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脾切除手术的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3年9月间收治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93例病例情回顾性分析,其中28例内科保守治疗无效后转行脾切除手术,术后随访5年。分别于术后3天、1周、1月、半年四个时间点复测血小板水平,比较手术前后血小板计数和各时间点总有效率差异。结果28例患者术前平均血小板计数为(35.6±8.4)×109/L,术后3天、1周、1月、半年复测平均血小板分别为(186.5±37.1)×109/L、(367.0±54.9)×109/L、(322.8±46.3)×109/L和(168.5±23.4)×109/L,结果显示术后血小板技术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3天、1周、1月、半年总有效率分别为78.57%、96.42%、82.14%和92.85%;结果显示脾切除术后总有效率高且稳定。结论脾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且血小板上升迅速,并稳定维持在正常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0 μm级耳科专用CT与多层螺旋CT(MSCT)颞骨成像方案优化的试验对比情况。方法前瞻性收集10个成人头颅标本(20侧颞骨),于2020年10至11月分别采用4组不同成像条件进行10 μm级耳科专用CT(90 kV、120 mAs;90 kV、140 mAs;100 kV、120 mAs;100 kV、140 mAs)和MSCT(120 kV、220 mAs;120 kV、310 mAs;140 kV、160 mAs;140 kV、220 mAs)扫描。应用5等级评分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测量图像的对比噪声比(CNR)。应用热释光剂量片测量不同成像条件下的组织器官吸收剂量,并计算有效剂量。定义质量因数(FOM)为CNR均值的平方与有效剂量的比值。采用χ²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组的主观评分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比较不同扫描参数组图像CNR的差异。分析比较两种设备推荐参数组合的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FOM。结果对于10 μm级耳科专用CT,100 kV条件下,140 mAs组图像CNR优于120 mAs组(11.27±1.85比10.26±1.38,P<0.001),两组图像主观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4.00,5.00)比5.00(4.25,5.00),P=0.264]。对于MSCT,120 kV条件下,310 mAs组主观评分及CNR均优于220 mAs[4.00(3.00,4.00)比3.00(3.00,3.00),P=0.002;5.24±0.62比4.60±0.62,P<0.001]。根据图像质量-辐射剂量最优化原则,10 μm级耳科专用CT和MSCT的成像参数组合分别推荐100 kV、120 mAs和120 kV、310 mAs。10 μm级耳科专用CT图像主观评分和CNR均优于MSCT[5.00(4.25,5.00)比4.00(3.00,4.00),10.26±1.38比5.48±0.22,P<0.001],有效剂量是MSCT的1/3(82.99 μSv比252.56 μSv),FOM是MSCT的11.16倍(1 268.44 mSv-1比113.71 mSv-1)。结论新研制的10 μm级耳科专用CT的颞骨图像质量显著优于MSCT,有效剂量低于MSCT,具有更精准、更安全的应用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