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对布鲁菌病患者采用抗菌药物不同联合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本院2019年9月到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布鲁菌病患者,共80例,按照患者就诊的先后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分别先就诊的40例为甲组采用利福平以及多西环素二联疗法进行治疗,后就诊的40例为乙组则是在前者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三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乙组高于甲组(P<0.05);比较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对布鲁菌病患者采用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以及利福平联合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为理想,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防止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布鲁菌病 多西环素 左氧氟沙星 利福平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两种方案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成本—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78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给予头孢呋辛酯片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头孢克洛片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实验组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治疗效果更好,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患者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头孢呋辛酯片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更好,更具有成本效果优势。

  • 标签: 支气管肺炎 小儿 头孢呋辛酯片 头孢克洛片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探讨不同部位和大小的鼻中隔穿孔对鼻腔气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名健康成年人的鼻腔CT数据,例1为45岁男性,例2为36岁女性,分别构建出不同部位(前端低位、中部低位、后端低位和前端高位)和尺寸(直径分别为10 mm和5 mm)的鼻中隔穿孔的鼻腔气流模型,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部位和大小的鼻中隔穿孔鼻腔数值模型的鼻腔容积、鼻腔壁面积、压强、鼻阻力、温度、气流速度、壁面剪切力、双侧鼻腔气流分配比、涡流等情况。分别将鼻阻力和气流温度差与鼻腔壁面积作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在压强和鼻阻力方面,位于前端低位且较大尺寸的鼻中隔穿孔对局部的压强梯度影响更明显;前中部低位的鼻中隔穿孔可导致鼻腔阻力增加。在温度方面,前端低位和高位较大尺寸以及前端高位较小尺寸的鼻中隔穿孔对局部温度影响更明显;位于前端且具有较大尺寸的鼻中隔穿孔模型的鼻加热效率低于正常模型;前鼻孔至鼻中隔后缘的温度差与鼻腔壁面积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例1和例2的R2值分别为0.69、0.41,P值均<0.01)。在气流平均速度方面,位于鼻腔前端低位和高位的不同尺寸穿孔相对于其他部位穿孔,对鼻腔局部的气流平均速度影响更明显。在气流的分配和涡流方面,前中部低位的鼻中隔穿孔可使原本气流分布不对称的双侧鼻腔内的气流分布更加趋于不均衡;位于鼻腔前端和中部的穿孔较鼻腔后端的穿孔会导致更加明显的涡流分布。结论鼻中隔穿孔所造成的影响与其发生的部位和大小有关,偏前端和较大的鼻中隔穿孔相对于偏后端和较小的穿孔对鼻腔内压强、鼻阻力、温度调节、气流分配等方面表现出更多的负面影响。

  • 标签: 鼻中隔 穿孔 数值模拟 气流特征 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