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关节突退对猫眼侧方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crenel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CLIF)的间接减压效果的影响,以及CLIF治疗伴严重关节突退(3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收集2016年11月至2020年2月应用CLIF技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6例共269个手术节段。根据术前CT影像,按照Pathria分级对关节突进行分级,0级19个节段、1级156个节段、2级67个节段、3级27个节段,至少1个节段关节突为3级的患者共23例。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椎间隙角度、椎间隙前后缘高度、双侧椎间孔纵径(CT)、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MRI)。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术后的平均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隙角度,双侧椎间孔纵径、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均得到明显改善。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的术前平均椎管前后径和椎管面积明显小于1级和2级。术后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椎管面积的改变值明显小于1级和2级关节突退变节段,但与0级关节突退变节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的二期后路减压率为55.56%(15/27),2级为35.82%(24/67),1级为16.03%(25/156),0级为21.05%(4/19)。3级关节突退的后路减压率明显高于其他等级(P<0.001)。81.48%的3级关节突退变节段合并严重侧隐窝狭窄,24.24%合并严重椎间孔狭窄。23例患者随访时间为(21.62±6.52)个月,末次随访时ODI平均改善值为24.10%±11.09%,平均腰痛和下肢痛VAS评分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关节突关节的退程度对CLIF撑开椎间隙和椎间孔的作用无明显影响,但严重关节突退的腰椎节段常合并严重的椎管狭窄,CLIF手术的间接减压效果差于退程度较轻的节段,可能需要通过后路直接减压才能达到更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腰椎 椎管狭窄 椎关节突关节 减压术,外科 脊柱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猫眼侧方腰椎融合术(CLIF)对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后路矫正融合节段选择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研究。纳入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中心脊柱外科收治的Lenke-Silva分级为Ⅴ级和Ⅵ级的重度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入组患者首先完成术前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Lenke-Silva分级,确定Ⅰ期CLIF手术节段,同时预判如行单纯后路矫形需融合节段数;Ⅰ期术后再次评估Lenke-Silva分级,将患者分为有效组(Lenke-Silva分级降低)和无效组(Lenke-Silva分级不变),根据二次评估的结果制定Ⅱ期后路手术方式。比较两组患者实际融合节段与预计行单纯后路矫形需融合节段的差值、分期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冠状面与矢状面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分析Lenke-Silva分级降低的影响因素。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χ²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共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8例,女性46例,年龄(68.8±5.8)岁(范围:56~77岁),术前Lenke-Silva分级:Ⅴ级26例,Ⅵ级28例。行Ⅰ期CLIF 194个节段,其中114个节段(58.8%)行前柱松解重建术(ACR),15个节段(7.7%):使用大角度融合器。Ⅰ期术后,32例患者(22例Ⅴ级、10例Ⅵ级)Lenke-Silva分级降低,纳入有效组;22例患者(4例Ⅴ级、18例Ⅵ级)Lenke-Silva分级无变化,纳入无效组。有效组中32例患者术前侧凸顶椎位置均在L1以下,无效组中18例(81.8%,18/22)患者术前侧凸顶椎位置在L1以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有效组患者椎间隙前方均无连续骨赘,无效组中7例椎间隙前方有连续骨赘(31.8%,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效组患者Ⅰ期术中行ACR(71.2%比39.5%,χ²=20.660,P<0.01)和使用大角度融合器的节段更多(12.7%比0,P=0.001),而术后严重融合器下沉节段较少(5.9%比15.8%,χ²=4.793,P=0.029)。Ⅰ期术后,两组患者腰椎Cobb角无差异,有效组腰椎前凸角为(34.0±8.3)°,大于无效组的(25.5±9.7)°(t=3.478,P=0.001),而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为(15.7±4.6)°,小于无效组的(20.0±10.8)°(t=-2.129,P=0.038)。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相比,Ⅱ期手术融合节段更少、上端固定椎终止于胸椎例数更少,实际融合节段较预判行单纯后路矫形所需融合节段减少更多(P值均<0.01)。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4~45个月,两组患者Ⅰ期、Ⅱ期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结果和临床效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Ⅰ期CLIF能降低部分严重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enke-Silva分级,Ⅰ期CLIF术后Lenke-Silva分级降低可能与术前顶椎位置、椎间隙前方连续骨赘,术中使用ACR和大角度融合器,以及术后融合器下沉程度等因素相关。Ⅱ期术前进行脊柱力线再评估,有助于融合节段的准确选择,减少手术创伤。

  • 标签: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 Lenke-Silva分级 分期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患有 复杂肾结石的患者应用 经皮肾镜碎石术与开放手术治疗效果及肾功能改善情况。 方法: 收集 2017 年 12 月至 2018 年 12 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复杂肾结石患者 40 名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划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20 名,观察组应用 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方案,对照组应用 开放手术治疗方案,治疗完成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后肾功能明显好对照组治疗后肾功能, p

  • 标签: 经皮肾镜碎石术 开放性手术 复杂性肾结石 治疗效果 肾功能
  • 简介:摘要代谢相关脂肪肝病(简称"代谢相关脂肪肝",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是乳腺癌患者常见的伴随疾病,是患者化疗期间肝功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也是内分泌治疗或随访期间肝功损伤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非酒精脂肪肝病更名为代谢脂肪肝病,将原来的"排他诊断"转变为"肯定性诊断",正视了代谢因素在脂肪肝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临床重视不够。乳腺癌患者较正常人发生代谢紊乱的比例和风险更高,因此更应重视乳腺癌患者的代谢相关脂肪肝病的诊治。本文将探讨代谢相关脂肪肝病新定义在乳腺癌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中的临床意义及其防治,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 标签: 乳腺癌 乳腺癌伴随疾病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肝 乳腺肿瘤肝病学
  • 简介:目的:探讨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治疗方法。方法:对53例糖尿病患者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结果:收治的53例患者,13例死亡,其中5例死于合并脑血管疾病。结论:高渗非酮症糖尿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昏迷 糖尿病 高渗性 非酮症 感染 补液
  • 简介:摘要肠源囊肿是一种罕见的、主要发生在婴儿期的先天性发育畸形。该病变较多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的颈椎和胸椎的椎管内,常伴有椎体形态和功能的异常。位于腹腔内胃壁上的先天性肠源囊肿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术后病理确诊的(胃)肠源囊肿。

  • 标签: 胃肠源性囊肿 诊断 鉴别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尘肺病患者肺康复治疗的效果与安全。通过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生理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情况,为尘肺病的肺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100名尘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50人。康复组接受为期3个月的肺康复治疗,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心理干预等;对照组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在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的肺功能、6分钟步行距离、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治疗,康复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FEV1、FVC)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6分钟步行距离由治疗前的(320±50)米提高至(430±60)米,生活质量评分也有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在相应指标上未见明显变化。治疗期间,康复组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尘肺病患者接受肺康复治疗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且治疗过程相对安全。本研究为尘肺病肺康复治疗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 标签: 尘肺病患者 肺康复治疗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技术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合并有胆汁肝硬化的8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常规手术组,B组为应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技术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手术时间较A组少[(302.6±96.7)min vs (349.2±105.6)min,P<0.05];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227.7±197.3)ml vs (331.4±277.4)ml,P<0.05];B组术后住院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4.1)d vs (13.8±5.1)d,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2.44% vs 18.75%,P<0.05)。B组肝脏切除率低于A组(29.27% vs 52.08%,P<0.05)。结论通过建立合理的入肝通路,将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肝硬化患者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此项技术可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硬化,胆汁性 肝胆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技术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肝硬化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2014年2月至2019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科收治的合并有胆汁肝硬化的89例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常规手术组,B组为应用输尿管硬镜、钬激光技术组,将两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手术时间较A组少[(302.6±96.7)min vs (349.2±105.6)min,P<0.05];B组术中出血量较A组少[(227.7±197.3)ml vs (331.4±277.4)ml,P<0.05];B组术后住院时间较A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4.1)d vs (13.8±5.1)d,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A组低(2.44% vs 18.75%,P<0.05)。B组肝脏切除率低于A组(29.27% vs 52.08%,P<0.05)。结论通过建立合理的入肝通路,将输尿管硬镜联合钬激光应用于肝胆管结石合并胆汁肝硬化患者的外科治疗,可获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此项技术可逐步推广应用于临床。

  • 标签: 肝硬化,胆汁性 肝胆管结石 输尿管镜检查 钬激光
  • 简介:摘要维生素D缺乏可致复发性口腔溃疡。本文报道2例维生素D缺乏致顽固口腔溃疡患者经积极补充维生素D后治愈,强调在顽固口腔溃疡患者的诊治中应注重筛查25-羟维生素D等指标,提高对该病的临床诊治能力。

  • 标签: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维生素D缺乏 口腔溃疡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常规的治疗方法和常规治疗配合补肾壮筋汤加减进行治疗,在老年人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探讨补肾壮筋汤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的80例样本来自2018年4月到22年3月在本院门诊和住院治疗的骨关节炎患者,通过回访等方式,根据治疗过程,分为两组,40例样本采用常规治疗,设为常规组;40例样本采用常规治疗配合补肾壮筋汤进行治疗,设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优29例(72.50%),良8例(20.00%),差3例(7.50%),优良率92.50%(37/40);对照组治疗后优18例(45.00%),良12例(30.00%),差10例(25.00%),优良率75.00%(30/40),组间治疗优良率对比(P<0.05)。结论:在老年人骨关节炎的治疗中,应用补肾壮筋汤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疼痛,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值得推广。

  • 标签: 补肾壮筋汤 老年人骨性关节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百日咳鲍特菌临床流行株的基因多样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分析该地区百日咳复现的可能原因。方法采用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和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对2012—2017年的临床分离株进行基因多样和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并与疫苗株进行比较。结果流行株与疫苗株的分子型别特征不同。95%的流行株抗原基因型为prn1/ptxP1/ptxA1/fim3-1/fim2-1;8种MLVA型别中MT195(34%)、MT55(30%)和MT104(26%)占主导地位,其中MT195分离率连年增长。结论陕西省当前流行百日咳菌株基因特征与疫苗株不同,流行株通过基因变异发生进化可能是近年来该地区百日咳复现的原因之一。

  • 标签: 百日咳鲍特菌 基因多样性 分子流行病学 多位点抗原序列分型(MAST) 多位点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分析(MLVA)
  • 简介:【摘要】目的:就同质化护理对血透患者质控缺陷发生情况及同质化管理有效的影响予以分析研究。方法:筛选2019年4月至2021年1月于本院予以血透治疗的57例患者为目标展开研究,纳入参照组的28例患者行常规护理,纳入实验组的29例患者行同质化护理,对比各自效果。结果:对比质控缺陷发生率、护理满意度,实验组指标水平更具优势,对比差异强烈(P

  • 标签: 同质化护理 血透 质控缺陷 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服用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DPP4i)后发生的大疱类天疱疮(BP)的临床特征。方法收集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病房收治的合并糖尿病的BP患者116例,分为BP发病前应用DPP4i治疗糖尿病的DPP4i-BP组和未应用DPP4i治疗的普通BP组,分析和比较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皮损面积、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预后,记录DPP4i-BP组患者服用DPP4i与BP诊断的时间间隔。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DPP4i-BP组32例,年龄(77.17 ± 15.32)岁,男女比例为15∶17;普通BP组84例,年龄(76.65 ± 19.32)岁,男女比例为43∶41。DPP4i-BP组开始服用DPP4i药物到诊断BP的时间间隔为(14.61 ± 3.93)个月,其中维格列汀的间隔时间最短,为(5.42 ± 2.84)个月,与西格列汀、利格列汀、沙格列汀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8.93,P < 0.001)。与普通BP组相比,DPP4i-BP组病情重度患者多,为16例(5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63,P= 0.008)。两组抗BP180抗体阳性患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3,P= 0.870)。治疗前后DPP4i-BP组抗BP180抗体水平均高于普通BP组(P= 0.015、< 0.001),且降低幅度小于后者(t= 5.11,P < 0.001)。两组控制病情所需的糖皮质激素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0,P= 0.322)。DPP4i-BP组控制病情所需平均时间较长(t= 6.72,P<0.001),并且更需要联合免疫抑制剂或其他药物(t= 10.05,P= 0.002)。开始系统治疗后6个月内,普通BP组病情出现反复的病例比例(17例,27.86%)明显高于DPP4i-BP组(2例,7.69%,χ2= 4.35,P= 0.037)。并且,6个月时,普通BP组糖皮质激素平均剂量显著高于DPP4i-BP组(t= 7.04,P < 0.001)。结论DPP4i类降糖药中,BP发病前服用维格列汀患者最多,服药与BP发病时间间隔最短。DPP4i-BP患者治疗初期可能不易控制,但预后较好。

  • 标签: 类天疱疮,大疱性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 治疗结果 药物毒性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