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学科合作团队护理模式在肺康复实践中取得的效果。方法:通过组建肺康复多学科合作团队,将推行多学科合作模式前收治的54例肺康复患者作为对照组,推行后收治的54例患者为观察组。比较与观察多学科合作模式推行前后两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健康知识水平掌握情况、运动功能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运行后,推行后与推行前相比,观察组知识掌握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提高,两组间日常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评分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学科合作护理模式的引用,对肺康复患者具有积极性作用,且能促进护患关系的维护,提高护理人员专业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知-信-行"模式在围术期非计划性低体温(IPH)防护培训的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该院手术室护理人员66例(2017年10月至2019年1月),依据"知-信-行"模式对该组护理人员开展IPH防护培训,并自拟IPH"知-信-行"防护知识问卷统计其掌握程度。统计本组IPH"知-信-行"防护知识问卷得分、IPH"知-信-行"防护知识问卷得分单因素结果、IPH"知-信-行"防护知识问卷得分影响因素。结果该组IPH"知-信-行"防护知识问卷得分为(9.91±2.96)分;不同重视程度、参加知识培训次数、职称、职务、受教育程度、手术室工作年限、年龄护理人员IPH"知-信-行"防护知识问卷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得知,重视程度、职称、受教育程度、手术室工作年限为IPH"知-信-行"防护知识问卷得分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通过"知-信-行"模式开展IPH防护培训,可加深手术室护理人员对IPH正确认知,转变其行为态度,而重视程度、职称、受教育程度、手术室工作年限为影响IPH"知-信-行"防护培训结果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穴位按摩联合音乐疗法对腹腔镜下减重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7年10月至2019年2月选取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行腹腔镜下减重术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9例。两组均采取腹腔镜下减重术,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音乐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穴位按摩。统计两组术前及术中10 min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HR)、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应激反应指标[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用时、并发症。结果术中10 min两组HR、DBP、SBP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10 min两组E、Cor、NE血清水平较术前增高,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用时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肛门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69%)低于对照组(25.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减重术前联合采取穴位按摩及音乐疗法,可有效抑制术中血流动力学波动,减小应激反应指标增高幅度,利于减轻术中应激反应,并可缩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用时,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简介:摘要肥厚型心肌病是一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性心血管疾病,是35岁以下人群发生心脏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多数病例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自然受孕的情况下,有50%的概率将该疾病遗传给下一代。单基因遗传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检测(PGT-M)能够选择不携带致病基因的胚胎植入宫腔,以获得表型正常的胎儿。该文报道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PGT-M后,获得不携带致病基因的囊胚,顺利胚胎移植并成功临床妊娠一例。
简介: 摘 要: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应该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积极地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运用学校和学生周边的有效资源,结合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沿,给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实用性和科学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发展。笔者将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应用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術 ;校本课程 ;开发与应用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并不能满足所有学生学习的需要,一方面,统编教材中所用的案例和技术比较陈旧,在现实生活中基本处于被淘汰的边缘或是已经被新的技术所取代,另一方面,统编教材也不能满足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基于学生的素养发展,对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进行开发与应用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开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一、 挖掘身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信息技术几乎涉及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结合学生常见的信息技术应用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信息技术资源,更有利于学生迁移生活经验,深入理解信息技术的内涵,并能够理论结合实践,有效地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实现“做中学”的教学理念。挖掘身边资源,开发与应用校本课程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可以让学生感觉到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生活周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结合信息技术中的网络知识,我们开发了《认识身边的网络》校本课程,除了网络基本常识与网络常见设备以外,本单元校本课程还包括“了解我们学校的网络”“家用路由器的设置”“手机用的网络”“手机的信息安全”等学生身边的资源课程。如在“家用路由器的设置”一节中,我们对网上的家用路由器品牌和标准进行了介绍,诸如: TPLINK、 HUAWEI、小米、华硕、腾达、 360等品牌,并让学生回家看一下自己的路由器是哪个品牌,记录以下信息:传输频段、传输速率、有线、无线、 Wan口数量(千兆)、 Lan口数量(千兆)等。同时,教师让学生将路由器恢复出厂设置,然后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设置,让学生感受身边的信息技术知识,增强学生的操作能力。这样,通过学生熟悉的事物,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识。 二、 联系发展热点,提升信息意识 信息技术被誉为人类的第五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各个领域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了人类科技发展的步伐,是人类迈入智能时代的主要推动力。由于这些知识发展比较快,教材内容很难跟上时代的步伐,因此,高中信息技术教师要关注信息技术发展的热点,将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引入课堂中,联系当下最新的技术,开发校本课程,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更能促进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创新性应用,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当下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的环境下,本校教师在研究信息技术前沿科学的基础上,开发了《信息技术前沿速递》一章,本章内容主要涉及信息技术的热门话题,诸如:“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区块链、数字货币、物联网”等。在“无人驾驶汽车”一节中,除了对无人驾驶汽车的理论进行论述外,校本课程更多的是将国内外有关研究无人驾驶汽车的企业和最新进展情况给学生进行展示,诸如:美国的谷歌、德国的 Ibeo、法国 INRIA以及中国国防科技大学自主研制的红旗 HQ3无人车、百度的无人车计划、清华大学的 THMRV无人车等,这些无人车基本能够像人一样对路面上的障碍、红绿灯、行人以及其他车辆进行识别,并能够进行智能判断,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无人车将取代司机进行一些运输和驾驶服务。 三、 注重办公实用,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的学习不仅是让学生有个好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一门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关键能力。相对于统编教材更注重理论的情况,校本课程应该着眼于实际,更加注重信息技术实用性的开发。目前,在办公领域信息技术用得最多的就是表格处理和图像、图片处理,因此,本校教师结合信息技术的实用性,开发了《 PHOTOSHOP基础》和《 EXCEL常用办公函数》等校本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并应用信息技术进行一些日常的事物处理,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以《 EXCEL常用办公函数》校本课程为例,本单元课程除了介绍 EXCEL常用办公函数以外,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入了许多实际的应用,既有结合其他学科知识的计算和分析,也有一些实际的学习或工作所需要的表格。比如,在求平均值的函数应用探究中,教师让学生对本班的期末考试的各科成绩进行统计,并求平均值,同时,学生也可以运用 EXCEL的图标进行成绩分布图的描绘,直观地看到哪个成绩段的学生比较多。这样,学生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对本班的成绩进行统计和计算。再如,在有关数学数列问题计算过程中,学生可以运用连加函数,或是自编函数,这样将有关数据输入以后,就可以直观地看到结果,有利于增强学生跨学科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师不应该按照教材的内容给学生进行按部就班的讲解,而是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信息技术的应用前景,融入学生身边的资源、信息技术发展前沿的知识、信息技术的办公应用知识,从而各个方便增强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玉芳 .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如何开展有效的校本开发 [J].教育教学论坛, 2018( 9) . [2]蔡国 .基于学生实践创新素养培育的高中信息技术校本课程设计——以《网页制作》课程为例 [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40) .
简介: 【摘 要】新课改要求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着力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是,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要增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认识,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是高中阶段必须要学的一门课,实用性非常强。现在计算机网络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技术的人才来做支撑,生活和工作中都会用到信息技术。为了紧跟新课改的要求,学校必须加强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在新课改的进行阶段,加强和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一、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 (一)高中生的信息技術基础较为薄弱 现在很多学生正式接触计算机是在初中,而初中学生了解计算机的信息渠道也比较窄,计算机的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在思想观念上存在着许多的误区。由于很多学生自制力比较差,常常将计算机变成了游戏机,很多学生在计算机课上只是玩游戏,对计算机的兴趣大多停留在游戏方面。但是高中的计算机课程有许多理论上的知识点,随着计算机课程的不断深入,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也强了许多,很多的知识点并不是非常有趣,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逐渐下降,长此以往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就提高不上去。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不被重视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的关键,现在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对信息技术的教学不够重视,把高中的重点都放在了高考考查的科目上。信息技术的成绩并没有列入高考成绩之中,所以学校将高中信息技术的课程安排的比较少,没有给学生充足的上机练习的时间,学生也就失去了应有的练习和复习的机会。很多情况下,教师还将信息技术的课时分给了语数英等高考必考的课程。 二、提高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方法策略 (一)提高教师们对学科知识的认知度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的世纪,信息技术被应用的越来越广,因此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端正自己的思想,不要只将学科的教学与高考联系起来,要认清信息技术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只有提高对本课程教育的认识程度,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计划提高教学的积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是高速度、日新月异的,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地补充新的知识与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比如,在“数据表处理”教学的过程中,鉴于本章内容比较多,涉及到各种运算、查找、筛选、排序等内容教学,学生很难一次掌握全面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将 Excel的各种功能和应用进行分类,制作成独立的微课,并上传到学生共享空间,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学习和练习,这样既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也能让学生根据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教师要将计算机教学的理论知识学习和上机操作结合起来,在进行理论讲解时可以多利用一些音频、视频、图片等资源来活跃课堂气氛,将枯燥的知识与动态化的展示结合起来。在教授上机操作的知识时,也可以多选一些简单的有趣的项目让学生练习,注重课堂的讨论与合作,让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教师可以结合最新的技术给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价值。比如,教师可以将 H5游戏制作引入到微信课堂中,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动感相册、微信封面、祝福贺卡等,让学生感受 H5制作的便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促进学生的教学活动参与积极性。 (三)注重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选择 选用合理的教学方法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才能提上去。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组探究、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一个信息项目的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将学生喜欢的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玩游戏,告诉学生他们感兴趣的游戏所依据计算机知识,明白计算机软件的用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讲授一些计算机知识,这样就能很好地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进行“制作演示文稿”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学生之间互相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内容的编辑,有的负责素材的收集,有的负责美化背景,有的负责整体布局。这样一来,更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在互相交流、探讨和合作中完成一项任务,这也是提高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后,教师让学生将本小组的成果上传到班级互动平台上,学生之间进行欣赏和互评,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发现自己的不足,同时吸取他人的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 总而言之,学生并不是对信息技术不感兴趣,而是因为缺少信息技术学习的时间,所以要从学校和教师这两个层面来加大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关注度,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用多种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镡正本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的有效教学 [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 2010( 02) . [2]周华 .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问题及出路 [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23): 50, 82.
简介: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视点。如何将信息技术全面、恰当、合理地融入课堂教学实践中,如何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效果已成为教育技术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以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问题及教学设计的相关原理为基础,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特征,相关实施策略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