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淋巴细胞亚群在成人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8月8家医院确诊的172例成人HPS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87例(50.6%,87/172),女性85例(49.4%,85/172),生存68例,死亡104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性分析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特征、纤维蛋白原等变量,并分析以上变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通过最大选择秩统计量(MaxStat)计算连续变量的最佳截断值,基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HPS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HPS患者中位年龄56(42,66)岁。存活组年龄、血小板计数和白蛋白水平分别为48(27,63)岁,84×109/L和32.3 g/L;在死亡组分别为59岁,45.5×109/L和27.3 g/L,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368,P=0.001;Z=‒3.156,P=0.002;Z=‒3.431,P=0.001)。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5年累积生存率为37.4%(37.4/100),分化簇8+(CD8+)<11.1%、CD3+<64.9%、CD4+>51%、CD4/CD8比值>2.18的患者预后较差(χ2=7.498,P=0.023;χ2=4.169,P=0.041;χ2=4.316,P=0.038;χ2=9.372,P=0.002);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D4/CD8比、年龄、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是HPS患者独立预后因素(HR=2.435,P=0.027;HR=5.790,P<0.001;HR=0.432,P=0.018;HR=0.427,P=0.018)。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可用于评估HPS患者预后,CD4/CD8比、年龄、纤维蛋白原及血红蛋白是HPS患者独立预后因素。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噬血细胞综合征 纤维蛋白原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双克隆M蛋白的淋巴细胞淋巴瘤(LPL)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收治的1例伴有双克隆M蛋白的LPL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该患者为老年女性,临床主要表现为淋巴结肿大、肾脏损害、贫血、骨破坏等,依据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免疫固定电泳、骨髓细胞学、基因突变检测(MYD88 L265P突变阳性)明确诊断。采用硼替佐米为主的方案治疗4个周期,达到部分缓解。结论伴有双克隆M蛋白的LPL临床主要表现出一种M蛋白特点,免疫球蛋白IgM及IgA双克隆的LPL罕见,采用硼替佐米为主的治疗方案有一定的效果。

  • 标签: 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 淋巴瘤 双克隆 免疫球蛋白类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套细胞淋巴瘤合并乳酸酸中毒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例套细胞淋巴瘤合并乳酸酸中毒的患者,对其诊疗经过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为51岁男性。因反复黑便7 d、伴有腹胀、食欲不振等就诊,经血气分析、活组织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等,确诊为套细胞淋巴瘤ⅣB期合并乳酸酸中毒。患者化疗后获得短暂缓解,但病情很快反复并进展,最终由于严重酸碱平衡紊乱而死亡。结论乳酸酸中毒是套细胞淋巴瘤的一种临床并发症,病情进展迅速,化疗效果不佳,患者病死率高。

  • 标签: 淋巴瘤,膜细胞 酸中毒,乳酸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8(TLR8)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中的数据分析TLR8 mRNA在DLBCL肿瘤组织与正常淋巴细胞中的差异化表达情况,并在NCBI-GEO数据库的两个独立子集GSE 25638、GSE 32018中进行验证。采用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工具分析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总生存(OS)及无进展生存(PFS)的相关性。采用GSEA软件进行基因本体生物过程(GO_BP)富集分析。通过TIMER在线工具网站分析TLR8 mRNA表达与肿瘤免疫细胞浸润程度及免疫检查点相关分子表达的关系。选择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53例接受淋巴结活组织检查的DLBCL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TLR8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Oncomine与GEO数据库中数据分析结果显示,DLBCL、活化B细胞型DLCBL患者肿瘤组织中的TLR8 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淋巴细胞(均P<0.001)。OSDLBCL在线生存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高表达的DLBCL患者OS(P=0.020)与PFS(P=0.004)均较TLR8 mRNA低表达患者差。TLR8水平与免疫反应、细胞因子代谢及DNA损伤监测的功能异常有关;TIMER在线分析结果显示,TLR8 mRNA表达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浸润程度(r=0.78,P<0.001)及免疫抑制分子的表达[HAVCR2(r=0.85,P<0.001)、LAG3(r=0.63,P<0.001)、CD274(r=0.77,P<0.001)、TIGIT(r=0.32,P=0.037)、C10ORF54(r=0.34,P=0.029)]呈正相关。53例DLBCL患者中,TLR8蛋白低表达29例(54.7%)、高表达24例(45.3%)。不同血清乳酸脱氢酶、β2-微球蛋白水平的DLBCL患者TLR8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DLBCL患者TLR8高表达,TLR8可能是DLBCL预后的标志物。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Toll样受体8 基因表达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并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TACE治疗的106例肝细胞癌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0例,女性16例,年龄(59.9±9.3)岁。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TACE抵抗分为TACE抵抗组(n=47)和对照组(n=59)。比较两组首次TACE术前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肿瘤数目、肿瘤血管强化类型(影像学检查)、肿瘤最大径等指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影响因素。结果TACE抵抗组中甲胎蛋白>400 μg/L、异常凝血酶原>40 AU/L、肿瘤多发、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不均匀强化)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ACE抵抗组肿瘤最大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P=0.01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OR=2.707,95%CI:1.008~7.271)、肿瘤多发(OR=6.069,95%CI:2.115~17.415)、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OR=7.813,95%CI:2.246~27.176)的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术前甲胎蛋白>400 μg/L、肿瘤多发以及肿瘤血管强化Ⅲ+Ⅳ型是肝细胞癌患者发生TACE抵抗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癌,肝细胞 化学栓塞,治疗性 危险因素 TACE抵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检索分析固定化细胞废水处理技术的专利申请文献,从中获取了国内外该领域专利申请的主要技术分支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对固定化细胞废水处理技术未来发展和专利申请趋势进行了预测。

  • 标签: 固定化细胞 废水处理 载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布-加综合征(BCS)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血管开通术的340例BCS患者临床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入组57例患者,其中男性40例,女性17例,年龄(50.4±8.7)岁。按照BCS血管开通术后是否合并肝细胞癌分为肝细胞癌组(n=19)和对照组(n=38)。比较匹配后两组男性比例、年龄、BCS类型、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等术前指标,以及甲胎蛋白、肝内结节形成、血管再狭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等术后指标。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BCS患者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男性比例、年龄、BCS类型、MELD评分等术前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细胞癌组术后甲胎蛋白>9.0 μg/L、AST>40 U/L、ALT>50 U/L、肝内结节形成以及血管再狭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甲胎蛋白>9.0 μg/L(OR=46.778,95%CI:3.310~661.140)、AST>40 U/L(OR=36.307,95%CI:1.317~1 001.009)、肝内结节形成(OR=66.254,95%CI:4.225~1 038.974)、血管再狭窄(OR=16.276,95%CI:1.712~154.773)的BCS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风险增加(均P<0.05)。结论术后甲胎蛋白>9.0 μg/L、AST>40 U/L、肝内结节形成以及血管再狭窄是BCS血管开通术后合并肝细胞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Budd-Chiari综合征 癌,肝细胞 危险因素 血管开通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增强MRI在肝细胞癌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连续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诊治的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资料,男性53例,女性7例,年龄范围47~84岁,平均61.9岁。60例(114个病灶)患者均接受TACE,术后1周内行超声造影、增强MRI、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金标准,比较超声造影、增强MRI诊断活性病灶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及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DSA术中检查发现88个活性病灶,26个完全灭活病灶。超声造影发现78个活性病灶,36个完全灭活病灶。增强MRI发现88个活性病灶,26个完全灭活病灶。增强MRI检查准确率为100.0%(114/114),优于超声造影91.2%(104/1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的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81,一致性较强。直径≤5 cm的病灶,增强MRI诊断准确率100.0%(78/78),优于超声造影88.5%(69/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5 cm的病灶,增强MRI诊断准确率与超声造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MRI诊断活性病灶的灵敏度高于超声造影,特异度一致。直径≤5 cm的病灶,增强MRI与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Kappa值为0.747,>5 cm的病灶,Kappa值为0.873,一致较强。结论增强MRI和超声造影可作为肝细胞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的可靠方法。

  • 标签: 癌,肝细胞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超声造影 增强磁共振成像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