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就肝胆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纳视频健康教育的效果开展分析,并总结医疗价值,为推广提供数据支撑。方法:将2024年1月至2023年6月作为研究起止时间,以该期间收治肝胆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合计人数30例,借助奇偶数分组原理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对照组)及常规护理基础上的视频健康教育(观察组),详细整理记录两组行不同干预后相关数据指标,借助SPSS(统计学工具)系统辅助完成分析检验,观察结果差异表现。结果:观察组健康素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各项指标间差异有确切可比性P值均<0.05。结论:肝胆外科患者采纳视频健康教育措施可明显提高患者健康素养,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能够达到加速康复、减少经济支出、节约医疗支援目的,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人们对虚拟现实技术也越来越关注。因此,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时代前沿技术,在诞生初期受限于技术水平和硬件设备限制,发展进程缓慢。直至近些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得到应用,带给学生多重感官体验和感受。积极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到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可以显著解决目前公共基础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由于公共基础课独有的特点,理论与实践存在差距。而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可以拉近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因此其可以在资源最优化配置下,满足公共基础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教学需求。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健康人群相比,研究排便障碍型便秘( DD)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特点及心理状态,并分析肛门直肠动力学特点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 57例,作为病例组。再选取健康志愿者 27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完善肛门直肠测压检测,对比两组肛门直肠动力学、感知功能,进一步分析 DD的发病机制;应用 Zung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 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评估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心理状态,并分析 DD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感知功能与心理状态的相关性。[结果]: 1. DD组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低于对照组,其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最大肛门括约肌收缩压( MAS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2. DD组患者的初始便意阈值、直肠初始感觉阈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3.DD患者 SDS、 SA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DD患者的 SDS评分、 SAS评分均与 MARP、模拟排便时肛管残余压、初始感觉阈值、初始便意阈值及直肠最大耐受量呈正相关( r> 0, P< 0.05),与模拟排便时肛管松弛率呈负相关( r< 0, P< 0.05)。[结论]: 1.DD患者的盆底肌群及肛门括约肌协同收缩障碍,直肠低敏感高耐受使得患者对容量刺激反应迟钝等参与了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发病机制。 2. DD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焦虑,且心理状态的严重程度与肛直肠动力及直肠感知功能障碍程度呈正相关。 3.焦虑、抑郁可能通过影响排便时肛门内外括约肌和盆底肌功能及使直肠敏感性下降、耐受性增高从而引起排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