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 RBD)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睡眠障碍类型,其主要特征为深睡眠时产生复杂的梦境及暴力行为。RBD是多种突触核蛋白病如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等的前驱标志物,早期发现并给予针对性治疗意义重大。目前,RBD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药物治疗效果也无定论。本文将重点综述RBD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旨在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突触核蛋白病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GCE基因突变致肌阵挛-肌张力障碍一家系的临床表型及SGCE基因突变特点,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9年8月就诊于陕西省人民医院的肌阵挛-肌张力障碍一家系的临床资料,对先证者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并对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测序验证及致病SGCE基因突变特点分析,总结临床特征。结果该家系中先证者为46岁男性,主要临床表现为痉挛性斜颈及持续四肢肌阵挛,全外显子测序检测到SGCE基因chr7:94229984处出现突变(c.1011delA),为国内外未见报道的移码突变。继之对8名家系成员进行Sanger法测序,在先证者大姐、二哥、侄孙均检出该同一位点的杂合突变,且都具有类似肌阵挛、肌张力障碍等症状。先证者的二侄女、侄孙女亦为突变基因携带者,但未出现相应症状。结论肌阵挛-肌张力障碍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运动障碍性疾病,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具有异质性及母本印记的特点。SGCE基因c.1011delA移码突变为该家系致病突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学龄肥胖儿童和正常体重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差异,识别肥胖儿童肠道特征菌属,为后续相关机制研究和学龄儿童肥胖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2016年在上海市嘉定区某小学建立的研究队列人群,将2016-2018年3年均处肥胖状态的儿童共63名纳入肥胖组,其中男生43名,女生20名。在3年均为正常体重的儿童中,根据年龄、性别和所在班级,将其与肥胖组儿童进行1∶1匹配,共选择63名纳入对照组。采用问卷收集儿童基本信息、饮食状况、母乳喂养等情况,收集两组儿童的粪便样本并进行16S rDNA测序。对质量优化后的测序序列按照97%相似性进行可操作分类单元聚类及物种注释。分析肥胖组和对照组儿童肠道菌群多样性及菌属丰度差异。计算肠道菌群的Ace、Chao1、Shannon、Simpson 4种α多样性指数,并利用主坐标分析,在非加权Unifrac距离和加权Unifrac距离的基础上表示β多样性。使用相似性分析(ANOSIM)比较两组β多样性的差异。利用STAMP软件挑选出两组儿童共有菌属中的差异细菌,并利用广义线性模型(GLM)分析肥胖与α多样性以及显著差异菌属的关联。结果肥胖组的Ace和Chao1指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6和0.039),Shannon和Simpson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879和0.922)。ANOSIM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儿童肠道菌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但是组别贡献不显著(非加权Unifrac距离:R=0.006,P=0.223;加权Unifrac距离:R=0.010,P=0.134)。在肥胖组的特有菌属中,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和八叠球菌属(Sarcina)的相对丰度较高。STAMP分析结果显示,共有菌属中,15个菌属的相对丰度在两组儿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M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SBP、饮食频次、近一周内抗生素使用情况、分娩方式、母乳喂养时间后,与对照组儿童相比,肥胖组的Ace指数和阿克曼菌属(Akkermansia muciniphila)的相对丰度显著较低,粪球菌属(Coprococcus_3)、瘤胃球菌属(Ruminococcus)、不动杆菌属(Agathobacter)、柯林斯菌属(Collinsella)的相对丰度较高。根据性别分层之后,在肥胖男生中,发现Chao1指数低于正常体重男生。但是,在肥胖女生中,仅发现粪球菌属高于正常体重女生。结论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肠道菌群α多样性较低、优势益生菌属相对丰度较低,但是与代谢紊乱、炎症促进、胆固醇降低有关的菌属相对丰度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