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下新生儿撤机后呼吸困难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1月至2021年8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撤机后呼吸困难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治疗措施。结果研究期间共45例撤机后持续呼吸困难患儿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其中支气管黏膜炎16例(35.6%),肺外气道梗阻29例(64.4%)。29例肺外气道梗阻患儿中,声门下狭窄15例,11例为瘢痕增生引起,4例为痰痂形成引起;单纯喉软化6例,鼻腔狭窄2例,喉蹼2例,喉头水肿、声带麻痹、声带赘生物、气道痉挛各1例。16例支气管黏膜炎患儿经气道灌洗后供氧或无创呼吸支持治愈;11例声门下增生狭窄患儿中,9例经气管导管扩管治愈,2例经内镜介入治疗治愈;1例鼻腔膜性狭窄、2例喉蹼、1例声带赘生物患儿经手术治疗均治愈;其余14例患儿经内科保守治疗后均好转/治愈出院。结论在严格把握撤机指征情况下,对撤机后存在呼吸困难的患儿,需考虑存在上气道及中心气道结构或功能异常等肺外因素引起的气道梗阻,尤其应重视插管后声门下狭窄的形成。
简介:摘要Behçet病葡萄膜炎(BU)是Behçet综合征常见表现之一,其预后差,致盲率高,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目前的治疗主要是通过抑制免疫应答来诱导和缓解炎症,既往常用的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法存在用药时间长、副作用大、远期预后差等不足,而生物制剂因其高效性、低毒性、远期预后好的优势逐渐成为治疗难治型BU的研究热点,为BU的治疗提供了新方向。目前用于治疗BU的生物制剂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抑制剂、干扰素制剂、白细胞介素阻断剂和淋巴细胞靶向制剂。相信随着各项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试验的进展,生物制剂在临床的逐步应用指日可待,未来有望为BU患者提供更精准有效的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本地基层医院对老年的房颤患者的治疗方案并对抗凝治疗过程中出现出血的风险进行研究与评估。 方法 以简单化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所有房颤患者中抽取 86 例曾于 2019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期间于当地基层医院门诊部进行就诊的老年的房颤患者纳入此次抗凝治疗后出血的风险的研究之中。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治疗持续时间> 6 个月, 6 个月后观察每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尤其是抗凝后出血的情况并进行数据分析。 结果 经过抗凝治疗 6 个月后,所有研究对象中不良反应的出现情况如下:大多数为较轻的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牙龈出血等,而无其他风险较大的不良反应出现,其余不良反应出血的情况较少。 结论 基层医院各类老年的房颤患者应用抗凝治疗的药物华法林进行抗凝后防止出血的疗效较好,为所有房颤患者的恢复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偏颌畸形患者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手术导板,评价其在正颌外科治疗中的有效性。方法选取5例偏颌畸形患者,术前进行颌骨CT扫描与牙齿激光扫描,数据三维重建与融合后进行虚拟手术设计,根据手术设计方案双颌加颏成形术式,设计并三维打印上颌骨Le Fort I型截骨术钛合金、颏成形术树脂截骨与定位导板,下颌支矢状劈开术采用三维打印颌板技术。术后结果与手术规划进行三维测量,并统计比较分析。结果手术导板应用顺利,上颌骨最大误差为1.2 mm (0.3~1.2 mm),颏成形术最大误差为1.7 mm(0.5~1.7 mm),平均误差小于1 mm。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不良事件。结论三维打印手术导板可以准确地提供截骨信息,有效地控制颌骨移动,提高了偏颌畸形患者正颌手术精度。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转染治疗基因早期生长反应蛋白1(Egr1)-钠碘同向转运体(NIS)并携带金纳米颗粒(AuNPs)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探讨Egr1对NIS表达的促进和AuNPs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采用慢病毒(Lv)-Egr1-NIS-巨细胞病毒(CMV)-绿色荧光蛋白(GFP)及Lv-Egr1-GFP颗粒对BMSCs进行基因转染,制备BMSCs-Egr1-NIS及BMSCs-Egr1-GFP(对照)。通过摄碘实验验证在不同放射性浓度碘诱导下NIS基因的表达;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吞噬AuNPs的最佳温育时间、质量浓度;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分析AuNPs对BMSCs-Egr1-NIS细胞活性的影响;通过摄碘实验研究BMSCs-Egr1-NIS吞噬和未吞噬AuNPs对基因表达的影响;用细胞迁移实验验证BMSCs-Egr1-NIS在吞噬和未吞噬AuNPs的情况下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体外靶向性;探索不同质量浓度AuNPs对131I杀伤乳腺癌细胞MDA-MB-231的辐射增敏作用。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Dunnett t检验比较多组间数据差异。结果成功制备转染治疗基因Egr1-NIS的BMSCs(非稳转),即BMSCs-Egr1-NIS。在辐射诱导下Egr1可以增加NIS的表达,BMSCs-Egr1-NIS较BMSCs-Egr1-GFP摄碘能力提高2.5~5倍或更高;BMSCs吞噬AuNPs的最佳温育条件是AuNPs 0.20 g/L温育24 h或者0.10 g/L温育48 h;AuNPs的细胞毒性非常低,对细胞的摄碘能力和体外靶向性没有影响;BMSCs-Egr1-NIS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具有体外靶向性;AuNPs对131I的辐射增敏实验示,各131I杀伤组与无131I的空白对照组活细胞染色吸光度(A)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670,P<0.01),AuNPs质量浓度为0.20和0.40 g/L的实验组131I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作用高于0 g/L组,A570 nm值分别为0.87±0.05、0.41±0.07和1.39±0.11(均P<0.01)。结论BMSCs可转染治疗基因Egr1-NIS并携带AuNPs,作为靶向乳腺癌的载体,在放射性碘的作用下增强NIS基因表达,同时AuNPs可作为131I治疗的辐射增敏剂。
简介:目的:分析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4月为限,对我院52例肾结石患者进行研究,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n=26)采用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实验组(n=26)采用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对比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与输尿管软镜碎石术相比,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穿孔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4月~2017年7月收治的60例急性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予以腹腔镜手术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与住院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予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肛门排气、下床活动与住院的时间都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6.67%;对照组患者出现9例并发症,发生率30%,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观察组高,(P<0.05)。结论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相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穿孔性阑尾炎的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