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借助三维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重建,为临床颌面部复杂骨缺损修复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颌面外科就诊的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患者5例,其中男性3例,女性2例,年龄28~53岁。计算机辅助设计两种个性化修复体(以颞骨、鼻骨及颧额为固定端),两种修复体其他部位设计相同,仅眶底延伸部分长度不一致;设计一: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9~10 mm;设计二:由眶下缘向眶内延伸10~15 mm。采用钛合金粉末三维打印两种修复体。获取两种修复体实物的三维扫描数据,在UG12.0软件中拟合,分析两种修复体的匹配度。术中对两种修复体对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效果进行对比评估,并根据修复体适配情况选择植入。结果三维打印制备的修复体可有效进行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的修复重建,术中验证显示,两种修复体固定端偏移误差为2~3 mm;软件拟合结果显示,两种修复体固定端误差范围约为1 mm。对5例患者均选择设计一修复体进行植入,术后即刻患者面部外形得到有效恢复。结论三维打印个性化修复体修复颧眶-上颌复合体骨缺损效果良好,但针对多突起复杂结构的设计和制备,需考虑多种因素对最终修复体效果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利用HIV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原始株614D和突变株614G假病毒,并初步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方法将重组表达质粒pCDNA3.1-614D和pCDNA3.1-614G分别与慢病毒质粒psPAX2和pLenti CMV Puro LUC瞬时共转染293T细胞,72 h后收集上清,进行20%蔗糖垫层超速离心,检测假病毒的滴度、形态、S蛋白表达和中和活性。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可见S蛋白特异性荧光,Western blot分析可见2019-nCoV 614D和614G假病毒S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可见假病毒颗粒具有明显刺突。614D和614G假病毒的滴度分别为1.12×104和2.52×104 TCID50/ml,均能够中和S蛋白兔多克隆抗体,表明假病毒具有特异性。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2019-nCoV 614D和614G假病毒,为建立基于假病毒的体外中和抗体检测平台奠定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环状RNA-EIF3I(circ-EIF3I)对肝细胞癌(HCC)生长转移的影响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5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收治的39例HCC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9例,女性10例,年龄(62.2±5.6)岁。术中获取部分HCC组织与癌旁组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或蛋白质印迹法分别检测二者circ-EIF3I和磷酸甘油酸激酶1(PGK1)的表达量;利用小分子RNA干扰和基因过表达实验调节其在Hep3B、Huh-7肝癌细胞中的表达,然后以噻唑兰细胞活力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最后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靶向关系。结果与癌旁组织比较,HCC组织中circ-EIF3I[(4.32±0.62)比(1.24±0.59)]和PGK1[(2.69±0.19)比(1.00±0.07)]的相对表达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circ-EIF3I小分子干扰RNA组细胞活力降低[Hep3B:(55.3±7.5)%比(100.0±9.2)%;Huh-7:(42.7±6.0)%比(100.0±5.6)%],迁移细胞数减少[Hep3B:(71.0±10.0)比(130.0±15.0)个;Huh-7:(50.0±8.5)比(125.0±10.0)个],侵袭细胞数亦减少[Hep3B:(52.0±7.0)比(105.0±13.0)个;Huh-7:(60.0±8.0)比(144.0±11.0)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circ-EIF3I可靶向结合miR-149-5p/miR-1271-5p,miR-149-5p/miR-1271-5p可靶向结合PGK1;PGK1过表达可明显逆转敲低circ-EIF3I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作用。结论敲低circ-EIF3I可通过调控miR-149-5p/miR-1271-5p/PGK1分子轴从而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发生在胃肠道,转录因子E3基因(TFE3)阳性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肿瘤(PEComa)的病理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2例发生于肠道的恶性PEComa,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浸润肠壁全层,呈巢片状生长,均见灶性坏死。肿瘤细胞上皮样,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易见。2例肿瘤细胞均表达黑色素细胞标志物HMB45,并且伴肌源性标志物表达缺失,如平滑肌肌动蛋白和结蛋白,2例免疫组织化学均显示TFE3核阳性,其中1例行TFE3(Xp11.2)基因断裂探针荧光原位杂交检测,结果示TFE3基因断裂。结论胃肠道原发,特别是TFE3阳性的PEComa较为少见,且临床病理特征有别于一般的PEComa,需与多种疾病鉴别,应熟悉其临床病理特征,避免误诊。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奈玛特韦与利托那韦组合用药(商品名Paxlovid)治疗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经验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儿定点医院)2022年5月1日至6月1日使用Paxlovid治疗的3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儿的病例资料,分析临床表现及临床转归,动态监测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观察用药期间相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3例患儿中男2例、女1例,分别为12、14、17岁。3例患儿均为存在基础疾病且有发展为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风险的轻型病例,均有高热、咽痛及干咳等症状。3例患儿均在病程第3天予以Paxlovid口服,用药后1~2 d临床症状消失,2~4 d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转阴。其中1例用药期间出现少许皮疹,但停药后消退未再反复,3例均未见胃肠道,神经系统反应及肝、肾功能损伤。3例患儿在出院后3个月均未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综合征相关临床表现。结论Paxlovid在3例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的治疗有效且相对安全。
简介:摘要Ras-GTP酶激活蛋白SH3结构域结合蛋白1(Ras-GAP SH3 domain-binding protein,G3BP1)是RNA结合蛋白,通过调控mRNA稳定性和翻译来应对外界刺激,被认为是应激颗粒的成核因子之一。G3BP1在应激颗粒中的作用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但除此之外G3BP1在应激颗粒外与RNA的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也不容忽视。G3BP1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包括肿瘤进展、侵袭和转移等。大量研究结果表明,G3BP1可能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本文综述了G3BP1近年来在肿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其在肿瘤进展、应激颗粒形成等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