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胰腺浆液性囊性肿瘤(SCN)伴胰管扩张影像学误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21例胰腺SCN伴胰管扩张患者资料,其中男性9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25~74岁,年龄(57.4±13.4)岁。分析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影像学特征、误诊情况。结果21例患者临床主诉为腹痛11例、腰胀1例、黄疸1例、消瘦1例、乏力1例,体检发现6例。10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8例行胰体尾切除术,2例行胰腺节段切除术,1例行全胰腺切除术。肿瘤位于胰头11例、胰体尾10例。肿瘤长径23.0~92.0(45.8±17.8)mm。21例患者均为SCN上游胰管扩张,下游胰管不扩张,扩张胰管内径4.0~11.0(7.1±2.0)mm。13例T1加权成像呈低信号,18例T2加权成像呈明显高信号,13例弥散加权成像无受限。11例CT诊断为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5例、胰腺SCN 3例、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1例、胰腺癌1例、胰腺囊肿1例,CT误诊率72.7%(8/11)。18例MRI诊断为IPMN 9例、胰腺黏液性囊性肿瘤3例、胰腺SCN 3例、胰腺癌2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肿瘤1例,MRI误诊率83.3%(15/18)。结论胰腺SCN伴胰管扩张影像学易误诊为IPMN或胰腺实性肿瘤,肿瘤下游胰管不扩张可与IPMN相鉴别,T2加权成像呈明显高信号和弥散加权成像无受限可与胰腺实性肿瘤相鉴别。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一种基于CT影像特征的预测模型用于预测MSAP和SAP患者有无感染性包裹性坏死(WON)。方法连续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依据2012年亚特兰大修订版诊断标准确诊的1 322例MSAP、SAP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最终纳入入院3 d后行CT增强且住院期间对WON行经皮穿刺置管引流的患者126例,其中MSAP患者63例,SAP患者63例。根据引流液培养是否阳性将患者分为无菌性WON组(SWON组,31例)和感染性WON组(IWON组,95例),其中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18例SWON和74例IWON患者组成训练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间13例SWON和21例IWON患者组成验证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预测IWON的模型,并可视化为列线图。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使用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病因、WON气泡征和WON最低CT值均与IWON有显著相关性;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胆源性胰腺炎、有WON气泡征和WON最低CT值越大是IWON的独立预测因素。由此建立的预测模型回归方程式为0.12+0.01×年龄-0.75×高脂血症-1.62×酒精性-2.62×其他病因+19.18×WON气泡征+0.10×WON最低CT值。模型在训练集的AUC值为0.85(95%CI0.76~0.94),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7.57%、88.89%和71.74%,在验证集的AUC值为0.78(95%CI 0.62~0.94),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6.67%、84.62%和73.53%。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列线图在鉴别WON有无感染的概率>0.38时,使用列线图预测比不适用更能让患者在临床获益。结论基于CT影像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可以无创、准确地预测MSAP和SAP患者有无感染性WON,为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估预后提供了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嗜酸细胞性乳头状肿瘤(IOPN)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经手术切除后病理确诊为胰腺IOPN的12例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胰腺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回顾性分析该12例胰腺IOPN患者的临床资料(一般情况、主诉症状、肿瘤相关指标、既往病史),CT和MRI表现,手术方式,病理结果。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胰腺IOPN患者中,男7例,女5例;年龄(范围)为(54.0±13.0)岁(31~75岁)。主诉症状为腹痛3例,黄疸1例,余8例为无症状经健康体检发现。血清糖类抗原19-9升高3例,癌胚抗原升高2例。1例胰腺IOPN患者有胰腺炎病史,3例胰腺IOPN患者有糖尿病病史。病变部位位于胰头部6例,胰体尾部5例,全胰腺1例。分支胰管型5例,主胰管型2例,混合胰管型5例。10例胰腺IOPN患者呈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肿瘤最大径(范围)为(50.3±31.1) mm(28~127 mm),6例患者囊壁增厚,9例患者囊内有强化壁结节或实性肿块,均未向囊壁外生长;2例患者呈实性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胰管内,肿瘤最大径(范围)为(25.5±0.5) mm(25~26 mm);实性肿块的CT平扫检查表现为稍低密度,MRI的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呈弥散受限,CT和MRI增强扫描后均呈轻度强化。11例胰腺IOPN患者的主胰管扩张,主胰管内径(范围)为(10.5±8.1) mm(3~28 mm)。4例胰腺IOPN患者胰腺实质萎缩,4例患者发生钙化,1例患者胰周淋巴结肿大。12例胰腺IOPN患者均无周围血管、器官侵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6例,胰体尾加脾脏切除术4例,全胰腺切除术2例。病理级别为IOPN伴浸润癌7例,伴重度异型增生4例,伴轻度异型增生1例。结论胰腺IOPN临床表现缺少特异性,影像学多表现为实性或囊实性肿块,胰管扩张,实性肿块位于囊状扩张的胰管内,未侵犯周围组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胶样癌恶变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与导管腺癌恶变鉴别,并与病理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月至2020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胶样癌的患者临床、影像学和病理资料。同时收集同时期经手术病理确诊为IPMN恶变成分为导管腺癌患者30例。分析患者术前CT和MRI影像学表现,包括病灶的部位、IPMN形态类型、最长径、成分、密度及信号、钙化、胰管扩张及胰管内径、胰腺实质萎缩、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等。两组影像学表现特征比较采用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IPMN胶样癌发生于胰头部16例、胰体尾部7例、全胰腺1例。22例有肿块形成,最长径54.5(29)mm。囊实性19例、囊性4例、实性1例,囊壁和内部分隔增厚,增强后轻度强化。5例T1WI有高信号。肿块内有钙化13例、气体2例。胰管扩张内径(13±5)mm。胰腺实质萎缩21例。8例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IPMN胶样癌肿块最长径大于IPMN导管腺癌[31(16),Z=-3.758,P<0.001]。IPMN胶样癌以囊实性为主,IPMN导管腺癌以实性为主(P<0.001)。IPMN胶样癌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点状高信号多于IPMN导管腺癌(P=0.001、0.031、0.034)。结论与IPMN导管腺癌相比,IPMN胶样癌更倾向于囊实性肿块、伴有钙化、与周围器官形成瘘管、T1WI呈点状高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