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相关代谢酶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的基因多态性与mRNA及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云南籍31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采用直接PCR电泳法检测胃癌患者TS基因5′UTR 2R/3R基因型,PCR-RFLP方法检测5′UTR 3R G>C及3′UTR+/-6 bp基因型,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癌患者TS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采用单因素ANOVA检验TS基因多态性与mRNA和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S基因5′UTR 3R/3R、2R/3R基因型患者较2R/2R基因型患者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03、P=0.016),3′UTR+/-6 bp基因型患者较-/-6 bp基因型患者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0.043、P=0.011),其余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mRNA和蛋白表达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TS基因5′UTR 2R/3R和3′UTR +/-6 bp多态性与TS蛋白表达存在相关性,TS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改变表达水平影响TS的酶活性进而影响5-FU的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R-495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对肝癌MHCC-97H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保存的肝癌组织标本56例(肝癌组),同时选取正常肝脏组织标本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逆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495表达;选取肝癌MHCC-97H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空白质粒组和转染组,其中空白质粒组转染空白质粒,转染组转染miR-495抑制剂,用qRT-PCR检测各组细胞miR-495表达,用CCK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活性,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多组间数据比较使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DS-t检验,两组比较使用t检验。结果肝癌组miR-495相对表达量为2.043±0.382,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患者miR-495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265±0.284和2.290±0.355,高于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组miR-495相对表达量为0.653±0.102,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转染组培养24 h和48 h MHCC-97H细胞A值分别为0.404±0.106和0.604±0.136,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转染组MHCC-97H细胞迁移数为(6.10±1.20)个,低于对照组和空白质粒组(P < 0.05)。结论miR-495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有一定关系;miR-495对肝癌MHCC-97H细胞增殖以及迁移能力有一定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HER2表达水平对既往化疗失败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免疫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肿瘤医院2017年6月至2021年4月行免疫治疗的77例既往化疗失败的转移性UC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9例,女28例;中位年龄为62(29~79)岁;肿瘤原发于膀胱28例(36.4%),肾盂25例(32.5%),输尿管24例(31.2%);转移部位为淋巴结45例(58.4%),肺40例(51.9%),骨20例(26.0%),肝16例(20.8%)。膀胱UC患者中,18例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4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5例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肾盂和输尿管UC中,38例行根治性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3例行部分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切除术。术后膀胱灌注化疗15例;术后辅助放疗6例;术后膀胱复发行局部放疗3例;转移灶放疗7例,微波消融治疗1例。所有患者既往均接受过一线化疗,既往接受过二线及以上化疗者30例(40.0%);接受过含铂类方案化疗者70例(90.9%)。所有77例均接受PD-1单抗治疗。免疫组化染色(IHC)检测患者初诊时肿瘤组织(74例为原发灶,3例为转移灶)HER2蛋白表达水平;对于HER2 IHC (++)的患者用第二代测序(NGS)检测患者肿瘤组织HER2基因拷贝数(CN),以CN≥4定义为HER2拷贝数扩增[CN(+)],以CN<4为HER2拷贝数非扩增[CN(-)]。将HER2 IHC (0)定义为HER2阴性,IHC (+)或IHC (++)/CN(-)定义为HER2低表达,IHC (++)/CN(+)或IHC (+++)定义为HER2高表达。采用χ2检验或者Fisher精确检验评估患者HER2表达与PD-1单抗治疗后客观缓解率(ORR)的相关性,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HER2表达状态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和总生存时间(OS)差异。结果77例接受PD-1单抗治疗的中位时间为6.4(1.5~ 47.8)个月,中位治疗次数11 (2~ 45)次。7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0.9(1.4~ 48.1)个月,ORR为33.8%(26/77)。其中38例PD-1单抗治疗后进展,接受了后续治疗,采用抗体药物偶联剂治疗17例,化疗18例,化疗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12例。免疫治疗后总体中位PFS为5.8(95%CI 3.0~ 8.6)个月,中位OS为23.6(95%CI 8.5~ 38.7)个月。对77例初诊肿瘤组织行HER2 IHC检测,(0)、(+)、(++)、(+++)患者分别为33例(42.9%)、19例(24.7%)、20例(26.0%)、5例(6.5%);20例IHC (++)患者行HER2 CN检测,1例为CN(+),19例为CN(-)。HER2阴性、低表达、高表达患者的ORR分别为42.4%(14/33)、31.6%(12/38)、0(0/6)(P = 0.08),三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1.0、3.7、1.8个月,整体比较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阴性和HER2低表达患者接受PD-1单抗治疗后的中位OS分别为23.6个月和22.7个月,而HER2高表达患者的中位OS尚未达到,总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623)。结论对于化疗失败后接受PD-1单抗治疗的转移性UC患者,HER2高表达者的PFS显著低于低表达或阴性者。HER2表达有可能预测既往化疗失败后转移性UC免疫治疗的疗效,结论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LncRNA HIF1A-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12月至2015年12月行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的114例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收集其癌组织及相对应的癌旁组织(距病灶2 cm)和正常组织(距癌灶边缘>5 cm)标本。通过qRT-PCR检测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HIF1A-AS2相对表达水平。取114例入组患者HIF1A-AS2表达水平的平均数,将HIF1A-AS2表达水平大于等于平均数的89例纳入高表达组,其余纳入低表达组;分析HIF1A-AS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生存情况,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差异;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A-AS2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P<0.001)。HIF1A-AS2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HIF1A-AS2高表达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低于HIF1A-AS2低表达组(Log-rank χ2=5.037, P=0.025)。COX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Ⅳ期、中-低分化、有远处转移及HIF1A-AS2显著高表达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A-AS2显著高表达,与临床病理及预后密切相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培养鉴定银屑病患者皮损处真皮间充质干细胞(DMSC),并研究DMSC的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1)和趋化因子配体6(CXCL6)表达情况。方法分离培养15例银屑病患者皮损及18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皮肤的DMSC,利用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HES1和CXCL6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银屑病组DMSC形态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但HES1和CXCL6基因的mRNA水平分别是对照组的3.56和3.44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蛋白水平,银屑病组DMSC中HES1和CXC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银屑病患者皮肤DMSC HES1及CXCL6表达升高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简介:摘要:在最近这些年,我国的自动化技术发展迅速,在工业生产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推动工业制造不断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但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中低端,行业整体经济效益较低,在经济优化升级方面处于劣势地位。而工业自动化仪表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对工业生产及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在自动化仪表技术创新的基础上,去改善现在的工业生产模式,进一步提高我国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简介:摘要:医院持续发展过程中所接诊的病患不断增多,医院所要管理的档案也逐渐增多。医院档案资料包括科研、护理、管理、医疗等多方面内容,具体可分为病历档案、人事档案、基建档案、科研档案、文秘档案、器械档案等多种档案类型,档案资料可以为医院进行医学研究提供支持,也可以为医院教育宣传提供相关材料,有助于推动医院持续稳定发展。医院档案管理是医院日常工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项工作,但是医院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档案管理效率和档案管理质量无法达到预期要求。为了做好医院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档案管理质量和档案管理效率,应推动医院档案管理向着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的外周血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ALAT1、白细胞介素-6(IL-6)及凋亡诱导因子(AIF)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早产儿,选择标准为胎龄(GA)≥28周且≤32周、出生体质量(BW)<1 500 g的早产儿,根据诊断分为BPD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采集分析两组早产儿的临床相关资料,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这40例早产儿外周血中MALAT1、IL-6及AIF的水平。两组间胎龄、BW、MALAT1、IL-6及AIF的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1.BPD组与对照组早产儿比较,两组性别(χ2 =1.76)、出生胎龄(t= 0.17)、BW(t=1.2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儿外周血中MALAT1的表达显著增加(0.273 4±0.067 3比0.375 5±0.081 9,P<0.05)。3.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儿外周血中IL-6表达显著增高(1.448 8±0.191 8比4.444 6±0.165 7,P<0.05)。4.与对照组相比,BPD组早产儿外周血AIF显著降低(0.006 8±0.002 0比0.004 5±0.001 9,P<0.05)。结论BPD及非BPD早产儿lncRNA MALAT1与IL-6存在差异,两者可能与BPD的发病相关。IL-6可作为BPD的一个预测因子,MALAT1对早产儿BPD可能起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