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根治性食管癌切除、彻底淋巴结清扫是减少食管癌术后复发转移、提高患者长期生存的关键。随着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开放、腔镜、机器人等不同食管癌切除术均能安全开展。针对中下段食管鳞状细胞癌,外科手术需行包括上纵隔在内的彻底胸腹两野淋巴结清扫。然而,对于局部进展期食管癌,通常需要手术、放疗、化疗等多学科综合治疗。基于腺癌为主的临床研究,欧美学者认为新辅助放化疗较单独手术,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而基于JCOG1109研究结果,日本学者认为在鳞癌患者中DCF方案(多西他赛、顺铂及5-氟尿嘧啶)可作为新辅助化疗的标准治疗。在术后辅助治疗中,免疫治疗能改善新辅助放化疗后肿瘤残留患者的生存情况;免疫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也逐渐显示出安全性和有效性。笔者通过手术入路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多学科治疗等方面梳理分析食管癌外科治疗的临床研究,为食管癌的最佳外科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新鲜尸体研究,观察盆腔自主神经平面的解剖学及组织学特征,以探讨子宫颈癌保留神经平面的子宫广泛性切除术(NPSRH)的合理性。方法2015年10月至2020年9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解剖与组胚学系实验室对14具新鲜女性尸体进行解剖学及组织学研究,研究标本的中位年龄为79岁(范围:67~92岁)。从14具新鲜女性尸体中获得28个半侧盆腔标本。其中,8个半侧盆腔用于NPSRH的手术模拟,证实其可行性;10个半侧盆腔通过精细解剖,分离盆腔自主神经结构,观察其走行特点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另外10个半侧盆腔,从输尿管与子宫动脉交叉处至膀胱入口处的宫旁组织进行整体取材、包埋并连续切片,HE染色明确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系膜内神经的分布特点;免疫组化S100染色,识别并计数神经纤维束,再选择与S100染色标本同点的切片进行酪氨酸羟化酶(TH)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染色,以区分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并计数神经纤维束。结果(1)在8个半侧盆腔标本上模拟了NPSRH,其中7个半侧盆腔中整体保留了盆腔自主神经平面。(2)10个半侧盆腔标本经过精细解剖,发现腹下神经、盆腔内脏神经及其汇合成的下腹下神经丛的分布呈平面状态,均位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内。神经平面与子宫深静脉及其属支均呈交叉关系。下腹下神经丛膀胱支与膀胱静脉丛的关系密切。在10个半侧盆腔中,7个观察到完整的膀胱中静脉及膀胱下静脉,另3个其中一支静脉缺失;6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在神经平面内侧与子宫深静脉主干有交通,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于神经平面外侧汇入子宫深静脉,另外2个半侧盆腔的膀胱静脉丛直接汇入髂内静脉。(3)HE染色发现,宫旁输尿管下方盆腔自主神经的分布具有连续性,呈矢状位平面分布。免疫组化S100染色发现,输尿管管腔宽度下方的神经纤维束占宫旁范围神经纤维束总量的比例平均为70.9%。TH及VIP染色发现,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13.5条/半侧盆腔,副交感神经纤维束平均为8.2条/半侧盆腔,交感神经分布占优势。结论盆腔自主神经主要分布于输尿管系膜及其尾侧延伸部分所组成的平面内,NPSRH术式具有解剖学上的合理性。
简介:【摘要】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格教育,育人最好方法是因材施教。性格做为决定个体独特的行为和思想的内部身心系统动力组织,是人格发展的内因,也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将DISC性格理论引入班级管理,建构基于DISC性格管理的团队合作模式,打造性格互补、整体均衡、协同发展的DISC性格生态圈,发挥DISC性格生态育人优势,提高班级管理的自主化、科学化、生态化育人水平,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提升班级育人绩效,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中职学生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对中职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向社会输送综合性人才,为保证人才培养效果,应注重对教学质量的有效评价。项目多元化过程性评价模式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评价模式,能够契合中职人才培养特点。以中职汽修专业为例,在项目多元化过程性评价中,要把握好评价原则及评价内容,结合汽修专业教学特点,对学生做出科学的评价,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ERK1/2信号通路之间相关性,为深入研究MIF促进HCC的分子机制建立理论依据。方法2020年2月至2021年8月,收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及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有乙肝肝硬化(HBV-LC)基础的HCC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各52例作为试验组,其中男39例,女13例,年龄35~65岁。选择20例正常肝组织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2组肝组织中MIF、ERK1/2及p-ERK1/2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检测2组肝组织中ERK1/2 mRNA表达;选择HepG2肝癌细胞和L-02正常肝细胞与不同浓度rMIF共培养,通过Western 印迹法检测2种肝细胞ERK1/2蛋白的表达及其磷酸化水平,通过RT-PCR检测2种肝细胞ERK1/2 mRNA的表达水平,计量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MIF、ERK1/2、p-ERK1/2和ERK1/2 mRNA在HCC和癌旁组织中表达均明显增强(HCC组表达MIF为78.8%,癌旁组表达MIF为75.0%;HCC组表达ERK1/2为80.8%,癌旁组表达ERK1/2为71.8%;HCC组表达p-ERK1/2为75.0%,癌旁组表达p-ERK1/2为46.2%;HCC组表达ERK1/2 mRNA为76.9%,癌旁组表达ERK1/2 mRNA为78.8%),与正常肝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C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pG2肝癌细胞ERK1/2、p-ERK1/2和ERK1/2 mRNA表达明显升高,且随rMIF浓度的递增而增加,当rMIF浓度为200 ng/ml时升高最明显,与L-02正常肝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F、ERK1/2和p-ERK1/2在HCC组织和HepG2肝癌细胞中高表达,提示MIF可能通过ERK1/2信号通路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