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机电工程施工管理是建筑行业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但实践中常遇到一些挑战。忽视工程质量可能导致安全事故频发,如2018年某工地因机电设备质量问题引发的事故,凸显了质量管理的紧迫性。另一方面,管理制度的落后,如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系统,会降低管理效率,影响工程进度。此外,施工管理水平的参差不齐,如施工人员技能不一,也会导致施工质量不稳定,增加工程风险。为解决上述问题,优化机电工程质量控制显得尤为关键。可以引入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如ISO9001,确保从设计到施工的每个环节都符合质量标准。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比如采用数字化管理工具,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透明化,以提升决策效率。加强机电工程施工管理,通过定期培训提升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确保施工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施工进度管理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环。项目经理可以应用甘特图等项目管理工具,科学规划和监控工程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同时,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从采购到使用全程跟踪,防止劣质材料流入工地,以保障工程的整体质量。通过这些策略,可以全面提升机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效率和效果,实现高质量的建筑机电安装工程。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单基因肾结石病患儿的基因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治的56例单基因肾结石病患儿临床资料和基因检测结果,所有患儿均为全外显子测序诊断,分析患儿基因型特点。结果56例单基因肾结石病患儿中男39例、女17例,平均年龄4岁(5个月~14岁),共发现11种基因存在突变,包括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基因7种,X连锁隐性遗传基因1种,显性和隐性遗传基因3种,其中HOGA1基因突变最为常见(16例,28.6%),其次为AGXT基因(15例,26.8%),SLC3A1基因(6例,10.7%),SLC7A9基因(5例,8.9%)和GRHPR基因(5例,8.9%)。突变类型包括无义突变、移码突变和剪切位点突变等,新发突变14个。AGXT、GRHPR和HOGA1等基因具有突变热点或热点区域,分别为c.815-816insGA和c.33dupC突变、c.864_865delTG突变和c.834-834+1突变区域;SLC3A1和SLC7A9基因有9种新发突变,但未发现突变热点或热点区域。结论儿童单基因肾结石病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致病基因中以HOGA1、AGXT、SLC3A1、SLC7A9和GRHPR等基因突变多见;AGXT、GRHPR和HOGA1等基因具有突变热点或热点区域,且突变可能具有种族差异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汉族儿童上尿路结石腔内手术学习曲线,为具备一定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经验的临床外科医师开展儿童泌尿系结石腔内手术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14年6月至2019年4月前瞻性构建的汉族儿童泌尿系结石数据库中选取348例汉族患儿纳入此项研究。其中,男250例,女98例;中位年龄为3岁;中位体重指数为17.1 kg/m2。根据患儿结石位置、大小、身体基础条件等选择行经皮肾碎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ripsy,PCNL)术、输尿管镜碎石术(ureterscopic lithotripsy,URL)或PCNL和URL联合手术。并根据手术次序,将行PCNL和URL的患儿各分为三个亚组。统计分析患儿的基线资料、术中数据、结石清空率(stone free rate, SFR)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complication rate, CR)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在R3.5.1中进行非参数LOWESS回归建模,并绘制学习曲线来体现术者手术经验对腔内手术安全性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348例患儿共行腔内手术375次,手术侧别共416侧,中位手术时间为30 min,中位术中灌注量为500 ml,中位结石负荷为1.77 cm2。结石的整体清空率为88.0%(330/375),并发症发生率为25.0%(87/348)。其中发热62,血尿56例,石街2例。URL第1、2、3组中位结石负荷分别为0.5、0.8和1.8 cm2,中位结石质量分别为375、824和1 321 cm2×Hu,SFR分别为83.6%(92/110)、85.5%(94/110)和86.4%(95/110),均呈逐渐递增趋势,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500、400和200 ml,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18.2%(20/110)、10.0%(11/110)、8.2%(9/110),均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3/110)、9.1%(10/110)、11.8%(13/110),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L第1、2、3组结石质量分别为3 163、5 141和5 399 cm2×Hu,中位术中灌注量分别为1 000、1 300和1 500 ml,SFR分别为41.4%(12/29)、65.5%(19/29)和78.6%(22/28),均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7.6%(8/29)、31.0%(9/29)、46.4%(13/28),呈逐渐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发热发生率分别为34.5%(10/29)、27.6%(8/29)和14.3%(4/28),呈逐渐递减趋势,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学习曲线可见,随着腔内手术例数的积累,手术时长明显缩短,结石清空率逐渐增加,但手术时间及清石率也呈现进入学习曲线的平台。随着术者对结石质量较大患儿的纳入及患儿BMI的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的学习曲线的平台期之后出现升高。结论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可显著提高结石清空率,缩短手术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继发重症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肾移植术后侵袭性真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受者因尿毒症接受肾移植术,手术顺利,供肾来自脑死亡后器官捐献。受者于术后1个月余,自觉进食后上腹部疼痛,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能自行缓解。入院后行胃镜检查提示:胃体部黏膜病变性质待定。病理检查及PAS染色最终证实为毛霉菌。结果明确病情后,减少他克莫司+吗替麦考酚酯+泼尼松三联免疫抑制方案用量,必要时停用免疫抑制药物,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泊沙康唑,消化道症状明显缓解,继发胸闷、发热、活动后气促,诊断为肺部感染。根据痰培养药敏结果予以美罗培南+利奈唑胺抗菌治疗,降阶梯给药,最终于住院后45 d病情明显好转、出院,移植肾功能稳定。结论肾移植后消化道毛霉菌感染合并肺部感染罕见,应积极寻找病原学证据、寻求多学科会诊明确诊断,同时经验性抗感染治疗;要注意抗感染治疗导致的二重感染,及时调整抗感染治疗策略和基于免疫监测的免疫抑制剂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