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艾滋病筛查有反应而确证试验阴性或不确定病例进行随访和HIV-1核酸检测,分析感染毒株基因亚型。方法对3个艾滋病筛查有反应且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阴性或不确定病例进行HIV-1核酸检测和随访。采用一步法RT-PCR扩增HIV-1 pol基因片段,构建系统进化树分析其基因亚型。结果3个HIV抗体筛查有反应病例,经WB检测病例1和3出现p24条、病例2未检测到特异条带。pol基因片段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病例1和3均感染CRF07_BC毒株,病例2感染CRF01_AE毒株(第5簇)。对病例1和3进行2周后随访检测,WB条带有进展,HIV-1病毒载量分别为476 385 cp/mL和103 462 cp/mL,CD4+T淋巴细胞计数分别为220个/µl和550个/µl。结论急性期HIV-1感染表现为筛查有反应而WB阴性或不确定,HIV-1核酸检测有助于提高急性期感染的发现和诊断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用单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HIV-1感染者体内基因型耐药动态变化,了解耐药相关突变发生特征。方法对4例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失败病例及其基线冻存血浆样本进行标准基因型耐药检测和共享测序。采用倍比稀释法进行pol基因片段单基因组扩增和测序(SGS),分析准种变异和耐药动态变化特征。获得的基因序列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判断基因型耐药及耐药程度解析。结果NA2302-00病例存在传播性耐药突变(TDR,M184//G190A突变型),在治疗5个月后突变位点增多并导致治疗失败。3例未检测到TDR,但是CD4细胞计数均低于200个/μl,在治疗4~6个月后出现获得性耐药和治疗失败。所有病例均对所服用的拉米夫定和依非韦伦药物存在高度耐受,2例对替诺福韦高度耐受。从4个病例的治疗基线和失败两个采样时间点血浆样本中共获得291条pol基因SGS序列。2个无TDR的病例基线样本SGS序列存在劣势耐药相关突变(2.4%~2.9%),但这些突变在随访样本中未检测到。NA2302-00的27条SGS序列均检测到该TDR突变型。治疗失败样本SGS序列表现出复杂的准种变异,进化为不同耐药突变型。2个病例的治疗失败样本SGS序列突变型为1~2个,另2个病例分别有4和13个突变型,>20%优势毒株突变型各2个。4个病例在更换蛋白酶抑制剂为主的二线药物后,维持较好的病毒抑制效果。结论单基因组测序可以揭示感染者体内毒株准种变异和耐药发生特征。在药物选择压力下,感染者体内病毒发生适应性进化,产生复杂的耐药相关突变模式,尤其需要加强艾滋病期感染者治疗第一年的随访和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地区HIV-1感染者治疗前耐药特征及其对抗病毒治疗效果影响。方法对初始治疗病例进行基线和随访耐药检测,使用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解释获得的pol基因片段序列,分析治疗前或获得性耐药特征。结果共获得325例(97.9%)治疗前pol基因片段。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1_AE(49.4%),CRF07_BC(27.1%)和B亚型(5.4%);新发重组毒株占9.9%。11例(3.4%)携带治疗前耐药突变,其中1例发展为获得性耐药。2年治疗过程中11例(3.3%)出现病毒抑制失败,10例存在耐药相关突变,其治疗前CD4细胞计数低于200个/µL。结论北京地区HIV-1治疗前耐药发生率较低,且对一线方案治疗影响较小。艾滋病期病例容易发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及时动员治疗,加强治疗后耐药监测,维持持续病毒抑制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为对照组,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为实验组,对于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门诊药方药学服务模式,对于实验组采用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在实验结束后,对两组患者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进行对比、结合门诊药房人员安全防护评分、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及药品管理满意度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实验组200例患者中,服务非常满意为124(62.00%),服务满意为68(34.00%),服务不满意为8(4.00%),服务总满意度为192(96.00%),门诊药房人员安全防护评分为90.52±2.04,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为89.84±1.80,药品管理总满意度为198(99.00%)。实验组患者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及药品管理总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门诊药方人员安全防护评分及服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新模式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门诊药房药学服务评分,实现患者服务满意度的有效提升,保障药房人员安全防护水平的不断提高,保障患者具有良好的药品管理满意度,应用效果较为良好,可以在门诊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歌唱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歌唱技能的形成过程是从心理到生理的一系列理解、掌握、熟练的过程。只有提升歌曲演唱中的理性与境界,才能深化歌曲的情感表达,使歌声有思想、有韵味、有感染力,塑造出完美的声乐艺术形象,控制并引导着歌唱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
简介:摘要EB病毒(EBV)阳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非特指型(DLBCL-NOS)是一种与慢性EBV感染相关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其细胞的胞核中表达EBV编码RNA(EBER),在2016年版世界卫生组织淋巴瘤分类中将其列为单独实体。该淋巴瘤发病以老年人居多,免疫化疗效果差,总生存时间短,这种较差的预后与国际预后指数(IPI)分层不一致。CD30、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有望成为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文章对EBV+ DLBCL-NOS与EBV感染的关系、临床病理特征、预后评估因素及新药时代的治疗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引发世界大流行。从文献报道的病例来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呈正相关,需引起临床工作者的关注。西医学认为,D-二聚体升高与患者的纤溶系统亢进和凝血酶原时间(PT)缩短造成血浆纤维蛋白生成及降解过多,血液出现高凝状态有关;而中医学则认为上述症候可归属于中医"血瘀"病机范畴。多年来,中医药对活血化瘀和改善微循环疗效显著。本文从2019-nCoV所致D-二聚体升高的机制、临床意义、中医的认识及常用活血化瘀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新冠肺炎患者凝血功能受损的防治提供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云南省新生儿院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云南省有地域代表性和不同级别的11家医院,生后转到新生儿普通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06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类型,并分析和探讨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新生儿在院内易感染发生败血症、肺炎、消化道等疾病,究其原因主要与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侵袭性操作、使用广谱抗菌素、住院环境和住院时间长等因素有关。结论由于新生儿自身各系统发育不完全且受侵袭性操作、住院环境、住院时间长等的影响,易发生院内感染加重病情,明确易引发新生儿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机率,提高新生儿的生存率。
简介:摘要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在中医治疗中推荐了6个品种的口服中成药,包括藿香正气方(胶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方(胶囊、颗粒)、疏风解毒方(胶囊、颗粒)、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其中藿香正气方、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方和疏风解毒方仅推荐在医学观察期使用,但也有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报道;而苏合香丸和安宫牛黄丸则仅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危重症患者。这6种口服中成药的安全性较好,很少有不良反应发生,但临床应用时应注意中医辨证、禁忌证、配伍禁忌,避免主治证型相似的药物叠加使用,加强不良反应的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感染性胰腺坏死(IPN)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胰脾外科行视频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的27例IPN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手术入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门诊复查方式进行术后随访,记录患者术后完全恢复时间及远期并发症。结果27例IPN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5例,年龄为(50.6±6.2)岁,均顺利完成视频辅助小切口手术,经腹膜后入路4例,经网膜囊入路14例,经肋间隙入路2例,联合入路7例。手术时间为(85.3±31.6)min,术中出血量为65.0(45.2,121.4)ml。术后住院时间为23.0(12.5,36.1)d。全组并发症(Clavien-Dindo Ⅲ级及以上)发生率为14.8%(4/27)。其中2例患者因术后出血入重症病房,1例经保守治疗愈合,1例经介入治疗愈合;1例因为效果差,于术后2周行开腹手术再次清创痊愈;1例并发C级胰瘘,6个月后经手术治疗痊愈。随访期间有2例患者在术后2周发生结肠瘘,2例分别在术后1和3周发生胃瘘,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选择合适的病例,采用视频辅助小切口手术能有效清除胰腺坏死组织,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推荐了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8个中药注射剂主要适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其中喜炎平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适用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热毒宁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痰热清注射液适用于痰热阻肺证患者,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热入营血,内陷心包证患者,参附注射液适用于内闭外脱证和阳气暴脱之厥脱证患者,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参麦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注意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葡萄糖酸锌联合山莨菪碱在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中的效果价值。方法:本实验研究主体是2022年10月至2023年10月院内收治的80例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根据双盲法将患者完成对照实验组别的划分,每一组涉及患者40例,命名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前者运用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后者在上述基础上,增加葡萄糖酸锌和山莨菪碱进行治疗,而后将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病毒转阴情况、AST、LDH、CK、CK-MB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寻求适宜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的治疗方法。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在各项指标数据的体现上,均显优另一组,以P<0.05表述,即组间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性。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方案的横向选择中,建议优先采纳文中研究组实施方案,不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还具备极高的安全性,值得采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方法:实验对象50例为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入院后以随机单盲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特殊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3年1月-2023年12月。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特殊护理对颈椎颈髓损伤高位截瘫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的出现,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未治疗HIV-1感染者蛋白酶-逆转录酶和整合酶基因型耐药发生水平和特征,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参考。方法于2019—2020年募集北京市新确诊或新入组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V-1感染者,进行pol基因片段和整合酶基因扩增和测序。系统进化分析判断病毒亚型,通过HIV耐药数据库比对解析耐药突变和药物耐受程度。结果在募集到的168例病例中,93.6%通过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最主要流行毒株为CRF01_AE(41.0%)和CRF07_BC(30.3%),独特重组型占16.1%。6个病例携带蛋白酶-逆转录酶监测性耐药突变,传播性耐药发生率为3.7%;1个病例治疗基线携带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类K65R突变,同时伴有整合酶基因区主要突变T66I(0.6%),对艾维雷韦高度耐受、对拉替拉韦低度耐受。结论北京市未治疗HIV-1感染者中HIV-1传播性耐药发生率低,应加强包括整合酶基因在内的基因型耐药监测。
简介:摘要: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在感染性疾病发展阶段,寻找监测指标来指导治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尝试将HLA-DR/CD14+检测应用于各类感染患者中,本文经过整理其研究结果,综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