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长期追踪与评估职业病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探索实施长期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改善工人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选取了2023年内60例职业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接受长期职业病干预措施,包括个性化健康档案管理、定期医护随访、康复训练、心理干预和营养支持。结果:实验组在焦虑抑郁程度、睡眠质量和压力感知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长期追踪与干预措施能显著改善职业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程度,提升睡眠质量,并减少工作压力感知。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综合管理和干预措施,可以更好地保障工人健康,促进职业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河南省2002—2020年接受抗病毒治疗(ART)10年及以上≥15岁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HIV/AIDS)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从中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收集河南省2002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的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数据,对最终符合纳入标准(住址为河南省;接受ART治疗满10年时仍存活;有完整的基线和随访信息者,如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的20 256例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HIV/AIDS生存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20 256例研究对象共计随访82 738.2人年,平均随访4.1人年;男女比例为1∶1.06;接受ART治疗10年时年龄为(51.2±8.7)岁;感染途径以血液传播(85.5%)为主;已婚者占71.2%;88.5%研究对象在村/乡级治疗机构接受治疗。共计死亡2 030例(10.0%),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1 897例(93.5%),病死率为9.4%(1 897/20 256)。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主要结果显示,与起始年龄25~39岁组患者相比,40~54岁、55~69岁、≥70岁年龄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57(1.19~2.08)、3.78(2.86~4.99)和6.17(4.33~8.79);与起始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μl组相比,200~349个/μl组和<200个/μl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分别为1.81(1.61~2.04)和3.64(3.20~4.15);与起始病毒载量结果<1 000拷贝/ml患者相比,≥1 000拷贝/ml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HR(95%CI)值为1.73(1.52~1.97);与接受一线ART方案患者相比,接受二线ART方案患者的死亡风险较低,HR(95%CI)值为0.12(0.11~0.14)。结论2002—2020年河南省接受ART治疗10年以上HIV/AIDS生存率较高;年龄、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等均为HIV/AIDS生存的影响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探讨非创伤性修复治疗技术在治疗儿童乳牙龋齿中效果。方法:分析目标为我科儿童乳牙龋齿患儿48例,分析时间为2020年8月-2021年8月,分析方法为随机数法,按照治疗技术不同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给予对照组患儿传统修复技术进行治疗,研究组患儿接受非创伤性修复治疗,分析并对比两组患儿采取不同治疗后的配合度情况及术后随访1年患儿的疗效状况。结果:研究组患儿中出现配合有18例,占比75.00%,对照组患儿中出现配合仅4例,占比16.67%,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炎性肠病(IBD)是一组慢性、复发性的肠道炎性病变的疾病。目前认为,肠道内稳态的破坏可能是IBD发病和病程迁延的诱因。正常情况下,肠道内稳态的维持依赖于肠道微生物、肠道上皮屏障和免疫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平衡作用。相应的,炎性肠病的治疗策略必须兼顾微生态重建、免疫系统调节及肠屏障功能恢复。由于患者对不同诱因和不同治疗存在反应差异,或处于不同阶段的病程会表现出不同的疾病行为,这种不确定性强调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本中心经过多年临床研究,形成了以微生态治疗、免疫治疗、肠内营养治疗、介入治疗及手术治疗的"五联整合"治疗策略,并围绕深度缓解(临床缓解与黏膜愈合)的目标持续监测疗效和不断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最大可能地改善预后和改变疾病自然病程,使患者最大受益的目的。
简介:摘要菌群移植(FMT)作为一种革新疗法,为复发性难辨梭菌感染(CDI)的治疗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随着生物技术快速的发展,肠道菌群与疾病的联系逐渐得到揭示,FMT在其他传统治疗效果不佳的肠道内外疾病的应用前景也被给予了厚望。但FMT作为新的疗法还存在诸多的未知领域,包括临床供体的筛选、标准化菌液和胶囊的制备、适应证的把握、供体受体的匹配和并发症的防治等,均还在探索阶段。本中心自2012年探索性地开展FMT的治疗,已经治疗逾3 500余例病例,共移植60 000余次。基于大样本的数据和经验,本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专刊报道和讨论,并重点推出中国FMT标准化方法学的建立与临床应用,对我国FMT治疗的健康发展定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对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和实用价值。方法:从我院于2020年3月一2021年4月份门诊接收的失眠患者中选取88例开展本次研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4例。对治疗后患者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及症候积分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此差异并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的对比结果,表明观察组睡眠品质较高(P
简介:摘要Mirizzi综合征(MS)不仅包括胆管外在压迫所致的临床症候群,还包括胆囊-胆管瘘及胆囊-肠瘘的形成。MS的病理过程复杂,患者就诊早期需处理急诊状态,后续治疗寻求手术根治原发病灶。虽然腹腔镜治疗MS越来越被胆道外科医生认可,但目前开腹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对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经皮穿刺引流或内镜下引流可作为缓解MS胆道梗阻的选择。本文就相关问题做了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手术"的全新辅助治疗模式在局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8—2020年间前瞻性纳入局部晚期胃腺癌或Siewert Ⅱ/Ⅲ型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28例,首先接受同步放化疗(CCRT),放疗剂量为45 Gy,1.8 Gy/次,同步口服替吉奥40~60 mg,2次/d。CCRT后3周接受4~6周期SOX方案巩固化疗(CNCT)。CNCT结束后4~6周完成胃癌D2根治术。结果28例患者均完成新辅助治疗,治疗中≥3级不良反应在CCRT期间出现3例(11%),分别为血小板下降、白细胞下降、食欲下降;在CNCT期间出现白细胞下降2例(7%)、血小板下降3例(11%)。共20例(71%)完成手术,达病理完全缓解者占50%。3例手术并发症分别为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感染,对症处理后好转。结论中期分析结果示局部晚期胃癌接受全新辅助治疗可获得显著的降期,治疗不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可耐受。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病人进行诊断的过程中,引入中医疗法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在我院于2019年12月至2021年6月期间门诊就诊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病人就诊先后分成了中药组和对照组,每一组均有90例病人,然后根据患者服药的周期性进行复查或回访。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对比,中药组患者在诊断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心功能和生活品质上都具有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瓜蒌承气汤联合奥拉西坦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抽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八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给予奥拉西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瓜蒌承气汤。比较两组头晕头痛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生存质量量表(SF-36)评分、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头晕头痛改善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24/25),高于对照组的72.00%(18/25),P<0.05。两组不良反应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GCS评分、SF-36评分、ADL评分、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且观察组相关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拉西坦联合瓜蒌承气汤对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并改善神经功能和生存质量,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改善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壁复发(ICWR)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0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92.8个月,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201例ICWR患者中,103例发生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5年sLRR率为49.1%;134例发生远处转移(DM),5年DM率为64.4%;103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3.2%,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2.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HR=2.17,95% CI: 1.26~3.73)和局部治疗方式(HR=1.59, 95% CI: 1.05~2.40)是s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0,95% CI: 1.03~2.48)是DM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间隔时间(HR=1.99,95% CI: 1.30~3.04)、局部治疗方式(HR=1.99,95% CI: 1.43~2.76)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1.70,95% CI: 1.18~2.46)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9,95% CI: 1.02~2.81)、复发间隔时间(HR=1.85, 95% CI: 1.15~2.98)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2.48,95% CI: 1.56~3.96)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现代治疗背景下,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有较高的5年总生存率,但sLRR和DM风险依然较高。包含放疗、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胸壁复发(ICWR)患者的最佳治疗模式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0月至2018年4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收治的201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中位随访92.8个月,获取患者的生存资料。结果201例ICWR患者中,103例发生再次局部区域复发(sLRR),5年sLRR率为49.1%;134例发生远处转移(DM),5年DM率为64.4%;103例死亡,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为17.4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率为23.2%,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62.5个月,5年总生存率为52.1%。多因素分析显示,复发间隔时间(HR=2.17,95% CI: 1.26~3.73)和局部治疗方式(HR=1.59, 95% CI: 1.05~2.40)是sLRR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0,95% CI: 1.03~2.48)是DM的独立影响因素,复发间隔时间(HR=1.99,95% CI: 1.30~3.04)、局部治疗方式(HR=1.99,95% CI: 1.43~2.76)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1.70,95% CI: 1.18~2.46)是无进展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初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R=1.69,95% CI: 1.02~2.81)、复发间隔时间(HR=1.85, 95% CI: 1.15~2.98)及复发后治疗模式(HR=2.48,95% CI: 1.56~3.96)是总生存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在现代治疗背景下,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有较高的5年总生存率,但sLRR和DM风险依然较高。包含放疗、手术在内的局部治疗联合全身治疗可以改善乳腺癌根治术后ICWR患者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1I标记、内化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多肽(iRGD)靶向的多功能外泌体(iRGD-Exo-131I)对未分化甲状腺癌(ATC)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蛋白印迹检测Hth7、Cal-62(购自上海生命科学院细胞所)两种ATC细胞中整合素αvβ3的表达;设计包含酪氨酸、iRGD肽段及外泌体膜蛋白(Lamp2b)基因的质粒,将其转染HEK-293T(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细胞后利用超高速离心法得到靶向外泌体(iRGD-Exo);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th7细胞对靶向及无靶向外泌体的摄取情况;氯胺T法制备iRGD-Exo-131I;细胞毒性实验验证iRGD-Exo的细胞安全性,并比较131I标记的靶向及无靶向外泌体对Hth7细胞的毒性;构建Hth 7荷瘤鼠模型,当瘤体直径约8 mm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5只),分别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无靶向外泌体(blank-Exos)、blank-Exos-131I或iRGD-Exos-131I溶液,在注射后不同时间点(0、3、6、9、12、15、18 d)记录瘤体体积及荷瘤鼠体重。采用两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整合素αvβ3在Hth7、Cal-62细胞中明显高表达。共聚焦实验显示外泌体经iRGD修饰后可增强Hth7细胞对其的摄取能力。iRGD-Exo-131I的标记率为(50.16±4.21)%,放化纯>95%。共孵育48 h后,131I标记的靶向与无靶向外泌体组Hth7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游离Na131I组[靶向组:(40.97±6.55)%比(83.80±5.21)%,t=12.531,P<0.05;无靶向组:(67.32±8.92)%比(83.80±5.21)%,t=3.912,P<0.05];且无靶向组高于靶向组[(67.32±8.92)%比(40.97±6.55)%,t=5.833,P<0.05];动物实验亦证实iRGD-Exo-131I能更有效地抑制ATC细胞的增殖。结论成功制备iRGD-Exo-131I,且该标志物较稳定,靶向性良好;体外及体内实验证实其能有效杀伤ATC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