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K3CD基因突变所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1例APDS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患儿,男,4岁,因咳嗽1年余入院,反复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示气道黏膜弥漫滤泡样增生。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可疑致病基因,利用二代测序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患儿PIK3CD基因存在c.3061G>A(E1021 K)杂合突变。经双亲验证,父母未存在该突变,表明患儿为新发基因突变。对该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定期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病情控制尚稳定。结论APDS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以及气道弥漫滤泡样增生改变等,其中气道弥漫性滤泡样增生改变为APDS相对特异性改变。PIK3CD基因C.3061G>A(E1021 K)为常见的新生突变类型。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儿童间质性肺疾病家系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为明确先证者间质性肺疾病的致病原因,对患儿的家系展开调查,采集5例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有呼吸道症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胸部HRCT检查;进一步对先证者血样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进行致病性分析,且对其及其家属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7人中存在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死亡。4例存活的患者均存在SFTPC基因突变(exon4,c.342G>T,p.K114N),考虑变异来源于先证者父亲,为致病性突变,其在各数据库中无收录,为新发突变。并且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可导致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且该突变在家系成员中存在外显不全现象,胸部CT和全外显子测序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报道1例儿童间质性肺疾病家系的临床及胸部CT影像学特点,并对患儿及其家系进行致病基因突变分析。方法为明确先证者间质性肺疾病的致病原因,对患儿的家系展开调查,采集5例先证者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并对4例有呼吸道症状的家系成员进行胸部HRCT检查;进一步对先证者血样进行人类全外显子测序进行致病性分析,且对其及其家属进行一代验证。结果家系调查发现,该家系7人中存在5例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死亡。4例存活的患者均存在SFTPC基因突变(exon4,c.342G>T,p.K114N),考虑变异来源于先证者父亲,为致病性突变,其在各数据库中无收录,为新发突变。并且家系中不同患者的表现度存在明显差异。结论SFTPC基因p.K114N新发突变可导致儿童间质性肺疾病,且该突变在家系成员中存在外显不全现象,胸部CT和全外显子测序对儿童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PIK3CD基因突变所致PI3Kδ过度活化综合征(APDS)的临床特点及基因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湖南省儿童医院呼吸二科临床及基因诊断的1例APDS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患儿,男,4岁,因咳嗽1年余入院,反复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支气管镜检查示气道黏膜弥漫滤泡样增生。采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对先证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可疑致病基因,利用二代测序进行验证分析发现患儿PIK3CD基因存在c.3061G>A(E1021 K)杂合突变。经双亲验证,父母未存在该突变,表明患儿为新发基因突变。对该患儿予以积极抗感染治疗,病情好转,定期予以静脉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病情控制尚稳定。结论APDS临床表现包括反复呼吸道感染、肝脾淋巴结肿大、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以及气道弥漫滤泡样增生改变等,其中气道弥漫性滤泡样增生改变为APDS相对特异性改变。PIK3CD基因C.3061G>A(E1021 K)为常见的新生突变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