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诗歌作为一种高雅的文学表现形式,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得到了有效应用,我国的诗歌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我国的诗歌意境优美,立意高远,表达形式短小精悍,可以通过有限的篇幅和文字叙述传达大量的信息,具有独特的人文气息和文学魅力。因此在日常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注重教学方法的运用,充分发掘诗歌当中的文学魅力,让学生在学习我国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打造情景化教学课堂、训练学生朗读能力以及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等教学手段来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魅力。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共7个大区8个省市,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例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2 034例哮喘患者,对其中符合老年哮喘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老年哮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合并症、哮喘控制和对疾病自我管理和认知情况。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年龄≥65岁老年哮喘组共584例(28.7%),非老年哮喘组1 450例(71.3%)。老年哮喘组中早发型439例(75.2%),晚发型145例(24.8%);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395例(67.6%)、喘息304例(52.1%)、咳嗽298例(51.0%);常见合并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4例(24.7%)、过敏性鼻炎122例(20.9%)、胃食管反流病114例(19.5%)、过敏性眼结膜炎86例(14.7%)、湿疹82例(14.0%)、慢性支气管炎76例(13.0%);老年哮喘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显著低于非老年哮喘组[(18.5±3.2)比(21.7±3.4)分](P=0.042)。老年哮喘组仅13例(2.2%)每日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仅93例(15.9%)和64例(11.0%)患者能正确认识哮喘的本质和治疗目标。结论我国老年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典型发作性喘息少见,且合并症多,哮喘控制水平较差,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护士主导的服药偏差管理在医院-家庭过渡期癌痛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南省肿瘤医院2019年4—6月住院治疗的癌痛患者8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9年10—12月住院治疗的癌痛患者80例为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标准化的疼痛三阶梯规范化治疗和常规的院外维护,试验组患者接受护士主导的服药偏差管理模式,按照收集、查对、修正及沟通的"4C"流程进行服药偏差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偏差的累计发生率,采用汉化版服药信念问卷(BMQ)评估患者的服药信念。结果试验组患者出院2个月、出院3个月服药偏差发生率分别为3.75%(3/80)和7.50%(6/80),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262、7.680;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BMQ总均分(4.41±0.87)分,对照组为(2.25±0.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31,P<0.01)。结论护士主导的服药偏差管理可以降低医院-家庭过渡期癌痛患者服药偏差,提高患者的服药信念。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能谱CT的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预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共196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胃腺癌患者的临床及能谱CT影像资料,其中男143例,女53例,年龄28~81(59±11)岁,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根据病理资料细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测量并计算胃腺癌能谱参数值并进行淋巴结CT评估。基于不同能级(40、65和100 keV)的双期图像提取273个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组学标签。对能谱参数和组学特征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并绘制诺模图。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用于评价预测模型诺模图的诊断性能,不同数据集之间的曲线下面积(AUC)比较采用Delong检验。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静脉期碘基值均大于非转移组[训练集:22.98(100 mg/L)>20.31(100 mg/L),P=0.086;验证集:25.14(100 mg/L)>21.07(100 mg/L),P=0.009];淋巴结CT评估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联合预测模型中组学标签40 keV-动脉期、65 keV-静脉期、肿瘤静脉期碘基值和淋巴结CT评估作为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ROC曲线分析中,诺模图预测淋巴结转移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应的AUC及95%CI分别为0.822(0.739~0.906)和0.819(0.732~0.906),且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能谱CT的影像组学对术前定量预测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状态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 要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人们的生活当中对电力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但与此同时窃电行为逐渐涌现出来,当前的用电检查技术还存在有一些问题,对电力企业造成了较大的损失。电力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电力运行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可靠性,这就需要电力企业进行周密的用电检查管理工作。本文对于用电检查与反窃电工作进行论述,提出一些用电检查策略,保证电力线路安全平稳的运行下去。
简介:摘要: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学校新兴优势专业,围绕上海及长三角区域需求,设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特色方向,培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扎实的数学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和持续学习能力,具备多学科交叉解决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在 “能源转换”、“储能”、“节能”等领域胜任生产、设计与研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本文从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出发,对本专业的定位和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质量保证体系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提出了本专业进行工程认证的相关具体措施。
简介:摘要:本文阐述了产妇生产过程中接受医护人员的看护对于生产品质的作用。案例从某医院二零一五年到二零一七年中一共一百六十例生产手术中选择,并进行深入探究,根据产妇接受的看护形式分成了参考组和考察组。参考组沿用以往的看护形式,考察组则接受医护人员的看护,由此比较两者生产的区别。两个组别对比后可以发现,考察组生产过程比较顺利,整体时间较短,顺产的几率较高,阿氏评分也相对较高,婴儿产生窒息的可能性较低。最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孕妇接受医护人员的看护可以减少生产时间,更加顺利地进行分娩,进而降低了因为子宫收缩无力使得生产时间变长而出血的可能性,如此一来就能帮助孕妇进行顺产,保障新生儿的健康。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进入技术变革的关键时期,电压等级要求也不断提高。同时,电压升高也容易发生变压器的局部放电现象,而局部放电产生的电流与周围介质会发生相互反应作用,产生热效应或者生成活性物质,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局部放电会加速绝缘体老化,隔热性能降低,进而引发电气事故。因此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优化工作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局部放电现象的出现使得周围介质形成超声波、高频辐射等效应,这也给检测技术的升级提供了方向。电力变压器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中必不可少的一个关键运行部件,运行状况与设备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电力系统的安全与稳定性。同时,电力变压器的绝缘状态又直接影响到变压器的整体运行状况,其中局部放电产生大量的电、光、声、热等的物理、化学效应,是造成电力变压器绝缘老化、变形的主要原因,进而可能由此造成不同程度的电力事故。为应对局部放电导致的变压器运行问题,近年来相关专家结合这些效应研发出了各类放电监测技术,如电脉冲法、光检测侧法、超声波法、超高频法、气相色谱法和红外热像法等,均有效地应用在了局部放电检测工作中,帮助整个电力工程正常运行。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电力变压器局部放电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描述和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罹患率、粗病死率等流行特征及趋势,为疫情的综合研判和防治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湖北省报告的病例数据,结合重大干预措施及事件时点,采用累计罹患率、新增病例环比增长率、新增病例定基增长率、观察-确诊转换率、累计粗病死率、每日重症率、死亡重症比等指标对疫情不同阶段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湖北省的新冠肺炎疫情经历了1月10日至2月3日大量病例开始出现的暴发期,2月4-19日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持续增加的高峰期,2月20日至3月3日新增确诊和新增治愈相持的平台期,3月4-18日病例减少和治愈增多的消退期。湖北省疫情累计罹患率从1月19日的0.03/万增加至3月18日的11.46/万,武汉市从1月10日的0.04/万发展至3月18日的45.13/万,湖北省其他地区从1月20日0.002/万发展至3月18日的3.70/万;新增病例增速在疫情期间有不同波动,湖北省全境增速在2月12日达到最高值;湖北省累计粗病死率从1月19日的1.01%增加到1月26日的5.13%后下降至2月13日的2.54%,之后缓慢增加到3月18日的4.62%,武汉市累计粗病死率趋势和湖北省一致,但略高;湖北省每日重症率从1月27日26.88%升高至3月18日34.27%,死亡重症比从1月23日7.37%下降至3月18日0.35%。结论湖北省新冠肺炎流行的疫情周期为60 d,约为一个最长潜伏期或隔离期(14 d)和湖北省确诊患者平均住院时间(20 d)之和的1.76倍,提示我国陆续出台的重大抗疫决策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引导下行输尿管内梗阻双J管更换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8月所有接受双J管更换术并存在双J管梗阻的4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中,男性3例,女性41例,年龄27.0~70.0(54.6±11.2)岁,分析距上次双J管置入的时间、经尿道将双J管取出的方法、双J管更换方法、双J管梗阻位置及术后并发症等,并计算手术成功率。根据钙盐在双J管沉积的位置不同,将梗阻双J管分为:膀胱端型、肾盂端型、两端型和全阶段型。不同的双J管梗阻类型,其更换方法不同:剪末端法是应用剪刀剪去双J管膀胱端末端,可见到内部通畅的双J管,经双J管引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双J管即可,此法仅用于膀胱端型双J管梗阻;细导丝法是将不能通过肾盂端梗阻的普通导丝更换为微导丝,使其通过肾盂端型梗阻的双J管末端或从侧孔穿出,进入肾盂内,撤出原有双J管,即可更换新的双J管,此法适用于肾盂端型双J管梗阻,或联合剪末端法应用于两端型双J管梗阻;辅助鞘管法是以梗阻的双J管作支撑,送血管鞘管至输尿管内,经鞘管送入导丝至肾盂,更换新的双J管。此法适用于所有类型双J管梗阻。结果44例患者共接受47例次X线引导下双J管更换术。在双J管取出中,应用直接法37例次,应用间接法10例次,双J管取出的总体成功率为100%(47/47)。距离上次双J管置入的时间为(4.2±1.3)个月。23例次为膀胱端型双J管梗阻,8例次为肾盂端型双J管梗阻,5例次为两端型双J管梗阻,11例次为全阶段型双J管梗阻。应用剪末端法更换双J管的成功率为76.0%(19/25);应用细导丝法的成功率为50.0%(2/4);应用辅助鞘管法的成功率为77.8%(14/18)。在剪末端法或细导丝法失败后,4例次又进一步分别应用细导丝法或辅助鞘管法更换,3例次取得成功。双J管更换的总体成功率为80.9%(38/47)。未成功更换双J管的9例次均通过再次行经皮穿刺肾盂造瘘术置入输尿管双J管。44例中,术后发生尿道口疼痛不适4例次,肉眼血尿2例次,均自行缓解。结论X线引导下输尿管内梗阻双J管更换安全、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14岁人群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患病危险因素。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共7个大区8个省市,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名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2 034例哮喘患者,对其中符合重症哮喘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重症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患病危险因素。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首次确诊者560例(27.5%),既往确诊者1 474例(72.5%);其中145例符合重症哮喘,占既往确诊者的9.8%(145/1 474),占全部哮喘的7.1%(145/2 034)。83.5%(121/145)重症哮喘患者至少存在一种触发因素。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显示:吸烟(OR=1.543,95%CI:1.250~1.814)、肥胖(OR=2.186,95%CI:1.972~2.354)、饲养宠物(OR=2.135,95%CI:1.904~2.283)、合并过敏性鼻炎(OR=3.456,95%CI:2.721~4.326)、胃食管反流(OR=1.842,95%CI:1.682~2.140)、支气管扩张(OR=1.665,95%CI:1.347~1.9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OR=1.312,95%CI:1.171~1.694)是重症哮喘患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我国>14岁人群重症哮喘合并症以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最常见,患病危险因素包括肥胖、过敏性鼻炎、胃食管反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吸烟、饲养宠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