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建筑,大部分时间不只是一件艺术品,它承载了太多的复杂因素;建筑设 计方法也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时而异。在多种多样的建筑设计方法中,我 只是想对几种自己在阅读过程中所遇到的几种建筑设计方法进行简要的阐述和 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宫颈癌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93%(28/30)比87%(26/30)和97% (29/30)比93%(2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88.07 ± 37.53)ng/L比(227.27 ± 142.61)ng/L和(21.03 ± 5.75)ng/L比(38.34 ± 18.17)ng/L,对照组:(120.04 ± 81.22)ng/L比(197.34 ± 142.41)ng/L和(24.04 ± 7.29)ng/L比(39.78 ± 13.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有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提升放化疗敏感性和近期疗效的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宫颈癌放疗的增敏作用。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中晚期宫颈癌(ⅡB~ⅣA期)患者60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试验组(30例)采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同步放化疗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1周和治疗后1周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近期疗效。结果试验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高于对照组[93%(28/30)比87%(26/30)和97% (29/30)比93%(28/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均明显低于治疗前[试验组:(88.07 ± 37.53)ng/L比(227.27 ± 142.61)ng/L和(21.03 ± 5.75)ng/L比(38.34 ± 18.17)ng/L,对照组:(120.04 ± 81.22)ng/L比(197.34 ± 142.41)ng/L和(24.04 ± 7.29)ng/L比(39.78 ± 13.35)n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治疗后血清VEGF和bFGF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同步放化疗有进一步下调患者血清VEGF、bFGF水平、提升放化疗敏感性和近期疗效的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装腔内/组织间插植近距离治疗(IC/ISBT)与传统后装腔内近距离治疗(ICBT)相比较的剂量学差异及其近期疗效。方法45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采用IC/ISBT及ICBT方法进行后装近距离治疗,分别对两种治疗方法的A点(A1、A2)、D90%、D100%以及膀胱、结肠、直肠、小肠受量进行计算,同时观察近期疗效。结果IC/ISBT比ICBT放疗A点剂量显著提升(P<0.05);并且IC/ISBT的D90%、D100%也均明显高于ICBT (P<0.05)。外照射后残存肿瘤直径≥3 cm时,IC/ISBT比ICBT可获得较高的靶区剂量提升(P<0.05)。IC/ISBT与ICBT的膀胱、直肠、结肠、小肠D2cm3、D0.1cm3相近(P>0.05)。疗后1、3、6个月的近期疗效IC/ISBT与ICBT相近(P>0.05)。结论局部晚期宫颈癌(残存肿瘤直径≥3 cm)后装近距离治疗中IC/ISBT在不增加危及器官受量及降低近期疗效前提下显著地提高了靶区、A点剂量,具有明显剂量学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