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讨论HBsAg和Anti-HBs双阳性HBV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S区基因测序情况。方法收集HBsAg阳性患者乙肝五项及定量结果、肝功能和HBV DNA载量,记录其基本临床信息。根据Anti-HBs的阴阳性分组,并对两组结果的临床和病毒学特点进行分析。同时,17 320例HBsAg阳性HBV感染患者中有994例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对该994例患者的S区氨基酸突变、位点变异检出率和基因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HBsAg和Anti-HBs双阳性率为4.36%(756/17 320)。HBsAg+/Anti-HBs+组HBV相关性肝硬化(19.71%)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15.94%),而慢性乙型肝炎(62.04%)显著低于HBsAg+/Anti-HBs-组(67.06%)。同时,HBsAg+/Anti-HBs+组HBsAg-QN以及ALT均显著低于HBsAg+/Anti-HBs-组,HBeAg阳性率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HBV DNA则高于HBsAg+/Anti-HBs-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4例HBV感染者进行了基因测序检测,两组的C基因型(81.79%)最多,B基因型(17.40%)次之,D基因型(0.80%)最少。HBV感染患者C基因型的sP120Q/T/A/S位点检出率HBsAg+/Anti-HBs+组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无论B或C基因型或整体比较,HBV感染患者的sG145A/E/K/R位点检出率HBsAg+/Anti-HBs+组均显著高于HBsAg+/Anti-HBs-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BsAg和Anti-HBs双阳性HBV感染患者更易发展为肝硬化,且进行基因测序的乙肝患者以C2型为主。HBV感染患者的S区sP120Q/T/A/S和sG145A/E/K/R位点耐药变异是导致HBsAg和Anti-HBs双阳性的重要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与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的相关性,为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监测提供新指标。方法选择7只雄性家猪通过电刺激法建立室颤心脏骤停模型。心脏骤停8 min后予以人工胸外按压4 min,在按压2 min后予以肾上腺素20 μg/kg静脉注射。持续监测并记录按压频率、按压深度、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主动脉压、右心房压力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从按压30 s至4 min,每隔30 s为时间点,计算时间点前6 s的平均右颈动脉血流量、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平均灌注指数、平均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平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并将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分别作相关性分析。结果7只雄性家猪均成功被诱发室颤。4 min胸外按压过程中,每分钟的平均按压频率及按压深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外按压30 s测算的右颈动脉血流量为(92.7±32.7)mL/min,在按压1 min时下降至(48.5±23.5)mL/min(P<0.05)。注射肾上腺素前后血流量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外按压期间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及灌注指数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同步变化趋势。冠状动脉灌注压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右颈动脉血流量呈不同变化趋势。右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具有正相关性(r=0.66,P<0.01),与灌注指数也呈正相关性(r=0.57,P<0.01)。结论猪心肺复苏中颈动脉血流量与脉搏血氧波形曲线下面积和灌注指数具有正相关性,即时监测这两种脉搏血氧波形衍生参数一定程度上可反映颈动脉血流量的变化情况。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急诊困难气道的预测能力。方法从2016年7月至2019年12月,选择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行气道管理的患者,若条件允许,对其同时应用基于CHANNEL流程和改良Mallampati分级(modified Mallampati test, MMT)进行气道评估,完成后予直接喉镜下显露声门继而进行Cormack-Lehane分级。以Cormack-Lehane分级Ⅲ级或Ⅳ级定义为困难气道。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别评价应用MMT、CHANNEL流程进行气道评估时预测困难气道的能力。结果接受急诊气道管理的312例患者中有122例被纳入研究,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预测困难气道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90.1%,曲线下面积(95%可信区间)为0.948(0.907~0.988)。与MMT比较,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对困难气道的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更大(P<0.05)。结论基于CHANNEL流程的气道评估法可有效准确预测急诊患者的困难气道。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联合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20年2月-2021年3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血常规检验的110患者展开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单独检验组(55例),联合检验组(55例);单独检验组行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验;联合检验组行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联合检验组红细胞(90.91%)、血红蛋白(89.09%)和血红蛋白(87.27%)均高于单独检验组红细胞(81.82%)、血红蛋白(56.90%)和白血红蛋白(76.36%),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验组的嗜酸性粒细胞、中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检出率均高于单独检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联合血液涂片细胞形态学进行检验,诊断准确性、有效性较高,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