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音乐文化的变更是必然的,它象是一个“变数”,而音乐文化的继续同样也是必然的,它象是一个“常数”也可以这样认为,当把音乐文化安置后果概念的同时隧道里它是“变”的因为在我们的眼睛里它是具象的一人们望远宵可跋涉临同一条河流;如果把音乐文化安置在人类的思想、精神领域里,它是“不变”的,因为我们是把它作为一个抽象概念来认识的一人类是文化的生物,文化是人类的本质。因此,音乐文化的“变”是相对的“不变”是绝对的
简介:音乐的功能作用普遍地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有的是当地和当事人刻意创造、和追求的,有些是不经意中产生的,另一些是被旁观者所理解和认识的。虽然这些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它们各自的独特意义和价值却是随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的特性、依不同的个人的接受程度而千变万化的。探讨音乐功能作用问题的目的在哪里?就在于我们不仅希望了解一种音乐形式或一次音乐活动是什么,而且,有意义的是认识它们为人们提供了什么,它们是怎样来为之工作的,进一步,也就是最根本的,是去解剖人们创造、寓意和追求的这种音乐功能作用为的是什么
简介:“诗学”的音乐文化写作提供了一个原则,即对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按照其存在的可能及必然的规律进行思考、叙事和阐释。简而言之,音乐文化诗学所呈现的是音乐的文化思考、人事叙事、意义阐释的学理路径。
简介:街头音乐作为一种音乐活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文化传统的延续,在与它生存的社会环境的密切关系中,其功能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一方面,与历史、传统一脉相承,它担任着文化传承且传播的重要角色.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中.它还呈现了大众文化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
简介:昨晚收到吴蛮发来的原创微信作品《吴蛮琵琶与文化漫游——我去约旦国干什么?》。吴蛮在此日志式的写作中回顾了她2016年的工作经历,这篇是该系列之二。
简介:20世纪30年代前后是上海近代文化历史中最富有活力的时期,不仅体现了上海市民“海派”生活方式和文化中的“殖民化”、“租界性”,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典型地反映了这种“文化商贸”的都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特征。
简介:文章以作者的论著《街头音乐》为例,阐述不同叙事对象、叙事表达和叙事身份只是从手段和视角的选择上进行思考,然而,音乐人类学叙事的终极关怀是人文精神的诉求。《街头音乐》在叙事中一直将此作为基点。把美国街头音乐活动视为一种文化存在方式,透过对这种存在方式角度的探究来理解其背后的社会和文化所反映的人文特征。作者提倡学术是人创造的,学术是人的学术,学术的重要责任是诉求人文关怀。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五)
音乐中的文化与文化中的音乐(四)
论音乐文化诗学:一种音乐人事与文化的研究模式及其分析
街头音乐及其在文化商品市场中的意义
丝绸之路琵琶行——文化大使吴蛮的世界音乐叙事
“海派”音乐文化中的“媚俗”与“时尚”——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歌舞厅、流行音乐与爵士的社会文化意义
音乐人类学叙事诉求人文关怀——记《街头音乐:美国社会和文化的一个缩影》出版五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