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气道廓清技术-支气管镜下吸痰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的吸痰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收治时间为2023年1月-2024年1月,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常规组28例,采用常规吸痰,实验组28例,采用气道廓清技术-支气管镜下吸痰,对比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以及住院天数。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退热时间以及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气道廓清技术-支气管镜下吸痰,有助于缩短患者的退热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对于加速患者疾病恢复具有显著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夹闭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13例急诊行颅内动脉瘤开颅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血泡样动脉瘤4例,载瘤动脉或瘤颈撕裂6例,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3例。术中对血泡样动脉瘤和撕裂的动脉瘤采用缝合技术重塑载瘤动脉或瘤颈,对复杂大脑中动脉动脉瘤行搭桥术,其中成功夹闭12例,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12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11.0±3.7)个月(7~19个月),术后复查头颅CT血管成像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其中2例血管狭窄。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评估预后,恢复良好(Ⅴ~Ⅳ级)10例,恢复较差(Ⅲ级)2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嘉兴市第一医院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观察组用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三维数字化模型,并在三维数字化模型上进行术前评估及模拟手术演练和术中导航,基于术前评估及模拟手术演练的结果,并结合术中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并实施个体化的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对照组常规实施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组数、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总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组数、术中清扫淋巴结个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术后总引流量、住院总费用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98±26.51)min、(67.98±32.96)mL、(7.79±1.32)组、(11.98±4.69)个、(4.60±1.43)d、(2.86±0.81)d、(437.14±193.86)mL、(3.76±0.31)万元、9.52%(4/42),对照组分别为(114.88±24.26)min、(104.52±52.37)mL、(6.45±0.30)组、(8.31±1.94)个、(6.50±2.55)d、(4.00±2.25)d、(667.26±415.01)mL、(4.20±0.65)万元、26.19%(11/42),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08、-3.328、5.916、4.678、-4.221、-3.093、-3.265、-3.968,χ2=3.977,均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发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结论虚拟现实技术能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提供术前评估、模拟手术演练及术中导航,降低了手术难度,可提高手术的精确度及安全性。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三维斑点追踪(3D-STI)技术联合二维和多普勒超声对携带β-肌球蛋白重链基因(MYH7)基因突变的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功能特征进行全面评估,以期找到可预测此类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超声指标。方法该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西京医院肥厚型心肌病诊治中心就诊的携带MYH7基因突变的成人HCM患者43例,根据有无终点事件发生分为2组,即终点事件组(n=13)和无终点事件组(n=30)。收集入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及随访结果,记录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终点事件:一级终点事件包括心脏性猝死(SCD),心脏骤停抢救存活或植入埋藏式心脏除颤器(ICD)适当放电;二级终点事件包括急性心梗,因心力衰竭住院,血栓栓塞,室上性心律失常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终末期HCM。结果43例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1 012(812,1 330)d。13例(30.2%)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其中6例(14.0%)发生一级终点事件(SCD 2例、心脏骤停抢救存活3例、ICD适当放电1例),7例(16.3%)发生二级终点事件(因心力衰竭住院5例、室上性心动过速致晕厥复律1例、终末期HCM 1例)。与无终点事件组比较,终点事件组患者5年SCD风险评分较高(P<0.05),发生晕厥的患者比例较高(P<0.05),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较大(P<0.05),左心室三维整体纵向应变(GLS)绝对值较低(P<0.05)。校正年龄、性别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GLS是携带MYH7基因突变的HCM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因素(HR=0.814,95%CI 0.663~0.999,P=0.049)。受试者工作特征(ROC)绝对值曲线评估结果显示,GLS绝对值≤13.67%的患者更易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AUC=0.753,95%CI 0.558~0.948,P<0.05),敏感度为86%,特异度为69%。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进一步显示,GLS绝对值≤13.67%的HCM患者无终点事件生存率明显低于GLS绝对值>13.67%的患者(P<0.05)。结论3D-STI指标GLS可作为携带MYH7基因突变的HCM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的预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