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医学教育政策是我国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行动准则,医学教育政策工具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影响着政策的执行效果。本文以2003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30日国家层面的医学教育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和扎根理论的方法,按照"构建分析框架、样本选择、文本单元编码、归类和数据分析"的逻辑,从政策发布时间和数量、政策工具和政策价值特性等方面,对我国医学教育政策进行整体分析。结果表明,医学教育政策颁发部门较多、文件法律效力不高、政策工具的运用表现为主辅搭配、政策的价值特性分布不均。为此提出建议:明晰政策内容主体,以创新的理念健全医学教育政策体系,灵活运用政策工具,推进医学教育政策价值特性均衡发展。
简介:摘要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医学教育的深度融合,改变了医学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本文基于ROCCIPI技术分析框架,从"互联网+医学教育"建设的规则、机会、能力、交流、利益、过程、意识7个维度,分析我国"互联网+医学教育"实践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我国"互联网+医学教育"实践进程的顺利推进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形成性评价在本科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实施现状,提出提升策略,为改进学生学习和调整教师教学提供依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0年8月,采用自制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现状调查问卷,对黑龙江省3所医学院校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的417名临床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法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形成性评价实施现状总体评分为(3.73±0.28)分,各维度的评分从高到低分别是评价内容(3.98±0.64)分、评价反馈(3.97±0.55)分、评价主体(3.49±0.86)分、评价方式(3.48±0.76)分;形成性评价效果整体评分为(3.74±0.04)分。结论本科临床医学教育形成性评价整体实施现状良好,但存在临床教师对形成性评价理解不到位、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不够多元化等问题,建议从遵循形成性评价理念、多元方法并举、多维主体参与等方面加以改进。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降低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的建议。方法抽取黑龙江省三所医学院校的统招本科学生1 327名进行生活满意度、焦虑、学业拖延问卷调查。应用SPSS 23.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总分为(35.00±8.92)分;②成绩水平、性别、选择本专业原因、是否独生子女四个方面的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学院校学生在学业拖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年级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医学院校学生拖延程度与其焦虑水平成正相关(r=0.102,P<0.01),与生活满意度成负相关(r=-0.117,P<0.01);④回归分析显示,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六个预测变量共可以有效解释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14.2%的变异量。结论医学院校学生学业拖延总体程度高于非医学院校学生拖延;医学院校学生的成绩水平、性别、生活满意度、焦虑、选择本专业的原因以及是否独生子女是学业拖延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的现状及其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为促进学生发挥课堂主体性作用、实现参与式教学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法。2020年10月,选择黑龙江省4所医学院校的7 202名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多重线性阶层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的关系。结果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评分为(2.95±0.66)分。课堂沉默与课堂环境感知各维度评分[教师期望(3.77±0.72)分、班级规模(3.05±0.89)分、课堂气氛(2.71±0.80)分、课堂发言(3.06±0.73)分、教学方式(3.14±0.86)分、课程设置(2.23±0.66)分]均呈负相关(r=-0.413~-0.042,P<0.01)。控制人口学变量后,课堂环境感知中的教师期望对课堂沉默具有正向预测作用(β=0.034,P<0.01),课堂环境感知的其他维度对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具有负向预测作用(β=-0.214~-0.043,P<0.01)。结论医学院校学生课堂沉默处于中等水平,课堂沉默水平会受到其感知到的课堂环境的影响。教师应当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降低课堂沉默水平,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简介:摘要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是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的重点举措之一。本研究通过文献研究法,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初步成效及现存问题等方面对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进行系统梳理。针对目前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中存在的专业教师思政意识和能力不足、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不充分、信息网络的发展给医学生带来部分负面影响等问题,提出了对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施的思考:教师可采用说服模式开展课程思政;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协同推进医学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网+"时代背景构建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方案,以期为医学教育工作者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医学院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的现状并识别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黑龙江省某医学院校的311名任课教师进行网络问卷调研。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识别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影响因素。结果311名教师中,197名(63.3%)教师能够在每次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时间(Wald χ2=12.962,P<0.05,OR<1)和教研室重视程度(Wald χ2=15.471,P<0.05,OR<1)是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保护因素。结论医学院校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课程较为普遍。开展时间越早和所在教研室的重视程度越高,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次数越多。
简介:摘要反思性实践指引下的反思行动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而反思的整体性则要求个体能力的培育和反思情境的营造,但在目前的医学教育领域,缺少对反思性实践行动中各参与主体及功能要素的全面审视。为加强反思情境的营造,本文分析了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建构的内部逻辑,阐述了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的整体协调、多元开放和动态平衡的外在特征,尝试提出生态共同体理论视域下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的内外生态建设路径:平衡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内部生态,协调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外部生态,促进医学院校反思性实践育人模式内外生态双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