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84例,按照随机分组方法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应用持续人文关怀护理理念。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护理前的心理情绪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的生活质量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重症医学科护理中,应用持续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可以促进患者心理情绪的改善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效果。方法:抽取本院2021年6月到2023年4月46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作为研究目标,依据随机数字法平等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纳入23例,对照组给予患者保守治疗,观察组予以患者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探究两组的效果、言语频率相关气导听阈平均值。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言语频率相关气导听阈平均值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言语频率相关气导听阈平均值改善显著,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内镜下重组表皮生长因子加明胶海绵贴补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可显著提升临床效果,积极改善言语频率相关气导听阈,值得临床借鉴、推广、学习。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危重患者当中对压疮进行主动预防的有效措施与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自2019年7月-2020年7月期间由我院收治的100例ICU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则需要在常规护理模式的基础上,采取主动预防压疮的措施进行护理工作。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对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并对预防ICU危重患者压疮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压疮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ICU危重患者采用主动预防压疮措施,能够将患者发生压疮的风险进行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轮班工作对非超重/肥胖且血糖正常个体生物钟稳定性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非超重/肥胖的血液移植科轮班女性护士及体检科非轮班女性护士分为轮班工作组和非轮班工作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脂肪因子(脂联素、瘦素、趋化素、内脂素)及褪黑素水平。实时定量PCR检测血清生物钟核心基因昼夜节律运动输出周期蛋白故障(Clock)和脑肌类芳香烃受体核转位蛋白1(Bmal1)表达。化学发光法测定皮质醇和空腹胰岛素水平,毛细管电泳法测定HbA1C。此外,生物电阻抗法评估内脏脂肪面积(VFA),基于问卷计算睡眠中期时间复合相位偏差(CPD)。结果轮班工作组褪黑素明显低于非轮班工作组(P=0.023),皮质醇明显高于非轮班工作组(P=0.001),Clock及Bmal1 mRNA表达高于非轮班工作组(P=0.034, P=0.047)。轮班工作组的空腹血糖、HbA1C虽在正常范围,但已明显高于非轮班工作组(P=0.011, P=0.033)。轮班工作组虽体重指数正常,但VFA已明显高于非轮班工作组(P=0.010)。且轮班工作组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L-6、TNF-α、瘦素、趋化素及内脂素显著高于非轮班工作组(P=0.033, P=0.012, P=0.001, P=0.011, P=0.021, P=0.007)。此外,校正体重指数及活动因素发现,CPD与VFA(r=0.434, P=0.049)、炎症因子IL-6(r=0.514, P=0.017)、TNF-α(r=0.700, P<0.001)及促炎脂肪因子瘦素(r=0.473, P=0.030)、趋化素(r=0.439, P=0.047)、内脂素(r=0.521, P=0.015)呈正相关。结论轮班工作可影响女性生物钟稳定性,在尚未超重/肥胖时已出现内脏脂肪、炎症因子和促炎脂肪因子增多及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简介:摘要:目的: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卡贝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治疗的效果观察。方法:研究目标为我院在2021年1月-12月收治的30例剖宫产产后出血病人,使用随机法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与研究组,研究组给予卡贝缩宫素,给予实验组卡贝缩宫素+麦角新碱治疗,对实验组与研究组产后出血量和治疗前、治疗后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病人产后2小时、24小时出血量低于研究组,同时治疗之后实验组IL-2、IL-10水平较研究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应用卡贝缩宫素联合麦角新碱治疗可降低其出血量,对病人炎性因子水平具有改善作用,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颅脑外伤是我国临床中常见的疾病类型,通常以坠跌伤以及撞击伤最为常见。颅脑外伤可分为软组织(头皮)损伤、颅骨损伤(骨折)和颅内组织(脑血管及脑膜)损伤三类。轻型颅脑外伤是颅脑外伤中的类型之一,是颅脑外伤中病症较轻的类型。轻型颅脑外伤指单纯性脑震荡伴或不伴颅骨骨折,患者在伤后常会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可以引起头痛,恶心呕吐,短暂性的意识障碍,多在半小时之内就可以恢复,也可能会出现逆行性遗忘,神经系统无明显改变。轻型颅脑外伤是颅脑外伤中程度较轻的类型,在对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通常常用药物方式进行治疗。近年来临床研究中发现,脑电图辅助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颅脑外伤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本研究将对脑电图辅助下中西医结合治疗轻型颅脑外伤的疗效疗效进行总结。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对伴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或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大鼠颈动脉血管及血清白介素-6(interlenkim-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分两批次建立HL+CP及DM+CP大鼠模型。分组如下,A和A′组:均为正常对照组,每组各7只;B(HL)和B′(DM)组:每组各7只;C(HL+CP)和C′(DM+CP)组,每组各21只。模型建成后将C和C′组分别分为C1和C1′组(均为自然进程组),C2和C2′组(均为单纯拔牙组),C3和C3′组(均为拔牙+抗生素组),每组各7只。C2、C2′、C3、C3′组分2次分别拔除左右实验牙(双侧上颌第一、二磨牙)。拔牙前后分5个时间点(T1~T5)采集血清(第1次拔牙前为T1,第1次拔牙后1周为T2,第2次拔牙后1、3、5周分别为T3、T4和T5),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IL-6的绝对含量,实验组IL-6绝对含量与同批次对照组绝对含量的比值即为IL-6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束后处死所有大鼠,取颈动脉分叉血管组织,观察血管病理及斑块形成情况,并测量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ntimal-medial membrane,IMT)。结果大鼠颈动脉光镜下病理结果显示,C组大鼠IMT明显增厚[C1、C2、C3组IMT分别为(125.1±21.6)、(142.2±21.0)及(93.9±14.4) μm],均显著大于A组[(61.0±10.4) μm](P<0.01),其中C2组增厚最明显。C1、C2组弹性纤维排列紊乱甚至断裂、消失,出现典型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斑块表现为弥漫性钙盐沉积,存在于内中膜层并向管腔突起。C3组弹性纤维排列相对整齐,未见明显断裂现象,斑块数量明显减少。B′、C′组大鼠IMT未见明显增厚,血管壁不完整,弹性纤维排列紊乱、断裂,平滑肌细胞空泡性变,C2′组可见血管壁明显变薄,出现动脉钙化斑块,表现为多发性钙化灶,贯穿内中膜甚至全层。C3′组血管组织完整性较好,弹性纤维排列相对整齐,斑块数量减少。随着时间延长,IL-6相对含量在B和B′组、C1和C1′组均持续升高。C2和C3组血清IL-6相对含量在T3点均达峰值,分别为A组的10.4和9.5倍,之后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在T5时IL-6相对含量C3<C2<C1组(分别为A组的3.2、5.4和9.6倍)。C2′和C3′组IL-6相对含量在 T2时达峰值,分别为A′组的4.9和4.5倍;其后开始下降,在T5时,IL-6相对含量C3′<C2′<C1′组(分别为A′组的1.2、1.4和3.1倍)。结论单纯拔牙干预后,HL-CP大鼠血管增厚明显,而DM-CP大鼠血管变薄,甚至完整性受到破坏;围手术期辅助使用抗生素可以减轻颈动脉血管病变并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近20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变化规律以及对期望寿命增量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简略寿命表、期望寿命差异的年龄和死因分解法对天津市户籍居民1999-2018年死因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不同年龄、不同疾病死亡率对期望寿命增量的贡献值和百分比。结果20年间天津市户籍居民期望寿命增加了4.97岁,男性、女性期望寿命分别增加4.11岁和5.86岁,女性增幅高于男性。0岁组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增加的贡献率为19.17%,≥55岁组居民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的增加贡献较大,累计贡献率为67.38%。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下降对期望寿命提高的贡献较大,贡献率分别为27.27%、21.37%、15.76%、12.22%、6.44%和4.86%。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75岁人群寿命增长产生负向作用。天津市期望寿命增加具有阶段性特点,1999-2011年为76.72~81.46岁,具有上升趋势(t=9.11,P<0.001),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为0.58%;2011-2018年为81.46~81.69岁,为平稳趋势(t=0.89,P=0.387),APC为0.13%。结论1999-2018年天津市居民期望寿命增长主要归因于婴儿、老年人、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围生期情况、先天畸形以及损伤和中毒死亡率的下降,而≥75岁人群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糖尿病、神经系统疾病等死亡率的增加对期望寿命增长产生了负向作用。应加强重点人群、重点疾病的综合防治,进一步提高人群期望寿命。
简介:摘要报道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合并膜性肾病。患者临床肾损害表现为肾病范围蛋白尿,血清抗磷脂酶A2受体抗体阴性,肾组织病理诊断为不典型膜性肾病,经利妥昔单抗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后外周血淋巴细胞比例下降、淋巴结缩小及蛋白尿缓解。提示膜性肾病继发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且利妥昔单抗单药治疗有效,避免了不必要的化疗药物应用。
简介:摘要肝内胆管细胞癌(ICC)是高度恶性的肝脏肿瘤,侵袭性极强,预后极差。ICC起源于胆管,位于肝脏,既属于原发性肝癌,又可属于胆管癌,归类不明确,病理分型仍存在争议性。ICC高危因素众多,但诱导发生机制尚不明确。ICC早期症状常无特异性,也无特异性肿瘤标志物,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其中增强CT和MRI是最主要的评估方式。ICC的TNM分期对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AJCC第8版更新的T分期在划分上仍具有争议性。根治性手术仍是目前唯一可能治愈ICC的方式,但是关于R0切除定义以及淋巴结清扫范围仍存在较大争议。局部治疗的应用,以及免疫靶向治疗的迅猛发展,为局部进展期患者转化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其疗效仍需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验证。及时把握当前ICC诊疗热点,将是今后ICC基础和临床研究的重要方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女性乳腺癌死亡水平和长期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基于1999-2017年天津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数据,计算乳腺癌的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率(0~74岁)、截缩率(35~64岁)、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和YLL率等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长期趋势。结果1999-2017年天津市共报告乳腺癌死亡病例8 356人,YLL为262 835.53人年,平均粗死亡率为9.15/10万,平均标化死亡率为6.14/10万,城乡标化死亡率比为1.73∶1,城乡年龄组峰值死亡率比为3.13∶1。1999-2017年天津市女性乳腺癌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2017年较1999年分别上升了113.7%和44.4%;城区死亡率的上升主要来自≥75岁老年群体。农村地区低年龄组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以45~59岁年龄组上升最快(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3.6%,P<0.01)。结论天津市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和疾病负担仍呈较快上升趋势,应持续实施生活方式干预和重点人群筛查等防治策略,尤其应关注农村地区乳腺癌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