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2
434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我院接受脊柱创伤治疗的患者76例,按照1:1随机分组法平均分为两组,参照组38例与试验组38例,参照组患者应用传统手术治疗,试验组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指标、VAS疼痛值、手术相关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两组患者脊柱cobb角和前缘压缩高度进行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有降低,且试验组各指标均低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VAS疼痛值评分进行对比,术前两组间差异不大,p>0.05,术后24h和术后7d疼痛值均有减低,且试验组VAS疼痛值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试验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参照组,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总发生率5.26%低于参照组总发生率23.68%,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脊柱创伤患者应用微创治疗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感,减少术中出血量,加快患者恢复进程,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微创治疗术 脊柱创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胃肠起搏治疗仪在治疗功能性便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文选取某医院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胃肠起搏治疗仪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临床评估、肌电图检测和肛管测压检查。结果:治疗一个疗程后,显效32例,有效17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治疗后患者每周排便时间和排便费力程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后肌电图检测结果显示盆底肌和腹肌的矛盾运动消失,肛门外括约肌的收缩幅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松弛幅度下降(P<0.05);治疗后患者的直肠感知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以及肛管直肠抑制反射阈值出现了明显的提升(P<0.05)。结论:生物反馈胃肠起搏治疗治疗功能性便秘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生物反馈胃肠起搏治疗仪 生物反馈 功能性便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行分期治疗和终末治疗对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3月至2018年10月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红会医院创伤骨科下肢病区收治的52例胫腓骨开放性骨折患者资料。男37例,女14例;年龄19~62岁,平均39.9岁。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分期治疗组(A组,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更换为内固定,35例)和终末治疗组(B组,以外固定支架作为终末治疗,17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3、6、9、12个月时健康相关生命质量SF-12量表中的生理总评分(PCS)和心理总评分(MCS)、骨折愈合时间、携带外固定支架时间、并发症发生率、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的优良率及下肢功能评分(LEFS)。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后至少随访12个月,A组患者的PCS、MCS均于术后12个月均达到峰值,B组患者的PCS、MCS分别于术后6、3个月达到峰值。A组患者术后6、9、12个月的PCS、MCS均高于B组,骨折愈合时间[(19.2±4.6)周]短于B组[(23.3±5.6)周],携带外固定支架时间[(15.6±4.2)d]短于B组[(270.0±15.4)d],并发症发生率[5.7%(2/35)]低于B组[35.3%(6/17)],术后12个月LEFS评分[(88.3±7.2)分]高于B组[(78.5±5.2)分],Johner-Wruh胫骨干骨折疗效评估的优良率[94.3%(33/35)]高于B组[70.6%(12/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外固定支架行终末治疗相比较,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更换为内固定治疗胫腓骨开放性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及功能,并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折,开放性 下肢骨 外固定器 分期治疗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胃溃疡患者接受中药配方免煎颗粒治疗与中药饮片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用2018年12月-2020年7月院内收治的81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41例、40例。参照组用中药饮片,观察组用中药配方免煎颗粒治疗,疗效及相关指标在研究中对比。结果 治疗后,参照组的疗效、相关指标都不及观察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药配方免煎颗粒比中药饮片能更好的治愈胃溃疡,疗效更有保障。

  • 标签: 胃溃疡 中药配方免煎颗粒 中药饮片
  • 简介:摘要难治性心力衰竭病例在临床并非少见,但在治疗上确是临床医生的难题,为寻求有效治疗方案,本人采用多巴酚丁胺为主治疗120例,并设对照组。经1~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两组总有效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显著,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心功能恢复时间与平均始恢复时间上比较亦差异显著,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观察,说明多巴酚丁胺为主的治疗方案,对难治性心衰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 标签: 难治性心衰 多巴酚丁胺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汉族、维吾尔族高血压患者予以降压治疗,得出结论汉族、维族对降压药物的反应不同,但不管是汉族,还是维族患者,90%的患者通过服用降压药物后,他们的血压都可以达标。

  • 标签: 汉族 维吾尔族 高血压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许伟伟 李明 崔广清 王瑞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7-24
  • 出处:《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2021年第05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上海 201620 现在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东台 22420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危重病科,上海 201620,南通大学附属东台医院重症医学科,江苏东台 224200
  • 简介:摘要脓毒症是机体对感染反应失调而引起器官功能障碍,进而危及生命,而凝血功能紊乱在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脓毒症时机体的凝血系统被激活,血液高凝,而抗凝机制又受到明显抑制,引起大量微血栓形成,可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尽管国内外对脓毒症的抗凝治疗存在明显争议,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否认抗凝治疗在脓毒症中的意义,只有恰当的抗凝才会有效降低脓毒症DIC、脓毒性休克及高风险人群的病死率,最终有效减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发生。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SIC)评分是目前国际上使用较多的用于指导抗凝的评分系统,该评分是在国际血栓与止血协会(ISTH)显性DIC评分系统及脓毒症3.0的基础上优化而来,包括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3项。SIC评分可以灵敏地监测到脓毒症相关的凝血功能障碍,建议SIC评分≥4分是启动抗凝治疗的最佳时机。目前国际上推荐的抗凝药物有抗凝血酶(AT)、血栓调节蛋白(TM)、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肝素等,而国内推荐的抗凝药物只有普通肝素和低分子肝素两种。在使用抗凝药物之前需详细评估患者出血和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同时需关注患者的基础疾病,在无明显抗凝禁忌证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从普通肝素过渡到低分子肝素的治疗策略。

  • 标签: 脓毒症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 抗凝治疗 肝素
  • 简介:摘要Mirizzi综合征(MS)不仅包括胆管外在压迫所致的临床症候群,还包括胆囊-胆管瘘及胆囊-肠瘘的形成。MS的病理过程复杂,患者就诊早期需处理急诊状态,后续治疗寻求手术根治原发病灶。虽然腹腔镜治疗MS越来越被胆道外科医生认可,但目前开腹手术仍是其主要治疗方式。对不能耐受手术的高龄患者,经皮穿刺引流或内镜下引流可作为缓解MS胆道梗阻的选择。本文就相关问题做了综述。

  • 标签: Mirizzi综合征 病理 分型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塞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19例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的病例入选条件,溶栓时间及溶栓疗效。结果19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经急诊溶栓治疗后均痊愈出院,基本无后遗症,结论急性脑梗塞的急诊溶检治疗为最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其“时间窗”可延长到48小时。

  • 标签: 溶栓治疗 急性脑梗塞 超早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探讨雾化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选用2013年1月到2015年12月住院诊断肺炎的患儿106例随机分为三组。A组(对照组)选用35例使用生理盐水+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氧气驱动雾化每日两次;B组(治疗组)选用38例,在使用A组的基础上加用生理盐水+布地奈德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注射液,氧气驱动雾化每日两次;C组生理盐水+糜蛋白酶(对照组)雾化的35例。结果A组与B组咳嗽肺部干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B组与A组比较肺部干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雾化治疗小儿肺炎是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肺炎 雾化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布地奈德混悬液 硫酸特布他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对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收治大面积脑梗塞患者 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相应治疗方法和临床表现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心源性栓塞是造成大面积脑梗塞的主要病因,所以该疾病呈现出发展快、发病急的特点,并存在意识障碍、颅内高压、同向性偏盲、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眼球同侧视障碍。本研究 140例患者中死亡患者 10例,并发多功能器官衰竭或脑疝是主要死亡原因,具有 92.9%存活率。结论:实际中应当从患者临床特征和具体情况出发及早进行大面积脑梗塞的治疗,对于处于急性期的患者应当对其颅内压和脑水肿进行积极控制,并采取相应保护患者脑部措施,进而促进患者死亡率的降低和临床效果的提升。

  • 标签: 临床特点 治疗 大面积脑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叶酸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0例慢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两组,每组70例,每日晨起饭后服药,对照组口服给依那普利片(10mg/次/d);治疗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口服叶酸片(10mg/0.8mg,1次/d),以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血压为指标检测,两组分别在给药前、给药八周后进行指标检测,总试验疗程为8周。结果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给药8周后舒张压、收缩压和血浆Hcy水平分别为(80.55±2.13)、(119.87±9.01)mmHg和(15.47±2.05)μmol/L,经比较,试验组检测所有指标均正常,疗效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依那普利叶酸联合治疗H型高血压,治疗效果较为良好,能够更好的控制和降低患者血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依那普利片叶酸 H型高血压 疗效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1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3例)与对照组(9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灸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症状评分(颈项部肌肉压痛、颈肩背痛)、功能综合评定量表(FC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D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疼痛递质因子水平包括P物质(SP)、前列腺素E2水平(PGE2)。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87/93),高于对照组的83.87%(78/93),P<0.05;治疗后,两组颈项部肌肉压痛、颈肩背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CA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NFD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FCA评分高于对照组,NFD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BI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P、PGE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颈肩痛患者可提高疗效,下调疼痛递质因子水平,减轻机体疼痛,并可改善神经缺损,提高综合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颈肩痛 针灸
  • 简介:摘要腰背肌筋膜炎是临床上易被忽略的常见痛症,严重影响患者功能及生活质量,增加医疗成本。物理因子疗法作为康复医学科常用的治疗手段,现逐渐广泛用于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治疗,但物理因子疗法种类较多,治疗效果各有不同且具有不确定性。本文通过总结已有的物理因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机制及疗效,进行分析和思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思路。

  • 标签: 腰背肌筋膜炎 物理因子疗法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