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抽取河南省人民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100例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指导介入治疗,研究组采用血管内超声指导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支架长度、支架直径、参照管腔直径、支架内最小管腔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支架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靶病变血运重建、不良心血管事件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100.28±9.27) min短于对照组的(143.45±18.67) min,手术成功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72.00%(P<0.05)。研究组满意度(94.00%)高于对照组的68.00% (P<0.05)。结论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介入治疗的效果显著,其有利于优化支架植入方案,减少支架血栓等不良事件,缩短手术时间并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更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与肌酐(creatinine,Cr)比值(BUN/Cr)对小肠出血患者行小肠镜检查时进镜途径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2015年1月—2019年10月期间,因潜在小肠出血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接受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并在出血48 h内行BUN和Cr检测的105例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BUN/Cr比值是否大于81分成升高组(n=52)和正常组(n=53),使用χ2检验比较两组经口进镜和经肛进镜病变检出率。结果105例潜在小肠出血患者中,79例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总体病变检出率为75.24%(79/105)。升高组52例,总体病变检出率为76.92%(40/52),经口进镜病变检出率为79.49%(31/39),经肛进镜病变检出率为47.37%(9/19);正常组53例,总体病变检出率为73.58%(39/53),经口进镜病变检出率为63.64%(21/33),经肛进镜病变检出率为51.43%(18/35)。经口进镜病变检出率升高组明显高于正常组(χ2=6.576,P=0.010),经肛进镜病变检出率升高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0,P=0.135)。结论对于潜在小肠出血的患者,在活动性出血48 h内,BUN/Cr>81时可首先考虑行经口小肠镜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健康教育在预防接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了我学院管辖范围之内的100名已进行了年龄免疫接种的儿童父母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纳入到了2022年2-10月份,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了对照组(n=50)和研究组(n=50)。对照组开展常规儿童保健及预防接种干预工作,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工作,将两组预防接种儿童不良反应、接种行为进行对比,与此同时,儿童父母预防接种认知度变化、干预满意度。结果:在经过了介入之后,两组的父母在预防接种目的、流程、次数、注意事项等认识度分值上都得到了提高,并且在各个项目上,研究组比对照组的得分更高(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课与工作坊教育模式在炎症性肠病(IBD)患者实施家庭管饲肠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消化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排除标准,接收治疗且出院后需留置营养管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IBD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口头宣教及示范教育,研究组进行微课与工作坊的教育模式,比较出院前1天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操作合格率和出院后1个月内患者肠内营养导管堵管率、意外拔管率、误吸率的差异,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操作的合格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较高,实施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微课与工作坊教育模式的教育能显著提高IBD患者实施家庭肠内营养支持的掌握率,降低并发症发生,并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