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构建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以期了解孕妇孕期体质水平,为孕妇科学运动处方的制定提供客观参考依据。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与德尔菲法构建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通过对2019年11月7日至2020年1月7日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进行产前检查的60例孕妇进行测试,以检验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实践运行效果,通过问卷调查法了解孕妇对体质测试过程及结果的评价。测试、调查数据采用描述性分析;测试前后胎心率数据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过3轮专家论证,形成了3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的孕妇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将形成的孕妇测试指标体系在60例孕妇中进行测试,体质测试指标体系运行流畅,所有孕妇均能完成测试内容。测试期间孕妇未出现任何不适症状,测试前、后胎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42.1±3.8)与(142.1±4.5)次/min,t=-0.025,P=0.980]。测试时长(32.6±3.4)min,负荷消耗(300.1±41.2)kcal(1 kcal=4.184 kJ)。测试后调查显示全部孕妇对测试过程及结果表示满意。结论构建的孕期体质测试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安全性,可以尝试作为孕期体质水平的评价工具。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体质辨识在眩晕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内收治的100例眩晕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随机分为常规组(50例,常规护理干预)和中医组(50例,中医体质辨识后采取针对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眩晕感消失时间、住院时长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中医组患者其眩晕感消失时间、住院时长均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常规组,所有对比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眩晕患者护理中实施中医体质辨识,可有利于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有效率,进而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长,减少患者医疗负担的同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早期呼吸支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重庆三峡中心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胎龄28~32周,按无创呼吸支持模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即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CPAP组)]和观察组(即NHFOV组),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联合CPAP辅助通气,观察组予常规治疗联合NHFOV,比较2组患儿临床疗效、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早产儿共78例,NHFOV组38例,CPAP组40例。2组疗效比较: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及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CPAP组比较,NHFOV组无创通气失败情况(4例比13例)、无创通气时间[(7.60±1.68) d比(10.75±2.38) d]、氧暴露时间[(12.34±2.66) d比(17.20±4.36) d]、呼吸暂停次数[(1.68±1.57)次/d比(4.80±2.60)次/d]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良反应:NHFOV组腹胀发生率较CPAP组降低[13例(34.2%)比25例(62.5%)],呼吸道分泌物减少时间明显延迟[(12.65±2.33) d比(7.87±2.70) d],但分泌物黏稠度低[稀薄31例(81.6%)比22例(55.0%);黏稠7例(18.4%)比18例(45.0%)],所致气道梗阻发生少[2例(5.2%)比15例(3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鼻损伤发生较少(1例比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HFOV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期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且有望用于治疗有频繁呼吸暂停、呼吸道分泌物较多且易梗阻的患儿。
简介: 【摘 要】智能技术在当下和未来的信息化环境中的使用频率不断提高。智能技术是利用自动化的功能进行管理、总结、归纳和控制的一种方式,也是利用电子技术控制电子工程的一种技术手段。简言之,智能技术就是将控制过程连接在一起自动分析的技术。基于此,探讨了当前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实际情况,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关键词】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智能技术 引言 我国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研究、探讨智能技术领域已历经多年,目前已经可以应用智能化技术控制电子工程。运用智能化技术可以管理电气设备,但就实际使用层面来说,这项技术还没有完全成熟,是信息化业务管理开拓的一种新技术。本文将从智能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与研究角度出发,详细解读这一课题。 1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技术特点分析 智能化技术支持下的电子工程在使用、控制等方面产生了重大作用。人们的当前目标是利用智能技术节约人力或取代人力操作,但这对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水要求非常严格,需要实现电气的自动化控制,结合电子工程各方面的信息统一协调运作。智能化技术控制电子工程自动化时,需在一个全面的操作系统上呈现,有益于实现控制的自动化。该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不能局限于控制方面,还应在故障诊断、优化设计等方面充分实现。 1.1 智能化控制实现无人操作 目前,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高速发展,基本实现了无人操作、远程操作等操作方式,减轻了工作者的工作量,但实际应用中仍然有人提出了质疑。目前,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还存在不足之处,当前使用的智能技术的智能化水平还达不到标准,如果不能保证信息及时处理,并在运作效率低、系统稳定性差、信息增多的情况下,系统将出现卡顿甚至崩溃等问题。现阶段,许多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还没有达到相应水准。上述问题表明,运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要着眼于实际情况。 1.2 智能化技术处理数据具有高度一致性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已初见成效,但智能化技术并不意味着可以完全实现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尽管在智能化技术支持下,大大提高了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的生产流程、生产效率,但仍需与人工进行结合。航天科技集团第四研究院 401 所,在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方面的目标就是利用智能系统节约人力或取代人力操作,但其对系统智能化的程度要求非常苛刻。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集中处理各种数据,以此完成评估工作。 2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2.1 柔性化发展趋势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分析对行业而言具有强大的推动力。当前电子设备自动化智能系统已经呈现出柔性化的发展趋势。柔性化主要包括两点:首先,智能系统在控制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处理各项信息;其次,提高智能化水平以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不断扩大其覆盖范围。探究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的能为这一技术的发展提供帮助,可将电子设备自动化的协调运作在一个全面的操作系统上呈现,有益于实现系统的智能化、自动化。 2.2 向高效化、高精度化发展 智能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各个领域,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智能化技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不断拓宽应用范围,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技术之一。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中的应用已经开始向高效化、高精度化方向发展。智能化技术在电子工程自动化中的关键就是 CPU ,而多 CPU 控制技术的出现意味着智能化控制具备实现了高效化、高精度化的基本条件。人们当前任务就是提高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运转速度,实现智能化技术的前提就是具有足够的 CPU 速度。当前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应用发展方向就是实现高效化、高精度化,加快信息的处理运转,进一步拓宽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应用领域,这也是当前智能化技术应用面临的重要问题。 3 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分析 3.1 故障诊断 电子工程各项设计的目的是及时修复系统运转过程中出现的故障,这项技术建立在智能系统能够进行故障诊断的基础上。如果不纠正故障,那么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智能技术的可靠性为不定量。当前需要检测人员采取维护手段,及时修复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系统。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设计的模型具备了自动诊断故障的功能。实际上,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被具体应用时,能够及时修复时非常重要,这要求智能系统的设计中设定一些有利于故障诊断的功能,从而及时修复检测到的故障。智能分析对电子工程自动化控制中的智能技术的实用性起到了极大作用,可以有效避免因故障造成电子设备损坏。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