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山区的软弱围岩是公路隧道施工工程的常见问题,受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和施工技术的限制,我国的公路隧道施工工程过程中经常导致隧道周围的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长此以往,对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都有影响。对山区软弱围岩地质下的公路隧道施工工艺进行研究,能够有效改善当前的状况,提高公路隧道施工工程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施工工程技术的现状,结合我国的常见地形,针对山区围岩地质的公路隧道的施工工艺进行探究,以期为公路隧道施工工程提供书面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的优化对于确保项目的安全、高效和质量的达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创新,如何运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来不断提升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成为当前工民建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分析工民建施工技术管理优化探讨。

  • 标签: 工民建施工 技术管理 优化 效率 质量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儿童A族链球菌(GAS)M蛋白基因(emm基因)型别及药敏特征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18年、2019年、2021年北京市16区猩红热病原学监测哨点医院儿童临床诊断猩红热及咽部感染病例咽拭子样本分离的GAS菌株。采用PCR扩增及测序进行emm基因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0种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χ2检验和Fisher′s确切概率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共收集GAS菌株557株,检测到11种emm基因型(emm1、emm3、emm4、emm6、emm11、emm12、emm22、emm75、emm89、emm128、emm212)。其中emm1型42.73%(238/557株),emm12型48.65%(271/557株),其他emm型8.62%(48/557株)。emm1、emm12、其他emm型2018年分别为37.50%(105/280株)、57.14%(160/280株)、5.36%(15/280株);2019年分别为49.05%(129/263株)、39.54%(104/263株)、11.41%(30/263株);2021年分别为28.57%(4/14株)、50.00%(7/14株)、21.43%(3/14株)。2018年和2019年≤6岁儿童组中感染emm12型的构成比均高于>6岁儿童组(62.50%比46.88%,46.36%比3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182、6.973,均P<0.05)。选取225株GAS进行药敏检测,结果对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美罗培南、利奈唑胺、头孢噻肟、头孢吡肟、万古霉素7种抗生素敏感率均为100.00%,对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2018年88.57%(93/105株)、87.62%(92/105株)、86.67%(91/105株);2019年94.34%(100/106株)、94.34%(100/106株)、87.74%(93/106株);2021年3种抗生素耐药率100.00%(14/14株)。2018年青霉素MIC50、MIC90均为0.03 mg/L;2019年分别为0.03 mg/L、0.06 mg/L;2021年均为0.06 mg/L。225株GAS中207株存在耐药,且均为联合耐药,红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三重耐药占94.69%(196/207株),红霉素-克林霉素双重耐药占4.35%(9/207株),红霉素-四环素双重耐药占0.97%(2/207株)。结论北京市2018年、2019年、2021年儿童GAS的emm基因型别多样,优势基因型为emm12与emm1,以emm12为主导流行型别。GAS菌株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维持较高耐药率,对青霉素等抗生素保持敏感,但青霉素MIC50和MIC90呈递增趋势。

  • 标签: A族链球菌 emm基因 药敏试验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在不同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存活规律,为制定预防病毒通过食品和加工材料传播的防控措施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将病毒培养物接种至常见进口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在不同温度和时间条件下样本表面病毒核酸载量;使用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实验测定病毒滴度,观察病毒存活时间。使用线性回归模型计算病毒半衰期。结果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病毒核酸载量随时间下降,且温度越高病毒核酸载量下降越快。不同种类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病毒存活时间不同,室温条件下,猪肉和车厘子表面病毒存活24 h;其次为带鱼和鲜橙表面。加工材料表面病毒存活时间均较短,小于24 h。4 ℃条件下,病毒在猪肉表面至少存活1周,其次为车厘子和带鱼。-20 ℃条件下,病毒在猪肉和塑料包装表面的活性下降缓慢,8周后病毒滴度仍然较高,而在带鱼和纸板表面的活性下降明显。结论不同食品和加工材料表面的病毒核酸存续时间和存活规律不同,且温度越低病毒存活时间越长,应根据食品、加工材料类型,以及生产环境条件制定针对性预防和消毒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食品 加工材料 表面 病毒活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三种商用试剂盒对新型冠状病毒英国B.1.1.7变异株的检测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1月北京市某区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期间的10份鉴定为B.1.1.7变异株的咽拭子、鼻咽拭子样本,同时收集2020年6—12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10份鉴定为非变异株的咽拭子、鼻咽拭子样本做为对照。用三种可检测该变异株的商业化试剂盒分别进行检测,分析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三种试剂盒中,以B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最差,C试剂盒的综合效果最好,其检测灵敏度可达1 000 copy/mL。结论部分检测试剂盒在灵敏度、稳定性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为保证检测结果的质量,需要及时评估检测试剂对变异株的有效性,以使新冠病毒的检测更迅速,检测结果更可靠。

  • 标签: 英国变异株 S蛋白 检测试剂盒 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干扰素诱导跨膜蛋白3(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性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之间的关联。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市监测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446例和健康对照人群65例。提取呼吸道样本基因组DNA,使用Sanger测序法检测IFITM3基因rs12252多态性。结果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普通型病例中rs12252基因型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但重型病例中基因型分布具有显著差异(P<0.05)。60%的重型病例为CC基因型,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病例、无症状感染者或健康人群。隐性遗传模型显示CC基因型个体比TT基因型和CT基因型个体有更高的风险发展为新冠肺炎重型或危重型(OR=3.546,95%CI:1.084~11.595)。结论IFITM3 rs12252CC基因型会导致较高的新冠肺炎重症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单核苷酸多态性 变异 易感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021年1月北京市某区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为疫情防控和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此次疫情相关呼吸道样本和外环境样本26份,使用高通量测序对病毒全基因组进行测定分析,对基因组数据拼接整理后进行一致性分析、变异位点分析及系统发生分析。结果共测定获得SARS-CoV-2病毒全基因组序列26条。26条病毒基因组之间高度一致,与参考株基因组(NC_045512)相比,核苷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为99.896%,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为99.733%。26例病毒属于GR分支,共存在33个核苷酸突变位点,分布在ORF1ab、S、ORF8和N基因上,对应27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包括S蛋白69-70位缺失、N501Y、D614G等。病毒具有近期英国变异株(VOC 202012/01)的关键特征,属于英国变异株的类似株。结论此次聚集性疫情为同一传播链,疫情病毒为境外输入的英国变异株的类似株。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变异
  • 简介:摘要核酸检测作为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手段,在国内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国内本土病例的动态"清零"和对病毒经物品传播风险的深入认识,"人物同防"已成为当前我国疫情防控的重点,环境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监测成为常态化防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然而,由于新冠疫苗接种和相关科学研究的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环境监测屡屡出现"假阳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困扰。本文通过分析文献资料,总结疫情防控经验,对核酸检测方法、环境核酸污染来源、鉴别方法和防控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提出应对策略,供处理相关疫情参考。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环境 核酸检测 鉴别 处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基因组特征及变异情况。方法2020年2—3月收集北京市来自5个国家的12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病例呼吸道标本,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病毒基因组测序,对序列进行比对和分析,并采用最大似然法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共获得12条长度为29 826~29 903 bp的SARS-CoV-2基因组序列,与Wuhan-Hu-1参考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中位数分别为99.97%(99.94%~99.98%)和99.96%(99.88%~99.98%)。12例基因组共发现22个氨基酸突变位点,其中ORF1ab的P4715L和S蛋白的D614G为最常见突变位点;未发现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改变的变异位点,未发现插入和缺失变异。系统发育分析显示,10例欧美国家输入的病毒基因组均位于S-D614G进化支,2例伊朗输入病毒基因组均位于ORF1ab-V378I进化支。结论未发现北京市2020年2—3月份境外输入的12例病毒基因组携带已报道可明确导致病毒传播力和致病性发生变化的变异位点,仍需持续关注病毒变异情况。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基因组 系统发育分析 变异
  • 简介:摘要在我国当前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土地整治对于整个社会经济体系发展以及自然环境发展所起到的相应协调作用越发重要,正是由于土地整治工作的存在,才促使人和土地这两个方面所存在的矛盾得到了解决,并且达到了对于土地资源配置加以优化的目的,切实有效的改善了土地本身所呈现出的发展潜力。但是就目前来说,我国所执行的土地整治工作之中,实际上依然有着相当一部分的持续性标准存在缺陷,而为了能够促使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生产效益之间能够共同发展,必须要针对土地整改项目进行一定的方法指导和建议。以下主要针对土地整治可持续性的标准以及评估措施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探讨。

  • 标签: 土地整治 可持续性 环境
  • 简介:摘要土地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研究中国土地整治时空变化及未来发展方向,对发挥土地整治在生态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中国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面积的时空变化进行分析,表明,2001-2008年土地整理、开发、复垦新增耕地分别占土地整治新增耕地的21.8%、63.2%和15.0%;土地整理新增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区域,土地开发新增耕地以西部和东部地区为主,土地复垦新增耕地在区域与年际方面变异性较大,没有明显的规律性;2001-2011年土地整理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逐渐向中国西部移动,2010-2011年与2001-2006和2007-2009年相比,向西移动的距离为769.59和603.44km;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在2001-2006年位于中国地理重心的北部和西部,且有从西部往北部移动的趋势,2007-2011年呈从东部往西部移动的趋势;土地复垦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移动的方向存在不确定性。基于以上分析,认为在中国进行生态建设和耕地面积基本稳定的背景下,应通过土地整治规划,减少土地开发项目,并在区域间合理布局土地开发项目,防止土地开发新增耕地面积加权重心向西部移动;土地整治应以土地整理提高耕地质量、建设优质农田为主;充分发挥土地复垦对局地的生态修复及建设作用。

  • 标签: 中国 土地 整治 新增耕地 时空变化 分析
  • 简介:摘要在分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下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改革方向的基础上,以上海市为例,从土地整治顶层设计、实施路径和政策体系等方面,探讨农村土地综合整治转型发展策略和机制。现代意义的土地整治在中国经过了二十几年的发展,其范畴、目标、内涵和方式等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在整治范畴上已由分散的土地开发整理向集中连片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转变,在整治目标上已由单纯的补充耕地向建设性保护耕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相结合转变,在整治内涵上已由增加耕地数量为主向“数量管控、质量管理、生态管护”三位一体综合管理转变,在整治方式上已由以项目为载体向以项目、工程为载体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工矿废弃地复垦调整利用等政策的运用转变,土地整治已经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和平台。

  • 标签: 土地 综合整治 战略 顶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