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经颅磁刺激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球囊扩张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球囊扩张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治疗,rTMS组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治疗周期为4周。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标准吞咽功能评分(SSA)评估3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并于治疗后采用临床疗效评定评估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治疗组的洼田饮水试验加权评分和SSA评分显著优于球囊扩张组和rTM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球囊扩张组的70.0%(χ2=7.68,P<0.01)和rTMS组的63.3%(χ2=10.42, P<0.01)。结论导管球囊扩张技术联合rTMS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在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8年5月—2020年2月,阜阳民生医院收治8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患者,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38~69岁;病灶累及单侧者6例、双侧者2例;根据Cierny-Mader骨髓炎解剖部位分型,局灶型者6例(7侧)、弥散型者2例(3侧);入院时创面面积为3 cm×2 cm~12 cm×9 cm。采用en bloc切除清创将压疮和慢性骨髓炎病灶组织彻底清除,一期将慢性感染性病灶转变为无菌切口样的新鲜创面,切取面积为10 cm×6 cm~15 cm×9 cm的臀大肌肌瓣转移填塞无效腔。将5例患者创面直接缝合,3例患者创面通过局部皮瓣转移闭合。记录患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情况、住院时间,术后观察患者切口愈合及皮瓣存活情况,随访观察患者压疮及骨髓炎复发情况、患部外观、肌瓣供区继发功能障碍和畸形情况。结果8例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20~900(430±150)mL;5例患者进行了术中输血治疗,其中2例患者输入3 U悬浮红细胞、3例患者输入2U悬浮红细胞;8例患者住院时间为18~29(23.5±2.0)d。7例患者切口愈合;1例患者翻身过程中切口缝线撕脱,进行二次缝合后愈合。3例进行局部皮瓣转移患者术后皮瓣存活良好。随访6~20个月,8例患者压疮和骨髓炎均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良好、轻度色素沉着、无窦道形成,供区均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结论应用en bloc切除清创联合臀大肌肌瓣治疗坐骨结节压疮合并慢性骨髓炎的临床效果较佳,术后压疮和骨髓炎未复发,患处皮肤质地和外观良好,供区未继发功能障碍或畸形。
简介:摘要目的进一步探讨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继发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自2012年1月—2014年1月接受治疗的40例患者,对患者进行肛门根治术的同时进行直肠肌鞘切除的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从而确定临床疗效。结果对接受治疗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发现,只有1例患者在手术后发生了肠炎,发病率为2.5%,相比较手术前有着明显的下降。肛门直肠测压结果巨结肠根治手术前的肛管静息压力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但是手术后明显减低(P<0.05),术后6个月内有上升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肛门直肠肌鞘部分切除对预防巨结肠根治术后肠炎有着很好的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文章阐述了配电自动化的定义、目的与作用,进一步介绍了其功能和内容,最后提出了实施方案和措施。
简介:摘要:新钢公司热轧加热炉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PLC进行控制,装钢、出钢、辊道运输、炉内运输均为自动控制,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设备老化和节奏产量要求的矛盾逐渐凸显,故障率较高,甚至出现叠钢事故。文章介绍了如何完善控制流程,对加热炉系统的装钢机、出钢机及辊道进行控制改造,避免叠钢事故,提高生产运行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