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在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56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和实验组。其中前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每组28例。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参考组(P<0.05)。 实验组住院时间短于参考组(P<0.05)。 结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采取综合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相关症状,缓解其负面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此种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模式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9月收治的患者150例,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加认知护理干预)各75例,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均有好转,但观察组在认知护理干预后,术后的鼻窦功能恢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鼻窦炎手术患者实行认知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促进患者鼻窦功能恢复,帮助患者回归日常生活,在临床护理中具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2016年我国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精准医学研究”重点专项中发布国家百万自然人群队列建设项目,建设七大区域自然人群队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区域划分七大地区之一,气候特征显著、膳食习惯独特且人口老龄化严重,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居全国前列。因此,建立东北区域大型自然人群队列,系统探寻疾病发生和预后相关区域特色暴露因素,为建立东北地区疾病预防新策略、降低国家医疗负担、提升东北地区人口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7月,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现场工作启动,现场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以及血、尿、粪便样本的采集和检测,截至目前,队列总计完成各年龄层共115 414人的基线数据收集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北区域自然人群队列建设概况,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浆微纤丝关联蛋白5(microfibrillar associated protein 5, MFAP5)水平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浆中的水平,探讨其与糖脂代谢及性激素的关系。方法选取50例PCOS患者和同期体检的65名女性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PCOS组和对照组,比较2组间临床资料及血浆MFAP5水平的差异。结果PCOS组血浆MFAP5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OS超重亚组血浆MFAP5水平高于对照组超重亚组(P<0.01),而2组未超重亚组间血浆MFAP5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MFAP5水平与腰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评估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A1C、睾酮、LH/FSH比值、白细胞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体重、体重指数(BMI)、臀围、腰臀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糖无显著相关性(P>0.05)。在PCOS组中,血浆MFAP5水平与体重、BMI、腰围、臀围、TC、白细胞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腰臀比、HDL-C、TG、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白细胞、性激素无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FAP5是PCOS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FAP5在PCOS患者血浆中水平升高,并与BMI、腰围、臀围、TC密切相关。血浆MFAP5是PCOS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能参与PCOS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医用金属材料在骨科应用中的生物功能化。方法:本文利用计算机检索技术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检索词为3D打印技术、生物功能化以及骨科医用金属,并对最终纳入的61篇文献资料进行数据统计。结果:医用金属材料是最早应用在骨科领域中的材料,随着科研人员的不断研究材料属性正在朝着生物功能化方向发展。技术人员在不改变材料性能的同时,能够通过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的方式进行金属材料生物功能的有机耦合。结论:骨科医用金属材料的生物功能化能够确保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具备良好的生物性能和骨诱导性。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也为骨科领域现代化发展作出贡献。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对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M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金域医学检验实验室2020年6月收治的1例伴t(8;22)(p11;q11)BCR-FGFR1融合基因EM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特征及诊治经过。结果患者细胞遗传学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t(8;22)(p11;q11),临床特征主要为骨髓粒系增生明显、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升高、肝脾大等;荧光原位杂交显示FGFR1基因重排。结论t(8;22)(p11;q11)染色体易位形成BCR-FGFR1融合基因,伴有该融合基因的EMS患者具有独特的实验室及临床特征。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4’ -二羟基黄酮醇(DiOHF)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取7~8周龄雄性C57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生理盐水,n=10)、DiOHF组(6 mg·kg-1·d-1,溶于10% DMSO+90%花生油,n=10)、AngⅡ组(1.5 mg·kg-1·d-1,溶于0.9%生理盐水,n=10)以及AngⅡ+DiOHF组(AngⅡ1.5 mg·kg-1·d-1+DiOHF 6 mg·kg-1·d-1,n=10),各组注射不同试剂溶液4周后停止,使用心脏超声评价各组小鼠心功能。麻醉后颈椎脱臼处死小鼠,称量体质量和心肺质量,取心尖组织进行PCR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纤维化基因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纤维连接蛋白(Fn1)和炎症基因caspase1和IL-1β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小鼠心尖组织cleaved caspase1和mature IL-1β蛋白的表达情况。其余组织固定包埋后取短轴最大径平面切片进行HE、Masson染色,评价心肌肥厚及纤维化。选取大鼠心肌细胞系(H9C2)分为DMSO、DiOHF(10 μmol/L,溶于DMSO中)、AngⅡ(1 μmol/L,溶于培养基中)、DiOHF+AngⅡ(10 μmol/L DiOHF预处理2 h后加入1 μmol/L AngⅡ共处理24 h)4组。24 h后对细胞骨架进行鬼笔环肽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形态,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同时收获不同组细胞进行裂解后进行PCR检测caspase1和IL-1β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检测各组细胞活化的cleaved caspase1、mature IL-1β和心肌肥厚相关蛋白脑钠肽(BNP)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小鼠实验中,DiOHF的注射可减轻AngⅡ诱导的小鼠射血分数(EF)下降,降低心体质量比和心肺质量比(HW/BW、HW/LW)、心肌横截面积(CSA)和心肌胶原的沉积(均P<0.05)。RT-RCR显示与AngⅡ组相比,AngⅡ+DiOHF组Fn1、CTGF和炎症相关性基因caspase1、IL-1β mRNA的表达降低(均P<0.05)。免疫印迹显示AngⅡ+DiOHF组cleaved caspase1和mature IL-1β蛋白较AngⅡ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0.77±0.09比1.18±0.14,0.90±0.13比1.56±0.30,均P<0.05)。H9C2细胞实验中,与AngⅡ组比较,AngⅡ+DiOHF组减少了细胞表面积,降低了caspase1和IL-1β mRNA的表达,减少了BNP和cleaved caspase1、mature IL-1β蛋白的表达(1.15±0.02比1.45±0.03,0.50±0.03比1.38±0.07,1.14±0.07比2.13±0.13,均P<0.05)。结论DiOHF通过抑制caspase1和IL-1β蛋白的激活,改善AngⅡ诱导的小鼠心脏肥厚和纤维化,保护小鼠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对压力负荷型心力衰竭(心衰)小鼠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6周龄C57BL/6小鼠共24只,体重20~25 g。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4组,即对照组(n=6,进行假手术)、去神经组(n=6,手术切除双侧颈上神经节)、心衰组[n=6,采用重度胸主动脉缩窄术(sTAB)建立压力负荷型心衰模型]和心衰去神经组(n=6,于sTAB术后2周行双侧颈上神经节切除术)。分别于sTAB术前以及后第2、3、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小鼠心功能。于sTAB术后第4周末处死小鼠,取心肌组织。心肌组织切片行苏木素-伊红(HE)、Masson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心肌形态和组织学分析;提取心肌组织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其酪氨酸羟化酶(TH)、B型利钠肽(BNP)及β1肾上腺素能受体(AR-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心衰组和心衰去神经组小鼠sTAB术后第2、3、4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逐渐减低,术后第4周心衰去神经组小鼠LVEF高于心衰组(P<0.05),而去神经组小鼠各时间点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TAB术后第4周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去神经组小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小鼠则较大(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小鼠较心衰组小(P<0.05)。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去神经组小鼠心肌组织几乎无蓝染,而心衰组小鼠心肌组织出现大量蓝染,心衰去神经组小鼠蓝染组织少于心衰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去神经组小鼠TH阳性神经纤维密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衰组小鼠心肌组织中可见大量TH阳性的神经纤维,心衰去神经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H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较心衰组低(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心衰组小鼠心肌组织中TH蛋白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则低于心衰组(P<0.05),且BNP蛋白在各组间表达的差异与TH蛋白相似。与对照组比较,去神经组小鼠AR-β1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则较低(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与心衰组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去神经组小鼠心脏CD68阳性细胞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组则较高(P<0.05),而心衰去神经组较心衰组低(P<0.05)。结论切除双侧颈上神经节可减小心衰后小鼠心脏交感神经密度,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减轻心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参加暴露前预防(PrEP)MSM的HIV自我检测(自检)试剂使用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使用“金数据”平台(www.jinshuju.com)对沈阳市、北京市、重庆市和深圳市参与多中心PrEP研究的MSM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共有1 222例MSM研究对象,年龄(31.5±8.7)岁,最近3个月性伴数为3(P25,P75:2,6)个,与固定性伴、偶然性伴和商业性伴发生肛交时未使用安全套的比例分别为62.7%(456/727)、56.3%(440/781)和41.0%(16/39)。曾使用过HIV自检试剂的比例为74.5%(910/1 222),最近1年HIV自检次数为3(P25,P75:2,5)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IV自检行为的相关影响因素中,分别相比于>40岁组、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心理认同性别为女性、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组、最近3个月未使用过新型毒品,18~岁组(aOR=2.06,95%CI:1.35~3.14)、26~岁组(aOR=2.72,95%CI:1.77~4.17)和31~岁组(aOR=1.76,95%CI:1.19~2.59)、文化程度大学本科/大专(aOR=2.18,95%CI:1.35~3.49)和研究生及以上(aOR=3.06,95%CI:1.69~5.54)、心理认同性别为男性(aOR=3.22,95%CI:1.55~6.70)、PrEP服药方式为每日服药组(aOR=1.35,95%CI:1.03~1.78)、最近3个月使用过新型毒品(aOR=1.72,95%CI:1.30~2.28)的HIV自检行为的比例更高。结论MSM参与PrEP者HIV自检行为的比例较高,但高年龄组、PrEP服药方式为事件驱动服药及未使用过新型毒品的MSM对HIV自检行为比例较低。为评估PrEP使用效果及依从性,需为HIV自检比例较低的MSM提供更完善的自检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环介导恒温扩增技术探究儿童下呼吸道病原菌检测结果的临床分布特点,为实际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在天津市某儿童医院初诊为呼吸道病原菌感染的2517例患者,采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或深部痰标本,采用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下呼吸道的13种病原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应用环介导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2517例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共检出1771例病原菌阳性(痰液1174例(46.64%),肺泡灌洗液597例(23.72%))。芯片法检出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支原体934例(37.11%)、肺炎链球菌557例(22.13%)、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397例(15.78%)、流感嗜血杆菌295例(11.7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214例(8.50%)。不同季节感染呼吸道病原菌的阳性率不同,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全年均有发生,以秋冬季多见,肺炎链球菌冬季多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春季多发,流感嗜血杆菌以春夏多发。单一病原菌感染1179例(46.84%),混合感染1338例(53.16%)。结论对儿童检测下呼吸道病原菌感染,芯片法具有操作简单、快速、准确,明显缩短标准周转时间(TAT),且灵敏度更高、病原体覆盖面广等优势,能更好地服务于感染性疾病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早期筛选以及合理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虚寒型失眠病人施行中医内科证治的疗效。方法选出2015年7月—2017年8月这一期间因患虚寒型失眠进入我院就诊的病人97例,依照治疗方案的差异性将全部病人分为调查治疗组(49例)、对比治疗组(48例),调查治疗组向病人给予中医内科证治;对比治疗组则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对照两组疗效后,评价中医内科证治的运用价值。结果调查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比治疗组(79.17%),组间对照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中医内科证治用于虚寒型失眠病人的治疗中,有助提升总体疗效,且病情不易复发。中医内证治对治疗虚寒型失眠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凝血四项(PT、TT、APTT、FIB)与D-二聚体(D-D)联检对肝硬化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44例作为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44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分别进行凝血四项(PT、TT、APTT、FIB)及血浆D-D的测定,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T、APTT、TT和D-D均升高(P<0.05),FIB差异无显著性,肝功能轻度损伤组和肝功能重度损伤组比较,PT、APTT和D-D均升高(P<0.05),FIB降低(P<0.05),TT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对凝血四项与血浆D-D与进行联检,可作为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查的辅助指标,监测出血倾向,有助于临床医生准确评价肝脏损害的严重程度,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及估计预后转归的好坏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