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2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与外科手术治疗老年早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20年8月-2022年8月期间随机纳入50例左右,根据随机数字数字表法进行平均分组,观察组给予ESD,对照组给予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老年早期胃癌患者,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ESD治疗效果更佳,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早期胃癌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穴位按摩在缓解肾穿刺术后患者疼痛及促进康复中的效果。研究选取受试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添加穴位按摩治疗。通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身体功能恢复指标的多时点对比,量化两组患者的疼痛感受和康复状况。结果表明,穴位按摩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疼痛评分,且观察组患者的身体功能康复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研究证实,穴位按摩作为一种非药物疗法,在肾穿刺术后的疼痛缓解和身体功能恢复中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穴位按摩 肾穿刺术后 疼痛缓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为小儿常见病,该病病因为EB病毒感染,EB病毒为疱疹病毒之一,人类为主要宿主,可通过唾液传播,诱发感染性疾病。近年来,随着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发病率的升高,该病已受到国内外护理专家的重视,本文总结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护理进展并进行综述。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牵引配合针灸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收治的58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根据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O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显著更低(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证明牵引配合针灸推拿治疗是具有临床意义的,能有效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牵引配合针灸推拿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浮针配合运动康复疗法治疗粘连型肩周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对我院70例粘连型肩周炎患者(2022.10-2023.10)予以分组研究,n=35。对照组常规电针治疗,观察组应用浮针配合运动康复疗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RO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粘连型肩周炎的治疗过程中,选择浮针与运动康复疗法可以获得显著成效,利于缓解疼痛,促进功能恢复。

  • 标签: 浮针 运动康复疗法 粘连型肩周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方法:运用对比分组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各项SCHF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协同护理模式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日常护理中,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还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协同护理模式 慢性心力衰竭 自我护理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治疗泌尿系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将于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到本院行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设置为此次研究的样本,样本采集量为80例,将这8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的常规组以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的研究组,每组各收治患者40例,之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经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后,研究组与常规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50%与25.00%(P<0.05);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指标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提升程度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于采用胃肠经皮肾镜下钬激光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来说,应采用综合护理进行护理干预,综合护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微创经皮肾镜下钬激光 泌尿系结石 护理体会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层医院在普外科治疗中的感染情况和具体的管理措施;方法:选取某基层医院于2018~2019年间以及2019~2020年间收治的患者各100,进行对照分析,论述采取不同方法下的普外科感染发生情况;结果:基层医院普外科感染的控制,只要能够做好有效的普外科管理控制,是可以做到有效的院感总量降低的;结论:为强化基层医院的普外科感染率,相关单位需要注意在工作中强化普外科的院感管理,以此实现高质量的普外科感染管理。

  • 标签: 基层医院 普外科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层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临床处理情况,以及院感的具体防控优化措施;方法:选取2019~2020年间,在某基层医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共计200例,在研究中通过患者分组采取不同的伤口感染处理方法的研究模式,实现对照分析和实验研究;结果:基层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发生与医院方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很大关联性,采取更为科学更为严格的普外科伤口感染模式,更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伤口感染可能,并更能提升患者的干预治疗满意度;结论:为继续强化基层医院普外科伤口感染的控制防治,相关医院单位应注重做好对普外科院感的控制优化,注重从技术、人员、宣教三方面入手,实现高质量的伤口感染处理。

  • 标签: 基层医院 普外科 伤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内分泌治疗药物对早期乳腺癌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3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4 31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均为女性,年龄(51.2±11.3)岁(范围:20~87岁)。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组,阿那曲唑组1 182例,来曲唑组592例,依西美坦组 332例,托瑞米芬组2 212例。记录患者在治疗前,服药6、12、18、24、36、48、60个月和停药后1年的肝功能水平,使用混合效应模型比较3种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和托瑞米芬对肝功能的影响。结果4组患者用药6个月时ALT、AST均较治疗前上升(P值均<0.01),停药1年后各组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AST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P值分别为0.538、0.718、0.061)。各组间AST的变化无差异(F=2.474,P=0.061)。3种芳香化酶抑制剂组间ALT的变化无差异(阿那曲唑比来曲唑,P=0.182;阿那曲唑比依西美坦,P=0.535;来曲唑比依西美坦,P=0.862)。阿那曲唑、来曲唑对ALT的影响高于托瑞米芬(P<0.01、P=0.009)。各组在用药6个月时均出现肝功能异常患者,随用药时间延长,异常例数均呈下降趋势。结论3种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依西美坦)和托瑞米芬都可使患者ALT、AST水平明显上升,停药1年后各指标可逐渐恢复至治疗前,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对ALT的影响大于托瑞米芬。

  • 标签: 乳腺肿瘤 肝功能不全 内分泌治疗 阿那曲唑 来曲唑 依西美坦 托瑞米芬
  • 简介:摘要:异常妊娠大出血为妇产科常见病症,主要是由于胎盘前置、胎位不正等原因所致,具有病情危重等特点,若不及时治疗则会危及母婴安全。鉴于此,临床主张对异常妊娠大出血患者进行准确诊断,并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实施科学的急救处理,纠正休克症状,维持生命体征稳定,保障母婴安全。为此,本文分析异常妊娠大出血发生原因,并总结急救措施研究进展,旨在提高临床救治效果,挽救患者生命安全。

  • 标签: 异常妊娠大出血 发生原因 急救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流程再造理论的急救护理模式对急诊多发伤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01月-2022年0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100例急诊多发伤患者为此次研究观察对象,其中50例采取常规急救护理模式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50例接受流程再造理论急救护理模式干预的患者纳入研究组。对比两组的急救耗时情况及抢救成功率。结果:研究组的急诊科停留时间、急诊科运送至手术室时间、影像学检查时间以及入院至手术时间都要比对照组的耗时更短,而抢救成功率98.00%明显要高于对照组88.00%,组间差异显著(P

  • 标签: 流程再造理论 急救护理模式 急诊多发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癌(ccRCC)肿瘤内胶原纤维丰度和纤维性假包膜状态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检索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中530例ccRCC患者的资料。男344例,女186例。年龄≤ 60岁264例,> 60岁266例;G1~2级241例,G3~4级281例,未确定分级8例;2017年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Ⅰ~Ⅱ期322例,Ⅲ~Ⅳ期205例,未确定分期3例;M0期420例,M1期78例,无法评估远处转移情况32例。采用R语言和RStudio软件,分析ccRCC中编码Ⅰ型胶原的COL1A1 mRNA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年11月至2017年11月病理证实的158例非囊性ccRCC患者的资料。男112例,女46例;年龄≤ 60岁100例,>60岁58例;G1~2级111例,G3~4级47例;AJCC分期Ⅰ~Ⅱ期144例,Ⅲ~Ⅳ期14例。取患者石蜡切片进行Masson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和多色免疫荧光染色,评估肿瘤组织内及假包膜的胶原纤维丰度,采用HE染色评估ccRCC纤维性假包膜状态。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肿瘤内胶原纤维丰度和纤维性假包膜状态与ccRCC患者总生存率的关系。结果TCGA数据库的转录组学结果提示,ccRCC肿瘤组织COL1A1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COL1A1 mRNA高表达组患者总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组(HR=1.165,P=0.002);高COL1A1/COL3A1 mRNA比值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低COL1A1/COL3A1 mRNA比值者(HR=1.901,P<0.001)。对本中心30例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肿瘤组织胶原纤维丰度高于癌旁组织[41.0(14.0~75.0)与15.0(3.0~57.0),P<0.001];天狼星红染色结果也显示肿瘤组织胶原纤维丰度高于癌旁组织[42.5(10.0~90.0)与10.0(2.5~60.0),P<0.001]。高胶原纤维组ccRCC患者的病理分级G3~4级比例高于低胶原纤维组[38.5%(30/78)与21.3%(17/80),OR=2.316,95%CI 1.146~4.681, P=0.023]。158例中位随访时间73.5(4~135)个月。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胶原纤维组5年总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胶原纤维组(88.75%与74.36%,HR=2.630,P=0.007)。纤维性假包膜不完整者5年总生存率显著低于纤维性假包膜完整者(52.94%与85.11%,HR=11.140,P<0.001)。结论ccRCC肿瘤内胶原纤维水平呈现过度表达,肿瘤内胶原纤维富集、纤维性假包膜不完整可能提示较差的生存预后。

  • 标签: 癌,肾细胞 透明细胞 纤维化 假包膜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热缺血时间(WIT)对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0年10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344例接受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40例,女104例;中位年龄57(23~89)岁;中位体质指数25.6(16.7~36.0)kg/m2;213例伴高血压病,66例伴糖尿病;92例有吸烟史。术前肌酐中位值73(32~170)μmol/L;术前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中位值95(33~142)ml/(min·1.73m2)。肿瘤最大径中位值2.5(7~9)cm。344例均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阻断方式均为热缺血。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评估WIT与术后eGFR变化百分比[(术后eGFR-术前eGFR)/术前eGFR×100%]的相关性。根据术中WIT将患者分为WIT<20 min组、20 min≤WIT<30 min组和WIT≥30 min组,比较3组的临床资料,并采用协方差分析法对术前eGFR和肿瘤直径进行校正。结果34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病理提示透明细胞癌299例,乳头状肾细胞癌22例,嫌色细胞癌11例,其他病理类型12例;病理分期T1a期318例,T1b期18例,≥T2a期8例。344例中WIT<20min组119例,20min≤WIT<30min组146例,WIT≥30min组79例,3组肿瘤最大径[2.1(0.7~5.0)cm与2.8(0.8~6.0)cm与3.0(0.9~9.0)cm]及术后6~12个月eGFR变化百分比[-3.3%(-29.3~43.8)%与-8.5%(-65.0~75.9)%与-9.3%(-42.5~2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随着WIT增加,术后eGFR变化百分比逐渐下降,在30min后曲线逐渐趋于平稳(R2=0.044,P=0.015)。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术前eGFR基线和肿瘤最大径进行校正后,WIT<20 min组术后eGFR显著高于20 min≤WIT<30 min组(P=0.009)和WIT≥30 min组(P=0.017)。20 min≤WIT<30 min组与WIT≥30 min组术后eGF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6)。结论肾部分切除术中,WIT< 20min的患者术后eGFR水平高于WIT≥20min患者。而当WIT超过20min后,缺血时间的延长不会造成肾功能的进一步下降。

  • 标签: 肾肿瘤 肾部分切除术 热缺血时间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和人工尿道括约肌(AUS)植入术治疗中重度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7年6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2例男性尿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中位值75(64~80)岁。其中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9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3例。尿失禁病史中位值3(1~9)年,每日使用尿垫量中位值8(5~10)片。其中5例为中度尿失禁,7例为重度尿失禁。12例中6例行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为AdVance组), 6例行AUS植入术(为AUS组)。AdVance组年龄中位值72(64~73)岁;每日使用尿垫量中位值6(5~8)片;尿失禁生活质量问卷(I-QOL)评分(15.0±5.4)分;5例为中度尿失禁,1例为重度尿失禁。AUS组年龄中位值78(76~80)岁,每日使用尿垫量中位值8(6~10)片,I-QOL评分(16.7±5.1)分,均为重度尿失禁。记录患者术后1、5年的每日尿垫使用量、I-QOL评分,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随访5~7年,平均5.5年。AdVance组术后1年,1例重度尿失禁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无明显改善;其余5例尿失禁症状改善明显,每日尿垫使用量中位值为1(1~2)片;AdVance组6例每日尿垫使用量中位值为2.5(1~10)片,I-QOL评分(75.0±28.1)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5)。AdVance组术后5年每日尿垫使用量中位值2.5(1~10)片,I-QOL评分(78.3±29.3)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AUS组术后1年,患者均无需使用尿垫,I-QOL评分(91.6±7.5)分,均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 2例于术后3年出现尿道侵蚀,取出人工尿道括约肌,尿失禁复发,恢复到术前状态,未再次手术;其余4例术后5年均不需要使用尿垫。AdVance组3例术后3个月内出现会阴部疼痛,与活动相关,均自行缓解;无伤口感染、尿道侵蚀等并发症发生。AUS组3例出现尿道侵蚀。结论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对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疗效较好,且并发症少;AUS植入术对于重度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疗效好,但该术式的远期并发症可能会影响术后疗效。

  • 标签: 尿失禁,压力性 男性 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 AdVance吊带球部尿道悬吊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术后麻痹性肠梗阻(PI)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选取在北京协和医院脊柱中心住院的93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一般资料、疾病及手术相关资料等,并记录术后PI发生情况。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分析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41.9%(39/93)的患者发生术后PI,伴随厌食、腹胀、恶心、呕吐和腹痛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6/39)、61.5%(24/39)、59.0%(23/39)、30.8%(12/39)和20.5%(8/39)。二项Logistic回归显示,直腿抬高运动(OR=3.582,P=0.023)、术后首次进食时间(OR=1.209,P=0.027)、质子泵抑制剂(OR=6.820,P=0.002)、截骨术(OR=5.516,P=0.007)是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结论AIS患者术后PI发生率较高,伴随症状主要表现为厌食、腹胀和恶心;直腿抬高运动、术后首次进食时间、质子泵抑制剂、截骨术是AIS患者术后PI发生的影响因素。

  • 标签: 青少年 麻痹性肠梗阻 脊柱侧凸 术后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床突脑膜瘤的手术效果以及影响肿瘤能否全切除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145例前床突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145例患者中,采用标准翼点入路84例,改良翼点入路46例,眶颧入路15例。通过Simpson分级评估肿瘤切除程度。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影响肿瘤切除程度的因素。通过临床随访评估症状的改善情况,行影像学随访评估肿瘤有无复发。结果145例患者中,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Ⅲ级)98例(67.6%),肿瘤部分切除(Simpson Ⅳ级)或单纯减压(Simpson Ⅴ级)47例(32.4%)。1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7.6±5.2)年。术前视力下降的62例患者中,术后视力较术前改善32例(51.6%),无变化25例(40.3%),下降5例(8.1%)。随访期间肿瘤全切除患者的复发率为3.8%(3/78),未全切除患者的肿瘤复发或进展的比率为23.3%(10/43)。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的最大径、肿瘤对颈内动脉和海绵窦的侵袭程度及术前视力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切除程度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径(OR=3.21,95%CI:1.05~10.39,P<0.01)、肿瘤对颈内动脉及海绵窦的侵袭程度(OR=7.25,95%CI:2.35~21.64,P<0.01)为影响肿瘤全切除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最大径≤3 cm及肿瘤未完全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患者手术全切除率较高,分别为74.8%(89/119)和82.8%(72/87)。结论对于前床突脑膜瘤,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策略,可获得较高的肿瘤全切除率,且复发率低。最大径≤3 cm以及仅部分包绕颈内动脉或未侵及海绵窦的前床突脑膜瘤更易获得全切除。

  • 标签: 脑膜瘤 显微外科手术 前床突 治疗结果 因素分析,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