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几何特征对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精度的影响,为临床应用及口内三维扫描仪算法优化提供参考。方法选择上颌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标准模型1个作为参考模型,其上植入6枚种植体替代体及相应扫描杆(编号1~6号)。使用牙颌模型扫描仪扫描上颌模型,重复5次,获取扫描数据作为真值。设计并三维打印制作几何特征实体,分别使用口内三维扫描仪A(Trios 3)和B(Aoralscan 2)扫描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的上颌模型,获取扫描数据,各重复10次。扫描结果导入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Studio 2015),分别测量1号扫描杆与其余扫描杆上平面中心点间线性距离,即D12、D13、D14、D15和D16。正确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与真值相减的绝对值;精密度为各口内三维扫描仪测量值组内两两相减的绝对值;数值越小,代表正确度或精密度越好。统计分析添加几何特征前后线性距离的差异,评价添加几何特征与否对两款口内三维扫描仪正确度与精密度的影响。结果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A,添加几何特征后D14、D15、D16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t=2.66、2.75、2.95,P<0.05),其中最长距离D16的正确度数值由(101.9±47.1)μm降至(49.6±30.3)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U=378.00、672.00,P<0.05),其中D15精密度[M(IQR)]数值由40.8(45.1)μm降至13.1(17.0)μm。对于口内三维扫描仪B,添加几何特征后D12、D13、D14正确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t=3.02、2.66,U=22.00,P<0.05),其中D13正确度数值由(116.6±41.2)μm降至(70.8±35.5)μm。D15、D16添加几何特征前后正确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添加后精密度均显著好于添加前(U=702.00,489.00,P<0.05)。结论几何特征辅助可提高不同扫描原理的口内三维扫描仪获取牙列缺失种植修复数字印模的精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建立一种高效、自动确定三维数据颜面解剖标志点(简称标志点)的方法,并对该方法的定点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选取2021年6至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修复科就诊的牙体缺损或缺失男性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30例,年龄18~45岁;采集患者三维颜面数据,基于普氏分析算法进行尺寸归一化和重叠对齐。在Geomagic Studio 2013软件中构建三维人脸平均模型,并通过参数化处理构建三维人脸模板,使用MeshLab 2020软件在其上确定32个标志点序号(10个中线标志点和22个双侧标志点)。选取2021年6至8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或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下颌无偏斜和下颌轻度偏斜男性患者各5例,获取患者三维颜面数据作为测试数据,基于三维人脸模板及其标志点序号,借助MeshMonk非刚性配准算法程序自动确定测试数据32个标志点坐标,作为模板法定点数据。由同一名主治医师人工确定测试数据32个标志点位置,记录标志点坐标作为专家法定点数据。计算模板法与专家法标志点距离,作为定点误差,评价模板法的定点效果。结果对于5例下颌无偏斜患者,模板法所有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65±1.19)mm,其中中线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19±0.45)mm,双侧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85±1.33)mm。对于5例下颌轻度偏斜患者,模板法所有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2.55±2.22)mm,其中中线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1.85±1.13)mm,双侧标志点的定点误差为(2.87±2.45)mm。结论本项研究提出的通过三维人脸模板自动确定标志点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其对中线标志点的定点效果优于双侧标志点,对下颌无偏斜患者标志点的定点效果优于下颌轻度偏斜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在临产妇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20年5月-2021年5月于我院产检的68例产妇设为研究组,另选同期进行体检的68例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D-二聚体、凝血四项指标。结果:研究组D-二聚体、Fbg水平较对照组更高,且PT水平更低(P<0.05),两组T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早期D-二聚体、Fbg水平最低,PT、aPTT水平最高,其次为妊娠中期、妊娠晚期、临产期(P<0.05);不同妊娠时期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二聚体联合凝血四项监测有助于评估产妇凝血情况是否异常,及时进行血栓与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平滑肌蛋白抗体(Smoothelin)、组织蛋白酶D(CAD)、S-100蛋白在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道组织内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在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甘肃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132例,分别取患儿术中切除的病变肠段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比较各病变肠断的Smoothelin RNA和蛋白的表达、CAD、S-100蛋白阳性表达及肌间神经丛、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其差异性。结果患儿扩张段的Smoothelin mRNA(27.15±16.46)及蛋白灰度值(43.13±12.46)显著高于狭窄段(21.62±10.03、36.82±9.44)及移行段(19.64±9.91、23.65±4.96,t=4.491、3.296、16.688、4.638,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Smoothelin蛋白灰度值显著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189,P<0.05)。患儿扩张段的CAD阳性表达的占比(82.58%)显著高于移行段、狭窄段(31.82%、0.00%,χ2=185.652、69.454,P值均<0.05),且移行段CAD阳性表达的占比显著高于狭窄段(χ2=49.946,P<0.05),扩张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29.55%)显著低于移行段、狭窄段(51.52%、90.15%,χ2=100.884、13.217,P值均<0.05),且移行段S-100蛋白阳性表达的占比显著低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688,P<0.05)。患儿扩张段的肌间神经丛[(3.80±0.54)个]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3.12±0.22)个]显著高于移行段[(3.12±0.37)、(2.41±0.38)个]、狭窄段[(2.13±0.32)、(0±0)个,t=11.935、30.566、18.578、162.937,P值均<0.05],且移行段的肌间神经丛及成熟神经节细胞数量显著高于狭窄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51、72.865,P<0.05)。结论Smoothelin、CAD、S-100蛋白的表达与先天性巨结肠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可能与神经节及神经纤维细胞数量有关。
简介:摘要Ras-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1(Ras-GAP 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G3BP1)是RNA结合蛋白,通过调控mRNA稳定性和翻译来应对外界刺激,被认为是应激颗粒的成核因子之一。G3BP1在应激颗粒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除此之外G3BP1在应激颗粒外与RNA的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也不容忽视。G3BP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肿瘤进展、侵袭和转移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G3BP1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G3BP1近年来在肿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其在肿瘤进展、应激颗粒形成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