6/24); 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最大径、核分裂象、坏死、图像特征、NIH分级不同分组间代谢参数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值:-4.70~-2.09,均P<0.05),但Ki-67不同分组的代谢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值:-0.83~-0.71,均P>0.05)。代谢参数与核分裂象、肿瘤最大径、坏死、图像特征、NIH分级之间均有相关性(rs值:0.36~0.81,均P<0.05),但与Ki-67之间的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rs值:0.12~0.14,均P>0.05)。SUVmax与MTV2.5、TLG2.5、TLG40%、TLG50%的AUC分别为0.752、0.856、0.856、0.882、0.8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1.96~2.12,均P<0.05)。结论在18F-FDG PET/CT中图像特征呈环形摄取的GIST具有更高的NIH分级,肿瘤更易出现坏死;基于SUVmax不同阈值下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对GIST的NIH分级的预测具有一定意义,并可能优于SUVmax。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凹侧撑开与凸侧切除治疗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的技术差异,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收治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男5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为(12.5±4.5)岁(范围6~20岁)。C7楔形椎1例,T1半椎体及不对称蝶形4例,T2半椎体2例,T1-2后方小关节融合、椎板楔形变1例,均有不同程节段融合。2015年前采用凸侧切除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半椎体切除、环形截骨矫形术)治疗4例;2015年后采用凹侧撑开技术(一期前后联合入路行松解、椎间隙和关节突间隙撑开、cage置入融合术)治疗4例,其中2例患者行双节段凹侧撑开。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影像学结构弯Cobb角、头尾侧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颈部倾斜角、肩平衡角及头部偏移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凸侧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201±100)min(范围113~300 min),单椎术中出血量(294±153)ml(范围100~450 ml),住院时间(14±3)d(范围11~18 d),随访时间(51±11)个月(范围36~60个月)。凹侧撑开组单椎手术时间(117±14)min(范围101~129 min),单椎术中出血量(119±36)ml(范围85~167 ml),住院时间(17±3)d(范围14~20 d),随访时间(28±21)个月(范围12~60个月)。凸侧切除组单椎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较凹侧撑开组明显增加(t=1.66,P<0.001;t=2.22,P=0.041)。凸侧切除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45.1°±21.0°,术后22.7°±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3,P=0.038),矫正率54.8%±30.9%;头侧代偿弯Cobb角术前22.1°±8.2°,术后8.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1,P=0.049),矫正率66.8%±15.1%;下颌倾斜角术前7.8°±3.1°,术后3.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02,P=0.018),矫正率51.0%±29.7%。凹侧撑开组结构弯Cobb角术前32.2°±27.2°,术后16.3°±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43,P=0.024),矫正率59.0%±24.7%;尾侧代偿弯Cobb角术前18.9°(17.2°,32.1°),术后9.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00,P=0.049),矫正率64.0%±24.1%;肩平衡角术前3.9°±2.3°,末次随访时0.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5,P=0.040),矫正率97.0%(48.5%,99.8%)。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矫正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头颈肩部外观较术前改善。凸侧切除组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为凸侧症状,1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肱三头肌肌力减弱。凹侧撑开组术后1例患者出现凸侧神经根刺激症状,表现为C5神经根麻痹。均予脱水、激素、神经营养药等治疗,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复查时肌力均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凸侧切除或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胸段侧凸畸形均安全、有效,凹侧撑开术具有更加安全、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和手术难度较低的优势。

  • 标签: 颈椎 胸椎 先天畸形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小学生疑似脊柱侧凸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学校为筛查地点,采用目测法、Adams前屈试验结合躯干旋转测量仪测量躯干旋转角度,于2021年9至11月对大理8县380所中小学共176 729名6~18岁学生进行脊柱健康普查,将躯干旋转角≥5°或目测法复测阳性作为阳性标准筛查出疑似脊柱侧凸人群。收集筛查人群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人口学资料,记录筛查地区社区或乡村委员会所在地海拔高度,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脊柱侧凸的影响因素。结果计划完成筛查人数为176 729名,实际完成人数为140 026名,完成率79.23%;共检出疑似脊柱侧凸阳性3 190名,检出率为2.28%;女性检出率2.52%,高于男性的2.03%(χ2=37.18,P<0.001);10~18岁人群检出率2.90%,高于6~9岁人群的0.70%(χ2=620.79,P<0.001);6岁至18岁各年龄段受检人群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451.00,P<0.001)。汉族检出率2.67%,高于非汉族人群的2.15%(χ2=31.06,P<0.001);在非汉族人群中,白族人群检出率2.07%,低于非白族人群的2.26%(χ2=4.02,P=0.045)。趋势χ2检验显示,在海拔高度<1 500 m、1 500~1 599 m、1 600~1 699 m、1 700~1 799 m、1 800~1 899 m、1 900~1 999 m、2 000~2 099 m、2 100~2 199 m、2 200~2 299m和≥2 300 m各组间,总体人群、10~18岁人群和6~9岁脊柱侧凸检出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02、195.64、24.46,P<0.05)。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发生脊柱侧凸的风险较低(OR=0.82,P<0.001);10~18岁相对于6~9岁人群,发生脊柱侧凸的风险增加(OR=0.12,P<0.001);白族相对于汉族发生脊柱侧凸的风险较低(OR=0.75,P<0.001)。海拔高度≥2 000 m是发生脊柱侧凸的危险因素(OR=1.52,P<0.001)。结论大理白族自治州中小学生疑似脊柱侧凸的检出率为2.28%,女性、10~18岁、汉族、海拔≥ 2 000 m的群体可能面临更高的脊柱侧凸患病的风险。

  • 标签: 脊柱侧凸 普查 学生 高海拔 人种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现状。方法选择南京市第二医院685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南京市第二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总分平均为(72.87±11.79)分,条目平均分为(3.84±0.62)分,68.2%护士得分处于中低水平。其中应急知识掌握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57±0.68)分、急救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91±0.65)分、综合能力维度条目平均分为(3.94±0.66)分,得分最低的条目为"我能够掌握重大传染病事件相关的法律、法规、条例",得分最高的条目为"我会使用心电监护、吸引器、简易呼吸器等急救设备"。结论南京市第二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相关机构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传染病专科医院护士重大传染病疫情应急能力,以应对现有及今后可能发生的传染病事件。

  • 标签: 传染病医院 护士 疫情应急能力
  • 简介:摘要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是常见的妇科疾病,在育龄期女性中的发病率较高,其发病部位广,通过常规影像学检查和腹腔镜无法有效检出全身的、微小的、隐匿的内异症病灶。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胆碱类似物、雌激素类似物和生长抑素类似物等具有检出内异症病灶的潜能,并能够提供内异症病灶的功能和代谢信息,对内异症的诊断具有特殊价值。笔者就内异症的诊断方法进行综述,并探讨内异症分子影像学诊断的研究进展。

  • 标签: 子宫内膜异位症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胆碱 受体,雌激素 受体,生长抑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和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8年3月至2021年5月新里程安钢总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3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与单一组,每组67例。单一组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联合组在单一组基础上加用恩格列净。比较两组疗效、血糖水平、胰岛细胞功能[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PIM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血脂水平、血管内皮功能[内皮素-1(ET-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22%,64/67)高于单一组(82.09%,55/67),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糖、血脂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FINS、PIMS、HOMA-β指数高于单一组(P<0.05),ET-1、vWF、VEGF水平低于单一组(P<0.05)。联合组低血糖发生率(2.99%,2/67)低于单一组(13.43%,9/67),P<0.05。结论恩格列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T2DM患者,可降低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细胞功能,改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

  • 标签: 2型糖尿病 恩格列净 二甲双胍 血糖水平 胰岛细胞功能 血管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下肢手术时止血带部位镇痛及全身镇静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双盲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唐山市第二医院拟行下肢手术(急诊和择期手术)的患者8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在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成功后用微量泵泵入右美托咪定,B组给予等剂量安慰剂对照。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pO2)的变化,主要观察指标为术中镇静效果(Ramsay评分)以及止血带部位疼痛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结果术中最高Ramsay评分A组4(4,4)分,B组2(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39,P<0.001),术中最低Ramsay评分A组2(2,2)分,B组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304,P<0.001)。术中VAS评分A组0(0,1)分,B组8(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610,P<0.001)。心率最低值A组为(58.1±5.5)次/min,B组为(70.0±10.6)次/min;心率最高值A组为(85.2±7.1)次/min,B组为(98.1±11.0)次/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453、4.038,P值分别P<0.001、0.048)。MAP最低值A组为(80.3±6.0)mmHg,B组为(92.1±4.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09,P=0.028),MAP最高值、呼吸频率最低值、SpO2 最低值A、B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联合静脉辅助右美托咪定,可以有效缓解下肢止血带长时间应用的不适感。

  • 标签: 右美托咪定 神经阻滞 止血带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达格列净(DAPA)对结扎左前降支血管大鼠制作的心力衰竭(HF)模型的心脏微小RNA(miRNA)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将9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3只)、HF组(3只)、HF+达格列净组(HF+DAPA组,3只),手术后喂服达格列净5 mg/d持续8周,取心脏组织,观察心脏形态功能,用microarray技术筛选异常表达的miRNA,用RT-PCR验证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此外,12只构建缺血性HF模型大鼠,分4组,每组3只,通过鼠尾静脉分别注射miRNA激动剂(agomir)、抑制剂(antagomir)及空白对照(agomir-NC、antagomir-NC),8周后检测心脏功能,并分析预测差异表达miRNA影响心功能的可能机制。结果(1)8周后3组大鼠的心脏形态及功能有明显差异,且miRNA表达也存在明显差异(均为P<0.05);与HF组比较,HF+DAPA组低表达1.5倍以上的miRNA有341条,高表达1.5倍以上的miRNA有754条,低表达3倍以上的miRNA有25条,高表达3倍以上的miRNA有13条;(2)在差异表达3倍以上的miRNA中选择10条miRNA进行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数据趋势基本一致,其中差异表达5倍以上的有6条miRNA,包括rno-miR-3588、rno-miR-878、rno-miR-743a-3p、rno-miR-3584-3p、rno-miR-6317、rno-miR-671;(3)miR-671在HF+DAPA组中表达明显下降,在HF组中过表达时加重HF,低表达时可改善心脏功能(均为P<0.05);(4)对差异表达的miRNA的靶基因进行GO分析、Pathway分析,发现差异表达miRNA潜在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与代谢、细胞凋亡等过程密切相关,故对HF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存在影响。结论达格列净影响缺血性HF大鼠心脏的miRNA表达,可能通过miRNA调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从而改善预后。

  • 标签: 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 微小RNA 生物信息学 缺血性心力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9.9±3.1)岁(范围6~16岁)。均为颈椎半椎骨畸形,C3 7例、C4 3例、C5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融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先行前路切除椎间盘、凹侧松解,再行后路松解、凹侧撑开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最后再行前路固定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影像学上结构弯Cobb角、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肩平衡角以及斜方肌夹角差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行单节段凹侧撑开,3例患者行双节段凹侧撑开。手术时间为(466±141)min(范围150~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387±191)ml(范围100~660 ml),随访时间为(12.2±9.5)个月(范围3~24个月)。结构弯术前Cobb角为28.9°±13.1°,术后3个月改善至7.4°(3.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8.1%±26.1%(范围18.8%~97.6%);术后1年为13.2°±12.3°,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0,P=0.107)。代偿弯术前Cobb角为18.3°±6.1°,术后3个月为9.4°±7.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1,P<0.001),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1.3%±28.3%(范围2.4%~94.7%);术后1年为8.9°±7.7°,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3),术后1年矫正率为61.4%±26.9%(范围15.4%~100%)。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发生在凹侧。2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木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食指和中指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凹侧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侧凸畸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颈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恶性肿瘤中cN0期乳头状微小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患者出现颈部VI区(中央区)淋巴结发生转移的风险因素,进而决定是否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第一医院甲乳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500例cN0期PTMC患者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中央区淋巴结转移(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CLNM)(阳性)组和中央区淋巴结未转移((non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Non-CLNM)(阴性)组,运用SPSS 18.0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500例cN0期PTMC中,CLNM为142例。性别、肿瘤最大径、是否腺外侵犯、边界、有无钙化、肿瘤单发或多发、纵横比、有无血流是cN0期PTMC患者发生CLNM的风险因素(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P=0.014)、肿瘤最大径≥0.5 cm(P=0.03)、肿瘤腺外侵犯(P=0.003)、边界不清(P=0.032)、有钙化灶(P=0.009)、纵横比≥1(P=0.001)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对于男性患者、肿瘤边界存在不清,肿瘤大小≥0.5 cm、肿瘤生长存在侵犯突破腺体、肿瘤病灶中合并有钙化灶存在、肿瘤病灶垂直生长(纵横比≥1)的cN0期PTMC患者行预防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 淋巴结转移 颈淋巴结清扫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7~14岁单纯性肥胖儿童与健康对照之间肠道拟杆菌属相似性及多样性差别,探讨儿童单纯性肥胖对肠道优势菌属的影响。方法收集30例7~14岁单纯性肥胖和30例同年龄段健康儿童的粪便样品,提取粪便菌群总DNA,利用拟杆菌属16 s DNA种属特异性引物,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获得肥胖儿童和健康儿童肠道拟杆菌属的分子指纹图谱,进行多样性及相似性分析;同时测量肥胖和健康儿童的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脂、瘦素(LEP)、血浆脂联素(ADP),探讨肥胖儿童与肠道优势菌属的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肥胖组儿童BMI[(25.71±3.28)kg/m2]、收缩压(SBP)[(121±12.4)mmHg]、甘油三酯(TG)[(1.15±0.40)mmol/L]、总胆固醇(TC)[(4.20±0.73)mmol/L]、LEP[(18.94±1.68)μg/L]水平均高于正常组BMI[(17.38±3.54)kg/m2]、SBP[(104±7.3)mmHg]、TG[(0.87±0.31)mmol/L]、TC[(3.37±0.86)mmol/L]、LEP[(11.29±2.41)μg/L](均P<0.05),HDL[(1.01±0.28)mmol/L]、ADP[(4.10±2.32)mg/L]水平均低于正常组HDL[(1.40±0.26)mmol/L]、ADP[(5.84±3.42)mg/L](均P<0.05),两组年龄、DBP及LDL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肥胖组拟杆菌属DGGE图谱的条带数目[(9.33±1.37)]、H'指数[(2.07±0.16)]低于正常组样本[(17.33±2.80)、(2.67±0.20)],聚类分析结果示拟杆菌属肥胖组内个体间及与正常组比较组间相似性均降低;拟杆菌属两组DGGE图谱中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均P<0.01),与ADP均呈正相关(均P<0.05);正常组S、H'指数与LEP均呈负相关(均P<0.05),而与BMI、ADP均无相关性(均P>0.05);肥胖组S及H'指数与BMI和LEP均呈负相关,与ADP无相关(均P>0.05)。结论人类肠道菌群拟杆菌属组成的变化与儿童肥胖相关,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属的多样性及相似性降低;肥胖儿童肠道拟杆菌属的多样性与BMI、ADP和LEP相关。

  • 标签: 肠杆菌科 拟杆菌属 瘦素 脂联素 儿童肥胖
  •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能够基于原有的分析数据、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新的分析方法。方法选取180例孕妇血样进行无创产前检测(non-invasive prenatal testing,NIPT)常规的高通量测序,探索游离DNA片段分子量大小与胎儿DNA含量的关系,提出一种新的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的Z值的算法。以羊水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算法的判断结果。结果当以150 bp为分割值时,小分子片段比例与胎儿DNA含量呈正相关。对高通量测序数据用新旧两种算法进行计算,发现基于计数的传统分析的敏感度为75.00%,特异度为98.86%;基于以150 bp为分割点的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分析敏感度和特异度在本次实验中都达到了100%。结论在结合游离DNA片段大小及计数的新方法中选取150 bp作为分子大小分割点,可能比传统基于计数的算法更为合理、有效。

  • 标签: 无创产前检测 游离DNA 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 Z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机械治疗同期全身辅助应用抗生素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generalized aggressive periodontitis,GAgP)患者第一磨牙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口内牙周致病微生物的影响。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牙周科的23例GAg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未用药组[12例,年龄(24.5±3.3)岁]和用药组[11例,(26.5±4.0)岁],未用药组进行洁治、刮治和根面平整术,用药组洁治后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1周,再行刮治和根面平整术。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2、4和6个月分别进行牙周临床指标检查和唾液、集合龈下菌斑(来源于4颗第一磨牙近中颊侧位点)采集,治疗后2周仅采集唾液。应用PCR方法检测样本中8种牙周致病微生物并对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福赛坦菌(Tannerella forsythia,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Td)]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第一磨牙近中菌斑指数、探诊深度和出血指数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用药组治疗后2、4和6个月探诊深度[分别为(4.21±1.50)、(4.00±1.54)、(3.84±1.89) mm]均显著低于未用药组[分别为(5.29±1.27)、(5.30±1.34)、(4.98±1.36) mm](P<0.05)。用药组治疗后不同时间龈下菌斑(治疗后2、4和6个月Pg、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和唾液中Pg、Td和Tf含量(治疗后2、4和6个月Tf和Td的中位数均降为0.0 ng,Pg分别为16.3、59.6和22.4 ng)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未用药组唾液中Td和Tf含量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龈下菌斑中Td和Tf含量仅在治疗后2个月与治疗前相比显著下降(P<0.05)。结论机械治疗同时辅助全身应用抗生素能更好地降低第一磨牙的探诊深度,控制GAgP患者唾液和龈下菌斑中红色复合体微生物的含量,疗效可以维持到治疗后6个月。

  • 标签: 侵袭性牙周炎 抗生素 微生物 龈下菌斑 唾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合并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患者铁代谢改变及与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在烟台毓璜顶医院常规产检,妊娠24~28周的孕妇为筛查对象。确诊为GDM的孕妇60例为GDM组,既往诊断为PCOS且合并GDM的孕妇60例为多囊卵巢合并妊娠期糖尿病(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with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PGDM)组,同时按年龄段进行1∶1∶1匹配,选择正常孕妇60例为正常对照(NC)组。检测3组患者血糖、胰岛素、血红蛋白(Hb)、铁代谢(血清铁、铁蛋白、转铁蛋白饱和度)水平,并评估患者氧化应激损伤及炎症水平的改变,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铁代谢指标与炎症指标及IR的关系。结果与NC组相比,PGDM组Hb水平降低,铁蛋白(SF)、转铁蛋白饱和度(TS)升高(F=3.55、8.24、5.10,均P<0.05);丙二醛(MDA)水平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降低(F=11.11、7.24,均P<0.0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升高(F=4.02、19.06,均P<0.05);与GDM组相比,PGDM组Hb水平降低,SF、TS升高,HOMA-IR、MDA、TNF-α、IL-6水平均升高(均P<0.05)。MDA、TNF-α、IL-6与SF呈正相关(r=0.42、0.43、0.56,均P<0.05),与TS呈正相关(r=0.61、0.42、0.52,均P<0.01);SF、TS与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正相关(r=0.39、0.41,均P<0.01)。结论PGDM患者铁沉积状况导致机体氧化应激损伤程度升高,炎症反应增加,从而加重了IR程度。铁代谢紊乱可能与PGDM患者血糖升高机制有关。

  • 标签: 多囊卵巢综合征 妊娠期糖尿病 铁代谢 氧化应激 炎症因子 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