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肥胖症患者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后骨代谢的变化。方法以"bariatric surgery、metabolic surgery、sleeve gastrectomy、gastric bypass、bone metabolic indicators、bone mineral density"为英文检索词,以"减重手术、代谢手术、胃袖状切除术、胃旁路术、骨代谢、骨密度"为中文检索词,计算机检索PubMed、WOS、Cochrane、CNKI和VIP数据库从建库至2022年9月20日的纵向研究,提取减重手术前后肥胖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资料。采用RevMan 5.4和Stata 17.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临床研究,包括42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与术前基线相比,接受减重代谢手术后腰椎骨密度(WMD=0.05,95%CI:0.00~0.1)、股骨颈骨密度(WMD=0.10,95%CI:0.05~0.15)、髋关节骨密度(WMD=0.14,95%CI:0.10~0.17)、血清维生素D3(WMD=-4.87,95%CI:-6.34~-3.40)降低显著,甲状旁腺素(WMD=10.04,95%CI:5.32~14.76)显著升高。结论减重代谢手术后患者早期易出现骨密度降低及骨代谢标志物改变,Roux-en-Y胃旁路术对骨代谢的影响较胃袖状切除术更为严重;所有术后患者均需要监测并积极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
简介:摘要2001年,Rutledge教授报道了首例迷你胃旁路术(MGB);2004年,Carbajo教授对MGB进行了技术改进并命名为单吻合口胃旁路术(OAGB)。20年来,大量关于OAGB和MGB的临床和基础研究不断见诸报道,关于MGB和OAGB一些焦点问题的答案也逐渐明晰。从技术角度来看,MGB和OAGB可以视作一种手术的两个亚变种,以下统称OAGB。OAGB的优势包括:(1)简单、安全和更低的内疝发生率;(2)稳定持久的减重效果;(3)稳定持久的降糖效果。OAGB的劣势包括胆汁反流和较高的营养不良发生率。OAGB在有效性和安全性之间达到了良好的均衡,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且增长最为迅速的减重代谢手术方式,已经被国际减重代谢外科联盟和美国代谢和减肥外科学会推荐为标准术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减重与代谢手术患者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及发生时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19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中心行减重与代谢手术的187例病态肥胖症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未预防性服用熊去氧胆酸,在术前均行腹部超声及MRI检查,术后均行至少一次的腹部超声或MRI检查。比较不同减重与代谢手术术式术后患者新发胆囊结石和胆泥的发病率及发生时间差异。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四分位数M(P25,P75)表示,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Bonferroni校正用于两两比较。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至2020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27.0(22.0,31.0)个月。减重与代谢手术后新发胆囊结石的患者数为34例,发病率为18.2%(34/187),其中接受LSG、LRYGB、LOAGB手术及LOAGB修正手术者发病率分别为18.0%(30/167)、22.2%(2/9)、11.1%(1/9)、50.0%(1/2)。术后发生胆泥的患者数为18例,发病率为9.6%(18/187),其中接受LSG、LRYGB、LOAGB手术者发病率分别为8.4%(14/167)、22.2%(2/9)、22.2%(2/9)。术后新发胆囊结石患者的体重下降率和体重指数下降率分别为21.4 (18.7,23.6)%、21.4(18.6,23.5) %。术后新发症状性结石3例,发病率为1.6%(3/187),3例均行LSG手术。术后发生胆泥及胆囊结石的时间分别为85.5(28.8,98.8) d和103.5(93.0,179.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结论在无药物干预下,减重与代谢术后胆囊结石的发病率约为18.2%(34/187),需临床密切关注。腹部超声检查及上腹部MRI平扫T2WI序列,可帮助明确诊断胆囊结石并监测其变化。
简介:摘要影像学检查的选择是否合理是临床实践中的重要问题。基于循证医学的"影像学检查的临床适用性评价",即针对临床诊疗需求(某一特定疾病、综合征等诊断或评估),影像科与临床科室医师基于循证医学证据、专业技能和经验、患者意愿,共同慎重评价某种影像学检查的必要性及检查选择的合理性。必要性是前提,合理性是核心,证据质量评价是基石,循证医学方法是重要手段。评估成果将形成系列标准,以指南方式呈现,为临床医师针对临床诊疗需求合理选择影像学检查方法提供依据。通过影像科和临床科室医师的深度合作与共同努力,建立并不断完善我国影像学检查的临床适用性评价体系,保证临床诊疗流程的合理化、规范化,促进医疗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磁共振(MR)检查定量分析减重代谢手术患者腹腔内/皮下及肝脏脂肪含量的可行性和应用效果,以期为肥胖相关疾病风险的评估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参考数据。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的方法。依托北京友谊医院减重与代谢手术临床资料与生物样本数据库,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11月期间施行减重代谢手术的570例患者、837例次上腹部MR检查结果,分析腹腔内/皮下脂肪显示的最优序列,计算患者扫描的各典型层面[椎间盘腰(L)1~L2(L1~L2)、L2~L3等]显示率以及肝脂肪含量测量成功率。结果腹腔内/皮下脂肪显示的最佳序列是可变肝脏加速容积采集序列的脂像图(Fat LAVA-Flex)。患者L1~L2水平的显示率为93.1%(779/837),L2~L3水平的显示率为43.7%(366/837);常规扫描视野的检查,L1~L2有14.6%(114/779)以及L2~L3有16.7%(61/366)不能完全显示皮下脂肪,但扩大扫描视野(50 cm×50 cm)可完整显示。所有基于最小二程估算法迭代水脂分离(IDEAL-IQ)的质子密度脂肪分量(PDFF)图中均能够测量肝脂肪含量(100%,837/837)。MR可明确诊断在检查中偶然发现的胆囊结石、肝囊肿、肝血管瘤、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多种病变。结论上腹部MR对于开展肥胖相关疾病风险预测、手术方式的选择能够提供客观依据;并宜在基于腹腔内/皮下脂肪及肝脏脂肪含量的临床研究中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