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组织学转化是惰性淋巴在病情进展中较常出现的特殊组织学改变,常伴随发生侵袭性的临床过程,常规治疗效果差,生存时间短,预后较差,也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很大的挑战。组织转化型淋巴除了具有侵袭性临床表现以及明确的组织病理变化之外,往往伴有特定的影像学、生物代谢以及分子遗传等改变。文章就惰性淋巴转化的组织病理、临床特点、分子学特征、治疗策略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分子靶向治疗 组织学转化
  • 简介:摘要补体系统是一个具有精细调控机制的蛋白质反应系统,是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补体成分异常、过度活化等功能障碍与淋巴的发生、发展和免疫逃逸密切相关。此外对于临床治疗,尤其免疫治疗具有一定相关性。现就补体系统在淋巴发生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补体系统蛋白质类 免疫疗法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CD47作为一种跨膜蛋白,广泛分布于多种细胞,通过与巨噬细胞上信号调节蛋白α(SIRPα)结合,释放抑制信号,逃避巨噬细胞的吞噬。淋巴细胞CD47表达上调是诱导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也是潜在的治疗靶点。文章就CD47诱导的免疫逃逸、靶向CD47的单克隆抗体和细胞免疫治疗等治疗手段在淋巴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CD47 肿瘤逃逸 免疫逃逸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摘要淋巴微环境是影响淋巴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参与调控机体免疫系统对淋巴细胞的识别和免疫应答。在淋巴的免疫治疗时代,微环境的状态也影响了基于单克隆抗体、小分子化合物等免疫靶向药物对淋巴细胞的作用。其中,微环境相关的免疫逃逸是导致淋巴治疗失败的重要因素之一。文章就基质细胞免疫细胞亚群、血管增生、缺氧状态、免疫检查点等微环境因素和免疫逃逸的相关研究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淋巴瘤 肿瘤微环境 免疫逃逸
  • 简介:摘要多发性骨髓(MM)是一种具有异质性的恶性克隆性浆细胞肿瘤,目前治疗较为困难,需要探索不同作用机制的靶向药物,以期治愈MM。抗体药物偶联物(ADC)作为一种治疗MM的新型免疫疗法,其将靶标抗体和小分子细胞毒性药物结合,从而提高抗肿瘤的靶向杀伤作用并减少不良反应。目前,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ADC治疗复发/难治性MM(RRMM)取得显著疗效,并具有较高安全性,已获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RRMM患者的临床治疗。靶向CD138、CD74、CD56、CD38等非BCMA,并且具有不同有效载荷和偶联方式的ADC,亦正在临床前研究或临床试验中,部分ADC对MM显示出治疗潜力。笔者拟就已获批用于临床和目前正在研发的治疗MM的ADC结构及作用机制,靶向BCMA和非BCMA的ADC治疗MM的研究现状及相关不良反应,以及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阐述。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抗体,单克隆 免疫轭合物 复发 抗体药物偶联物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不一致性淋巴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0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例不一致性骨髓侵犯淋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3例患者均以淋巴结肿大起病,淋巴结活组织检查诊断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骨髓穿刺及活组织检查证实骨髓为小B细胞淋巴,淋巴结与骨髓淋巴组织学亚型不同,确诊为不一致性骨髓侵犯淋巴;给予R-CHOP样方案一线治疗后,2例患者疾病进展或复发,疗效欠佳。结论不一致性淋巴较为少见,临床易漏诊,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及分子遗传学检测,其治疗方案及预后判断由恶性程度高的淋巴类型决定。

  • 标签: 淋巴瘤 骨髓 不一致性淋巴瘤 诊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及临床特征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DLBC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36例DLBC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RCS)确定PNI、年龄、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总生存(OS)情况,并进行log-rank检验。结果236例患者中共115例(48.7%)死亡,中位OS时间32个月。患者3年OS率46%,5年OS率36%。PNI的最佳截断值为49,PNI和DLBCL预后不良风险之间表现为显著的非线性关系(χ2=34.64,P<0.01);剂量-反应关系分析表明,随着PNI的变化,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下降。年龄的最佳截断值为63岁,年龄与DLBCL预后不良风险的关联强度呈非线性上升趋势(χ2=14.86,P=0.022)。使用X-Tile软件计算血红蛋白的最佳截断值为93 g/L和129 g/L。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NI、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受累、肝脏是否受累、年龄、血红蛋白、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是否有大包块是DLBCL患者OS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生发中心B细胞(GCB)型、bcl-2阳性、bcl-6阳性患者中,PNI<49和PNI≥49患者3年OS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NI在DLBCL患者预后评估中具有一定的价值,PNI≥49提示患者预后良好。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营养评价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控制营养状况(CONUT)对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最佳截断值,PNI、CONUT评分分别以44.45、3.5为界值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年龄、性别、血清钙、β2-微球蛋白、血肌酐、LDH、HGB等的差异,分析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PNI、CONUT评分是总生存(OS)时间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H、浆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ISS分期、PNI、CONUT评分是影响MM患者OS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636,95%CI 1.014~2.640)、浆细胞比例(HR=1.953,95%CI 1.232~3.096)、PNI(HR=0.513,95%CI 0.287~0.917)是影响MM患者的OS时间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MM患者PNI低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状况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后营养指数(PNI)、控制营养状况(CONUT)对多发性骨髓(MM)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5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得出最佳截断值,PNI、CONUT评分分别以44.45、3.5为界值进行分组,分析各组年龄、性别、血清钙、β2-微球蛋白、血肌酐、LDH、HGB等的差异,分析MM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PNI、CONUT评分是总生存(OS)时间的影响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LDH、浆细胞比例、β2-微球蛋白、ISS分期、PNI、CONUT评分是影响MM患者OS时间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HR=1.636,95%CI 1.014~2.640)、浆细胞比例(HR=1.953,95%CI 1.232~3.096)、PNI(HR=0.513,95%CI 0.287~0.917)是影响MM患者的OS时间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MM患者PNI低提示预后不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预后营养指数 营养状况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免疫治疗时代IgD型多发性骨髓(MM)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3月至2021年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确诊的29例IgD型MM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和疗效,特别是新药和新型免疫治疗的效果。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岁,<65岁20例(69.0%);合并肾功能损害12例(41.4%),合并髓外侵犯6例(20.7%)。所有患者一线应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硼替佐米的联合方案治疗,总体有效率为82.8%(24/29)。21例复发难治患者中,二线及以上方案选择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治疗12例,其中9例获得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及以上疗效;选择新药达雷妥尤单抗治疗5例,其中1例获得完全缓解(CR)。29例患者中位OS时间为48个月(95% CI 17~79个月),一线治疗后中位PFS时间为9个月(95% CI 3~15个月),二线治疗后中位PFS时间为11个月(95% CI 1~21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R-T治疗是复发难治IgD型MM患者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HR=0.094,95% CI 0.019~0.473,P=0.004)。结论IgD型MM发病年龄较低,合并肾功能损害多见,髓外侵犯发生率较高;一线应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复发难治患者接受CAR-T治疗可一定程度上提高缓解率及生存率。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球蛋白D 免疫疗法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RPR)与多发性骨髓(MM)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37例MM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RPR诊断MM的最佳截断值,依据最佳截断值分为高RPR组和低RPR组,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差异。结果RPR诊断MM最佳截断值为0.10,据此分为高RPR组(RPR≥0.10)和低RPR组(RPR<0.10),分别有52、85例。高RPR组与低RPR组在不同Durie-Salmon(DS)分期(χ2=17.110,P<0.01)、国际分期系统(ISS)分期(χ2=10.817,P=0.001)、红细胞分布宽度标准差(χ2=26.937,P<0.01)、血红蛋白(χ2=17.140,P<0.01)、乳酸脱氢酶(χ2=7.926,P=0.005)、红细胞沉降率(χ2=9.513,P=0.002)、β2微球蛋白(χ2=7.726,P=0.005)、骨髓浆细胞比例(χ2=6.621,P=0.010)分层中的患者比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低RPR组总有效率较高RPR组高[82.4%(70/85)比71.2%(37/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66,P=0.124)。低RPR组深度缓解率较高RPR组高[56.5%(48/85)比19.2%(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327,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清蛋白、RPR、治疗缓解程度是初治MM患者总生存(OS)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外周血RPR升高的MM患者OS时间缩短,RPR可能是MM预后评价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小板计数比值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双特异性抗体(BsAb)是一种新型免疫疗法,能够通过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非限制性识别并结合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并靶向杀伤肿瘤细胞。目前,BsAb已成为血液肿瘤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RRMM)患者中,针对B细胞成熟抗原(BCMA),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C组5成员D(GPRC5D)和Fc受体同源物(FcRH)5靶点BsAb的早期临床试验已显示出良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治疗反应率达70%~83%,其主要治疗不良反应为低级别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血细胞减少和感染。笔者拟就BsAb的分类和功能、BsAb治疗RRMM的靶点及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

  • 标签: 抗体,双特异性 多发性骨髓瘤 免疫疗法 复发 治疗应用
  • 简介:摘要经典型霍奇金淋巴(cHL)被认为是一类可被治愈的疾病,但是仍有少部分cHL患者难治或治疗后复发。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成为继放化疗及靶向治疗后cHL治疗的新方向,其中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TLA)-4和程序性死亡受体(PD)-1是目前主要的免疫检查点,ICI治疗cHL患者具有良好效果。笔者通过对以ICI为主的联合疗法在cHL患者的应用及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R)的管理等研究现状进行阐述,旨在为cHL患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霍奇金病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T淋巴细胞,细胞毒性 程序性死亡受体1 药物疗法,联合 药物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淮海淋巴协作组8个医疗中心确诊的124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算法、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获取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成人HLH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实现模型的可视化,采用Bootstrap重抽样的方法进行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查预测精度。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12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18~84)岁,男性61例(49.19%)。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血清铁蛋白增高者110例(88.71%),肝脾肿大者57例(45.97%)。124例患者中77例(62.10%)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0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成人HLH的预后受性别、年龄、纤维蛋白原、血肌酐、ALT和白蛋白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5个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739,校准图显示HLH的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人HLH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为临床医师评估成人HLH预后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工具。

  • 标签: 成人 噬血细胞综合征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多中心数据,分析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LH)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20年7月淮海淋巴协作组8个医疗中心确诊的124例成人HLH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Maxstat算法、X-Tile软件和限制立方样条获取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构建成人HLH风险预测模型并通过列线图实现模型的可视化,采用Bootstrap重抽样的方法进行验证,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正曲线验证列线图,检查预测精度。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组间比较使用Log-rank检验。结果124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5(18~84)岁,男性61例(49.19%)。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血清铁蛋白增高者110例(88.71%),肝脾肿大者57例(45.97%)。124例患者中77例(62.10%)死亡,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07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成人HLH的预后受性别、年龄、纤维蛋白原、血肌酐、ALT和白蛋白的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基于以上5个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的C-index为0.739,校准图显示HLH的观测值和预测值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成人HLH的预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性别、PLT、白蛋白、ALT和治疗方案是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列线图为临床医师评估成人HLH预后提供了一个可视化工具。

  • 标签: 成人 噬血细胞综合征 预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