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对接时间对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结果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2019年4月—2020年8月于南京鼓楼医院完成经口联合经肛小肠镜检查的患者分为同日对接组与非同日对接组。比较两组患者小肠镜对接率、经口小肠镜时间、经肛小肠镜时间、对接总时间、不良事件、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纳入患者119例,除外小肠镜检查发现小肠狭窄无法完成对接者23例,96例患者中,同日组对接率92.9%(39/42),非同日组对接率74.1%(40/5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90,P=0.036)。同日组与非同日组比较,经肛小肠镜时间[(35.59±23.29)min比(55.10±19.04)min,t=-4.080,P<0.001]、对接总时间[(89.10±27.82)min比(114.20±24.55)min,t=-4.254,P<0.001]、住院天数[(9.24±3.76)d比(11.76±4.41)d,t=-2.599,P=0.0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经口小肠镜时间、住院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气囊小肠镜同一日对接方法可提高小肠镜对接率、缩短检查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在治疗上尿路结石中应用部分无管化与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8年期间收治的80例上尿路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观察组(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漏尿时间、住院时间显著更短,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结石清除率比较,数据对比(92.5%vs95.0%),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比较,其中观察组疼痛评分更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相比传统经皮肾镜取石术,应用部分无管化经皮肾镜取石术的疗效更加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误诊为食管黏膜下肿瘤的食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内镜超声及组织病理学特点,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术前诊断为食管黏膜下肿瘤但术后病理证实为食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的患者资料,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大小、病变部位、超声下病变起源、病变回声、内镜治疗方式以及术后病理等临床资料。11例患者中男9例、女2例,年龄(65.5±6.2)岁,9例病变长径≤2 cm,8例病变位于胸中段食管。11例患者中10例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病变起源于黏膜下层6例、固有肌层2例、黏膜肌层2例,病变回声9例为低回声改变,仅1例为等回声病变。11例患者中3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6例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2例行隧道法内镜黏膜下肿物切除术。组织病理学类型包括3例中低分化鳞癌,3例基底细胞样鳞癌,2例腺样囊性癌(其中1例为腺样囊性癌碰撞鳞癌),2例腺癌,1例食管肉瘤样癌合并基底细胞样鳞癌。食管上皮源性恶性肿瘤内镜下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极为罕见,内镜超声有助于鉴别诊断,诊断性治疗可明确诊断。
简介:摘要2017年7月—2020年12月间,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内镜下抗反流黏膜切除术(anti-reflux mucosectomy,ARMS)治疗的26例质子泵抑制剂依赖性胃食管反流病连续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主要比较手术前后的反流症状评分(GERD-Q评分)、生活质量评分(RQS评分)、食管动力及24 h测酸检查结果。结果发现:中位随访18.4个月(6~27个月),23例(88.5%)临床症状得到明显缓解,15例(57.7%)停用质子泵抑制剂,平均GERD-Q评分(6.23分比13.19分,P=0.004)和平均RQS评分(26.67分比10.98分,P<0.001)均较术前明显好转,平均DeMeester评分(10.69分比53.15分,P<0.001)、平均酸反流时间百分比(3.56%比9.92%,P<0.001)、平均酸反流总次数(36.9次比139.9次,P=0.001)均明显低于术前,平均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25.19 mmHg比13.63 mmHg,P<0.001)和平均远端收缩积分(1 819.15 mmHg·s·cm比1 007.67 mmHg·s·cm,P<0.001)均较术前明显增加。提示ARMS治疗质子泵抑制剂依赖性胃食管反流病短期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反流症状和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食管下括约肌静息压和食管体部蠕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