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调查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中分割方案及剂量的选择情况。方法对超过500名放射肿瘤医生进行关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推荐及实际中分割方式及相关剂量的选择等问题的问卷调查,获得可用结果216份,并对可用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的在线问卷收集,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Fisher精确检验以及χ2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216名医生中,94.9%推荐早期同步放化疗,69.4%推荐常规分割方案,70.8%推荐60 Gy作为常规分割方案的总剂量,78.7%推荐45 Gy作为超分割方案的总剂量。结论尽管实际工作中对分割方式和剂量的选择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倾向于选择60 Gy常规分割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及中华医学会等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日常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特菌血症评分(Pitt bacteremia score, PBS)对泛耐药肺炎克雷伯菌(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 XD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住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诊断为XDR-KP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资料,根据28 d生存情况将患者纳入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XD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的高危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PBS评分对XD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采用Pearson分析探讨PBS评分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 APACHE 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估系统(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 SOFA)之间的相关性。并以PBS评分最佳截断值为界点分组,比较不同组患者APACHE Ⅱ和SOFA评分之间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对XDR-KP血流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118例XDR-KP血流感染患者,年龄(65.98±15.16)岁,其中男性82例,女性36例;患者28 d病死率为61.02%,PBS评分为(4.43±1.53)分,死亡组患者的PBS评分显著高于存活组[(5.68±1.86) vs. (2.48±1.02),P=0.01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BS评分(OR=4.940,95%CI:2.720~8.968,P=0.008)、APACHE Ⅱ评分(OR=1.630,95%CI:1.361~1.952,P=0.010)及SOFA评分(OR=1.879,95%CI:1.451~2.422,P=0.009)是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与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相比较,PBS评分对患者28 d死亡风险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其ROC下面积为0.970(95%CI:0.945~0.995,P<0.001),最佳截断值为3.5分。PBS评分与APACHE Ⅱ评分(r=0.916,P<0.001)和SOFA评分(r=0.829,P<0.001)呈高度相关。Kaplan-Meier生存曲线提示PBS评分<3.5的患者28 d生存率显著高于PBS评分>3.5的患者(P=0.001)。结论PBS评分对XDR-KP血流感染患者28 d死亡风险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根据疫情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胆汁淤积症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与肝杨氏模量在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BA)和婴儿肝内胆汁淤积(intrahepatic cholestasis,IH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胆汁淤积症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胆管造影结果和随访情况,将患儿分为BA组(50例)和IHC组(70例)。比较两组患儿就诊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胆囊收缩率、同位素肝胆显像、肝杨氏模量、内科治疗效果等指标,分析GGT与肝杨氏模量在BA与IHC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两组患儿的就诊年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汁酸、空腹血糖、血氨、脾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大便颜色、肝脏大小、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GGT、肝杨氏模量、同位素肝胆显像阳性、餐后1 h胆囊收缩率、内科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TB、DB、GGT、肝杨氏模量和GGT+肝杨氏模量进行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0、0.809、0.906、0.876和0.926。当GGT超过界值198.85 U/L时提示患儿为B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2.0%、84.3%、78.8%、86.8%和83.3%。当肝杨氏模量超过界值8.6 kPa时提示患儿为B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88.0%、80.0%、75.9%、90.3%和83.3%。GGT与肝杨氏模量联合诊断提示患儿为BA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分别为98.0%、68.6%、69.0%、98.0%和80.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DB>115.55 μmol/L、GGT>198.85 U/L和肝杨氏模量>8.6 kPa均为BA的危险因素(OR=9.510,P=0.001;OR=24.634,P<0.001;OR=21.469,P<0.001)。结论GGT与肝杨氏模量在BA与IHC的鉴别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GGT超过界值198.85 U/L、肝杨氏模量超过界值8.6 kPa时能有效提示患儿为BA。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严重程度手足口病(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血浆高迁移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水平进行检测,研究HMGB1水平与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HFMD重症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12月收治住院的EV71型HFMD患儿共15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普通型100例(普通型组),重症50例(重症组)。选择同期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浆HMGB1的水平。收集病例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对可能影响普通型HFMD转为重症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EV71型HFMD患儿急性期HMGB1水平[(13 700±3 036)pg/mL]较对照组[(10 116±2 435) pg/mL]明显升高(t=5.913,P<0.05)。经治疗后恢复期HMGB1[(10 658±2 349) pg/mL]水平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15,P>0.05)。重症组血糖、外周血白细胞计数、HMGB1水平均高于普通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糖>8.3 mmol/L、外周血白细胞>15×109/L、HMGB1≥13 110 pg/mL水平为EV71型HFMD患儿重症化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提示,当HMGB1为13 110 pg/mL时约登指数最大,该值对应的敏感度为81.6%,特异度为72.0%。结论WBC>15×109/L、血糖>8.3 mmol/L、HMGB1≥13 110 pg/mL水平均为HFMD重症化的危险因素,HMGB1水平与EV71型HFMD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简介:摘要目的对启东市1972~2016年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病例作生存率分析,为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启东市癌症登记报告系统中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66 386例登记资料,以主动随访与被动随访相结合的方法追踪生存结局,按性别、年龄别、肿瘤部位别和诊治医院级别进行分析。结果启东市1972~2016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恶性肿瘤共计66 386例,占同期全人群恶性肿瘤病例的56.66%。老年人恶性肿瘤5、10年观察生存率(OSR)分别为14.52%及9.53%,相对生存率(RSR)分别为19.76及18.92,其中男性5年RSR为16.98%、女性为2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9.83,P<0.001)。男性和女性的5年RSR,分别从1972~1976年的7.53%和15.83%,提高到2012-2016年的28.06%和39.01%。60~64岁、65~69岁、70~74岁、75~79岁、80~84岁及85岁及以上各年龄组5年RSR分别为22.84%、20.53%、17.74%、18.30%、18.02%及14.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4.27,P<0.001)。前10位主要恶性肿瘤中,5年相对生存率(RSR)较好的为女性乳腺癌、前列腺癌、膀胱癌、结直肠癌、恶性淋巴瘤及胃癌,较差的为肝癌、食管癌、肺癌及胰腺癌。2002~2016年与1972~1986年比较,5年RSR绝对值提高较多的为前列腺癌、结直肠癌、女性乳腺癌、膀胱癌,其次为胃癌、恶性淋巴瘤、肝癌、食管癌、肺癌,未见提高的为胰腺癌。区乡级、县级市、地市级(三甲)及省部级(三甲)医院诊治患者的5年RSR分别为13.97%、23.71%、26.12%和28.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1.93,P<0.001)。此45年间,5年观察生存率(OSR)的恶性肿瘤生存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为3.88%(t=6.75,P<0.001),5年RSR的AAPC为3.69%(t=7.44,P=0.001);其中男性5年RSR的AAPC为3.91%(t=9.66,P<0.001),女性AAPC为3.42%(t=6.08,P=0.001)。各年龄组5年RSR的AAPC值:60~64岁为4.08%,65~69岁为4.18%,70~74岁为3.91%,75~79岁为3.12%,80~84岁为3.81%,85岁及以上为0.51%;除85岁及以上外(P=0.615),其余各年龄组的上升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老年人恶性肿瘤已成为启东当地的主要恶性肿瘤负担,且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与年龄差异。45年来老年人恶性肿瘤的总体生存率有了显著的提高;老年人恶性肿瘤生存率的提高可能与诊治水平及诊疗机构服务能力的提升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脑照射后小鼠海马(CA)1区损伤的表现,探讨慢性间歇性低压低氧(CIHH)预处理对全脑照射后小鼠记忆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法将48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分为健康对照组、CIHH组、单纯照射组(IR)和CIHH+IR组。IR组采用6 MV X射线单次10 Gy全脑照射构建脑损伤模型。CIHH处理为小鼠在接受照射前置于低压氧舱预处理。Mirrors水迷宫实验观察小鼠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以及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应用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细胞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神经元前体细胞的微管相关蛋白(DCX)在海马齿状回(DG)颗粒下区(SGZ)的表达来评价神经发生情况。结果全脑照射后30 d,IR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P<0.001),目标象限内探索时间减少(P<0.001)。X射线引起小鼠CA1区神经元细胞排列紊乱、神经元细胞变性、坏死,小鼠CA1区DCX表达量明显减少。与IR组比较,CIHH+IR组可使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2.08±0.26)次vs. (0.83±0.24)次,P<0.001],目标象限内探索时间增加[(14.12±0.82)s vs. (7.42±0.73)s],P<0.001]。小鼠CA1区神经元变形、坏死减少,排列紊乱改善,CA1区DCX表达量增加。结论CIHH预处理对放射性海马损伤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启东市1972—2016年上消化道癌死亡趋势,为制定上消化道癌预防控制措施与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启东市1972—2016年上消化道癌死亡登记数据和历年人口资料,计算粗死亡率、中国人口标化死亡率(中标率)、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世标率)、35~64岁截缩率、0~74岁累积率、累积风险,应用Joinpoint 4.7.0.0软件分析上消化道癌死亡率的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利用年龄-时期-队列模型分析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对上消化道癌患者死亡趋势的影响。结果1972—2016年启东市上消化道癌死亡20 658例,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0.89%,粗死亡率为40.85/10万,中标率为27.96/10万,世标率为27.69/10万。35~64岁截缩率为36.01/10万,0~74岁累积率为3.30%,累积风险为3.25%。男性死亡13 429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53.81/10万、37.62/10万、39.93/10万;女性死亡7 229例,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分别为28.23/10万、18.87/10万、17.25/10万。45~岁、55~岁、65~岁年龄组死亡率的年均下降幅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PC分别为-2.94%(95% CI:-3.32%~-2.56%)、-2.94%(95% CI:-3.22%~-2.66%)、-2.04%(95% CI:-2.39%~-1.69%),75~年龄组P>0.05。1972—2016年上消化道癌粗死亡率、中标率、世标率的APC分别为0.65%(95% CI:0.43%~0.87%)、-2.01%(95% CI:-2.24%~-1.77%)、-2.05%(95% CI:-2.28%~-1.81%)。年龄-时期-队列模型结果显示,上消化道癌的死亡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越晚出生的人死亡风险越小(均P<0.05)。结论启东上消化道癌的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中标率、世标率呈下降趋势,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上消化道癌的早诊早治仍需高度重视。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的职业倦怠与睡眠质量现状,并分析其相关性,为制订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4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1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M氏职业倦怠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量表进行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方法分析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感对睡眠质量的影响。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有效回收率为99.3%。结果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维度得分为(22.79±7.08)分,处于中度倦怠;去人格化维度得分为(8.17±3.63)分,处于中度倦怠;低个人成就感维度得分为(19.09±6.04)分,处于高度倦怠。神经外科护士PSQI总分为8.0(4.5,12.0)分,睡眠质量差的护士83名(55.7%,83/149)。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中的情感衰竭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356,P<0.01)和去人格化维度与PSQI总分呈正相关(r=0.180,P<0.05),低个人成就感维度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120,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工作年限是情感衰竭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PSQI总分、每周加班时间是去人格化维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职业倦怠程度处于中高水平,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问题,职业倦怠程度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护士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探讨睡眠质量对其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0年3—4月选取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的150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QSI)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进行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9份,问卷有效率为99.3%。结果神经外科护士的HPLP-Ⅱ总分为(128.07±20.63)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PSQI总分为8.0(4.5,12.0)分,睡眠质量差的护士占55.7%(83/149)。神经外科护士的HPLP-Ⅱ总分与PSQI总分呈负相关(r=-0.393,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SQI总分、工作年限是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神经外科护士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普遍存在睡眠质量问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越好,睡眠质量越好。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改善神经外科护士的睡眠质量,从而促进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简介:摘要目的对CHD7新发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病例进行临床表型及相关基因分析,丰富CHARGE综合征临床表型,探讨其可能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对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例CHARGE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型进行分析,对患儿及其父母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trio whole exome sequencing, trio-WES)检测相关致病基因,并对国内外CHD7新发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病例进行总结。结果患儿1合并小脑蚓部发育不良,四脑室增宽,患儿2合并婴儿痉挛症、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基因检测患儿1为CHD7基因第17外显子c.4015C>T新发杂合无义变异,患儿2的CHD7基因第22外显子c.5050G>A新发杂合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和基因组学学会指南,这两个变异均评级为已报道的致病性变异,关联疾病均为CHARGE综合征。此外,患儿2还检出COL12A1基因存在c.6161A>C(p.Gln2054Pro)新发杂合错义变异,该位点目前尚未见报道,该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关联疾病为Bethlem肌病2型,与患者的临床表型部分匹配,不能排除患儿2是多基因致病。结论本文2例CHD7新发变异所致CHARGE综合征病例具有特殊的临床表型,进一步扩展了CHARGE综合征表型谱。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吸烟对飞行员体能状态的影响。方法根据吸烟指数将215名歼击机飞行员分为不吸烟组(143名)、低吸烟指数组(23名)、中吸烟指数组(20名)及高吸烟指数组(29名)。受试者在功率脚踏车上静息3 min,然后以60 r/min速度进行热身(无负荷以速度60 r/min低水平运动)3 min,再以60 r/min的恒定速度、功率递增25 W/min持续运动,达到最大运动水平时立即停止负荷运动。记录年龄、体质指数,测量运动时间、运动功率及呼吸交换率等心肺功能指标。结果4组飞行员间年龄、体质指数以及呼吸交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运动时间和运动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2、6.25,P=0.001、P<0.001)。在呼吸交换率相当状态下,中吸烟指数组及高吸烟指数组运动时间[(472.1±54.6)s、(456.9±60.4)s]和运动功率[(197.2±23.1)W、(190.2±24.4)W)比不吸烟组[(506.3±65.5)s及(211.1±26.9)W]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中、高吸烟指数组飞行员在定量功率递增自行车上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功率比不吸烟飞行员明显偏低,提示中等程度以上吸烟影响飞行员运动心肺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精准定位在神经内镜手术治疗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50例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5例术前采用自主研发的血肿定位贴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简称神经内镜组);25例采用传统开颅显微镜手术治疗(简称开颅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包括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及血肿清除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术后6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级(GOS)的评估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术前出血量、发病至手术时间及术前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比较,手术时长分别为(1.8±0.2)h、(2.4±0.3) h;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0.1±5.0)ml、(90.1±7.1)ml;血肿清除率分别为(95.4±4.8)%、(80.4±8.7)%,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1周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术前(均P<0.001);术后1周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12.0±2.4)分、(14.2±2.1)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与开颅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12.0±1.2)d、(14.1±1.0)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6个月的G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自发性基底核区出血,与开颅显微镜手术比较,经术前精准定位后行神经内镜手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单侧前庭功能低下(unilateral vestibular hypo function,UVH)患者前庭康复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UVH且行前庭康复治疗的48例患者。其中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46.9岁;梅尼埃病25例,突发性聋伴眩晕13例、前庭神经炎10例;病程5 d~10年。全部患者均进行4~6周个体化前庭外周康复训练(包括前庭眼反射训练和前庭脊髓反射训练)。所有患者均采集详细病史及相关检查资料,收集康复治疗前后VAT不同频率的增益、相移及非对称性等参数,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别对康复前后2.0~5.9 Hz实测值与标准值差值的绝对值进行分析比较。结果UVH患者在前庭康复治疗前,VAT增益异常发生率为62.5%(30/48),相移异常发生率为56.3%(27/48),非对称性发生率为16.7%(8/48);康复治疗4~6周后,增益异常发生率为22.9%(11/48),相移异常发生率为31.3%(15/48),非对称性发生率为12.5%(6/48);与康复前相比,康复后增益和相移异常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水平增益在2.0~3.9 Hz显示康复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4.3~5.9 Hz显示康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水平相移在5.9 Hz显示康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在2.0~5.5 Hz显示康复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VAT垂直增益在4.3 Hz显示康复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余频率康复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康复治疗前后的VAT垂直相移和非对称性在各个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VAT可用于监测UVH患者前庭康复治疗前后多频率段的变化趋势,以期为个性化康复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972—2016年江苏省启东市人群胰腺癌生存率变化趋势,为胰腺癌患者预后评价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97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启东市肿瘤登记处4 341例胰腺癌的登记资料,随访截止于2021年12月31日。采用SURV(3.01)软件计算1、3、5年观察生存率(OSR)和相对生存率(RSR),采用Hakulinen似然比检验法进行统计检验。采用国际癌症生存标准年龄结构计算年龄标化相对生存率(ARSR),采用Joinpoint(4.7.0.0)软件分析生存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结果胰腺癌1、3、5年OSR分别为13.82%、5.87%、4.70%,RSR分别为14.50%、6.80%、6.02%,1、3、5年RSR从1972—1976年的11.76%、4.84%、3.29%升至2012—2016年的18.80%、7.39%、6.49%,上升趋势有统计学意义(χ2=59.84,P<0.001)。其中男性1、3、5年RSR分别为14.31%、6.40%、5.82%,女性为14.74%、7.28%、6.26%,男女R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68,P=0.463)。45~54岁组、55~64岁组、65~74岁组和≥75岁组的5年RSR分别为8.14%、6.74%、4.69%、5.24%,生存率趋势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52,P=0.012)。胰腺癌1、3、5年ARSR分别为14.67%、6.84%、6.04%,其中男性分别为14.36%、6.42%、5.79%,女性分别为15.25%、7.55%、6.47%。时间趋势分析结果显示,1972—2016年1年ARSR的APC为0.91%(t=1.94,P=0.094),3年ARSR的APC为-0.22%(t=-0.30,P=0.774),5年ARSR的APC为-0.77%(t=-0.95,P=0.374),其中男性5年ARSR的APC为-1.50%(t=-1.31,P=0.232),女性5年ARSR的APC为1.11%(t=0.37,P=0.722),9个时期(以5年为1个时期)男性、女性ARSR的上升或下降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45~54岁、55~64岁、65~74岁及≥75岁年龄组5年RSR的APC分别为2.46%(t=0.57,P=0.588)、3.16%(t=0.87,P=0.413)、0.95%(t=0.26,P=0.805)及-2.56%(t=-2.61,P=0.035),除≥75岁年龄组的下降趋势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年龄组的上升趋势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启东市1972—2016年间的胰腺癌总体生存率一直处于较低的水平,需要引进规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以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存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Bilhaut-Cloquet术结合顺行岛状复合组织瓣治疗复拇不等长的Wassel Ⅲ型多指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科对15例桡侧指体短于尺侧指体的WasselⅢ型复拇畸形,设计以桡侧指指动脉神经为蒂的含部分指甲、末节指骨片的岛状复合组织瓣,向远端推移后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重建末节指体。术后随访采用改良Wang-Gao评分及Tada评分对重建指外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顺行岛状瓣向远端推移4~7 mm,无感染、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35个月,平均21.3个月。重建拇指指甲宽度与健侧拇指比值93%~105%,指甲均表现为轻度隆嵴畸形,甲半月、甲皱襞、甲廓形态基本正常,根据改良Wang-Gao评分得分9~11分,优12例,良3例。末次随访指体无桡偏畸形,根据改良Tada评分得分3~5分,优13例,良2例。结论采用改良Bilhaut-Cloquet术结合顺行岛状复合组织瓣治疗复拇指不等长的WasselⅢ型多指畸形能获得较好的指体外观及功能,避免术后侧偏畸形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在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导致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2020年5月1日至2021年1月31日初次就诊于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科的60例胃炎患者(H.pylori阳性和阴性患者各30例)与30例健康体检者,检测其血清PCSK9水平。选取H.pylori标准菌株、4种H.pylori临床分离菌株、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与THP-1细胞经诱导形成的巨噬细胞。将H.pylori菌株与胃上皮细胞系GES-1共培养以制备不同上清液培养基,设立磷酸盐缓冲液空培养基即阴性对照培养基(阴性对照组)、H.pylori与GES-1细胞共培养上清液培养基(H.pylori感染GES-1组)、正常GES-1细胞上清液培养基(H.pylori未感染GES-1组)、H.pylori与GES-1细胞共培养上清液+PCSK9中和抗体培养基(抗PCSK9组)、H.pylori与GES-1细胞共培养上清液+人免疫球蛋白G2培养基(同型对照组)。采用Transwell迁移实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平板集落形成实验、H.pylori吞噬溶酶体共定位实验等比较H.pylori感染GES-1组、H.pylori未感染GES-1组和阴性对照组,以及抗PCSK9组和同型对照组的巨噬细胞迁移数、CC趋化因子受体(CCR2)mRNA相对表达水平、白细胞介素(IL)-6和细胞坏死因子(TNF)-α释放水平、CD8+ T细胞胞膜磷酸化水平、巨噬细胞菌落数,分析PCSK9对H.pylori感染导致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统计学方法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H.pylori阳性胃炎患者的血清PCSK9水平高于H.pylori阴性胃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384.00±57.57) μg/L比(208.80±48.89)、(176.10±47.14) 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71、15.31,均P<0.001)。与阴性对照培养基相比,H.pylori标准菌株和4种分离菌株均可诱导正常胃上皮细胞系GES-1分泌PCSK9[(1 267.00±287.50] g/L比(2 717.00±199.20)、(4 858.00±302.40)、(3 167.00±334.20)、(6 075.00±597.30)、(4 283.00±331.20)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5、21.09、10.56、17.77、16.85,均P<0.001)。H.pylori感染GES-1组的巨噬细胞迁移数、巨噬细胞CC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和巨噬细胞菌落数均高于H.pylori未感染GES-1组和阴性对照组[132.20±5.67比84.83±4.62、39.83±4.12,8.66±0.94比6.52±0.47、1.00±0.09,(281.00±8.56) ng/L比(115.00±7.72)、(64.00±5.44) ng/L,(619.80±18.47) ng/L比(373.30±12.85)、(225.70±6.44) ng/L,(357.00±16.31)菌落形成单位(CFU)比(134.80±8.64)、(74.17±9.68) CF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85、32.27,4.96、19.79,35.28、52.43,26.84、49.37,29.49、36.53;均P<0.001)。H.pylori感染GES-1组的H.pylori吞噬溶酶体共定位百分比,以及CD8+ T细胞胞膜CD3ζTyr142、杀伤分子颗粒酶B和穿孔素表达水平均低于H.pylori未感染组和阴性对照组[(15.33±1.86)%比(34.50±3.72)%、(65.67±3.56)%,464.20±120.80比1 924.00±262.10、2 390.00±484.10,(6.41±0.42)%比(17.37±0.73)%、(26.60±1.57)%,(6.84±1.37)%比(14.53±0.48)%、(26.22±1.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27、30.70,12.39、9.45,30.50、31.90,25.96、13.00;均P<0.001)。抗PCSK9组的巨噬细胞迁移数、CCR2 mRNA相对表达水平、IL-6水平、TNF-α水平和巨噬细胞内菌落数均低于同型对照组[72.50±4.97比128.30±6.74、0.82±0.06比1.00±0.08、(85.50±4.37) ng/L比(277.70±8.98) ng/L、(291.80±13.69) ng/L比(615.30±12.65) ng/L、(111.50±10.21) CFU比(346.20±18.04) CF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6.33、4.40、47.13、42.50、27.73,均P<0.001)。抗PCSK9组的H.pylori吞噬溶酶体共定位百分比,以及CD3ζTyr142、杀伤分子颗粒酶B和穿孔素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同型对照组[(51.05±3.03)%比(16.71±1.91)%、2 948.00±384.00比1 156.00±178.60、(53.88±3.86)%比(5.88±0.93)%、(32.80±2.07)%比(6.83±0.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9、10.36、29.60、29.76,均P<0.001)。结论H.pylori通过诱导胃上皮细胞释放PCSK9抑制CD8+T活化和细胞毒作用,还可招募巨噬细胞,激活核因子κB信号轴上调巨噬细胞炎症因子释放水平,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杀伤作用,调控炎症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