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前哨淋巴结(SLN)活检技术在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前瞻性、单臂、单中心的临床研究,入组时间为2015年7月,截止时间为2018年12月,共入组了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诊治的78例初治的早期子宫颈癌患者,其年龄为(50.2±9.3)岁。所有患者均于麻醉后在无瘤块的子宫颈组织处采用浅注射(2~3 mm)、深注射(1~2 cm)法注射示踪剂(亚甲蓝或纳米炭),随后在腹腔镜下先行蓝染或黑染的SLN切除,再行子宫广泛性切除+系统性盆腔淋巴结切除±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术后对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阴性的SLN行连续切片联合免疫组化法细胞角蛋白检测进行病理超分期检查。分析SLN的检出率、SLN的分布、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评价SLN活检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效能。结果(1)SLN的检出率: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77例检出SLN,SLN总检出率为99%(77/78),其中SLN双侧检出率为87%(68/78)、单侧检出率为12%(9/78)。(2)SLN的分布:78例子宫颈癌患者共切除盆腔淋巴结1 930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盆腔淋巴结12.4枚;其中77例检出SLN的患者共切除SLN 558枚,平均每例患者每侧切除SLN 3.6枚。子宫颈癌SLN主要分布于闭孔区(61.5%,343/558),其后依次为髂外(23.5%,131/558)、髂总(7.3%,41/558)、宫旁(3.8%,21/558)、髂内(2.2%,12/558)、腹主动脉旁(1.1%,6/558)和骶前区(0.7%,4/558)。(3)SLN与非SLN的病理检查结果:78例子宫颈癌患者中,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14例(18%,14/78),共38枚转移淋巴结,其中SLN转移26枚、非SLN转移12枚。26枚转移SLN中,6枚为SLN低体积转移,包括1枚孤立肿瘤细胞转移(ITC)、5枚微小转移(MIC),占转移SLN的23%(6/26);其余20枚为宏转移。14例术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中,12例术后通过HE染色检测到淋巴结转移,2例通过病理超分期检测到淋巴结MIC,病理超分期检查后淋巴结转移检出率提高了2/14。转移SLN主要分布在闭孔(65%,17/26)、髂总(15%,4/26)、宫旁(12%,3/26)、髂外区(8%,2/26)。(4)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与术后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状态的一致性Kappa检验显示,Kappa值为1.000(P<0.001),表示SLN活检结果与腹膜后淋巴结的转移状态完全一致。SLN活检技术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100%,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100%,假阴性率为0,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早期子宫颈癌SLN主要分布在闭孔及髂外区域,SLN的病理超分期检查可提高淋巴结低体积转移的检出率。早期子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行SLN活检是安全、可行的,SLN活检可代替系统性淋巴结切除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与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疗效研究。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妇科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组采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妊娠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妊娠率、术后流产率及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患者术后的恢复更快,但两者对术后妊娠的影响相当,均能有效提高妊娠率,临床可优先选择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简介:摘要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4位,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随着子宫颈癌筛查的普及和HPV疫苗的应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参与有望提高子宫颈癌筛查的准确率和效率,减少地区间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因素的影响,但是,其在医疗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尝试阶段,面临诸多技术和监管方面的挑战。本文从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阴道镜、光电筛查系统3个方面,对人工智能在子宫颈癌筛查工作中的应用进行综述,探讨其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为人工智能更好地与人类智能相结合,更好地参与到医疗领域中提供借鉴。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的效果。方法:纳入120例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患者(2023年1月~12月),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研究对象均分到对照组、观察组中。对照组予以全麻手术,观察组实施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结果:术后2h、12h、24h,观察组VAS评分显著较低(P<0.05);术后1d,观察组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较低(P<0.05);术后1d,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较低(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应用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术后镇痛效果显著,炎症反应减轻,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麻醉方式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收治的 69 例手术室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实验组 35 例,常规组 34 例,给予常规组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核查制度,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的满意病例为 69% ,较为满意病例 28% ,不满意为 1% ,总满意度为 97% ;常规组 的满意病例为 54% ,较为满意病例 29% ,不满意为 17% ,总满意度为 83% ,实验组的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的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安全核查制度在手术室护理差错防范中的应用价值高,能够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室差错,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提高治疗的配合度,提升护理总满意度,是一种可靠安全的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医学上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基于深度学习的脊柱手术术中导航配准技术效果。方法 纳入2023年1月~2023年12月兴国县人民医院脊柱外科的300例脊柱手术患者,搜集患者术前CT,X线资料,提出一种全新的不借助标记物等外在信息的多模态图像自动配准算法,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学习等技术、数字影像重建技术等,实现手术的智能导航系统,以传统的手术规划操作作为对照组。分析配准精度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基于深度学习的脊柱手术术中导航配准技术,归一化互相关(NCC)指标水平提高0.1742,归一化互信息(NMI)指标水平提高0.2773,平均绝对误差(MAE)水平降低0.0833。结论 基于深度学习的脊柱手术术中导航配准技术的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干部保健服务中采取“一站式服务”模式的临床表现。方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50例干部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25例和实验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健服务,而实验组采取“一站式服务”模式,观察并分析干部患者就诊时等待的时间,以及干部患者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结果经保健服务,实验组的干部患者就诊时等待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就保健服务的满意度而言,采取“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实验组干部患者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数据差别很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干部患者采取“一站式服务”模式,减少了干部的就诊等待时间,优化了服务质量,提高了干部患者对保健服务的满意度,有利于干部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在保健服务中推广和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艾附暖宫汤以及穴位敷贴联合个性化护理对子宫腺肌症所致痛经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研究针对2019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子宫腺肌症且伴有痛经患者7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根据对患者实施的护理方案进行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以及基础治疗,观察组35例患者给予艾附暖宫汤以及穴位敷贴,并联合个性化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探讨。结果:治疗后的FSH值以及E2值比较,观察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97.15%)>对照组(82.86%)且P<0.05。结论:针对子宫腺肌症引起的痛经患者,实施艾附暖宫汤以及穴位敷贴,并联合个性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标准化护理模式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的配合及管理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共计纳入90例研究对象,其均为我院2019年12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患者,将其划分到两组中,每组各纳入45例患者,分别采取各不相同的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选择常规干预模式,研究组选用标准化护理模式,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从干预效果方面展开全方位的评比探析。结果:组间比较腹腔手术的各项临床指标,手术配合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从这三方面对比中发现,研究组的表现明显更为出色,组间对比差异性较为突出,对比具有较高的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为患有妇科恶性肿瘤的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期间,标准化护理模式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手术的临床指标,提高手术配合度,并且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