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借助胸、腹腔镜对食管癌病人实施手术治疗,探究术后出现的并发症状和相应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2月因患有食管癌而进入我院施行胸、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37例病人,以回顾评估法对所选病例实施术后并发症状及其护理策略的相关探讨。结果37例病人,总计有8例出现了并发性症状,占比是21.62%。当中有4例肺部受到感染,占10.81%;2例颈部出现吻合口瘘,占5.41%;1例胸胃肿胀,占2.70%;1例喉返神经组织受损,占2.70%。经护士悉心护理及处理后,全部都得以恢复。结论胸、腹腔镜下食管癌术后病人的护理服务工作,护士需谨防各种并发症状的出现,消除诱发多种风险性因素,提升总体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术后保温措施对全身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1. 保温措施:保温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和术后,采取一系列保温措施,包括保持手术室温度、使用保温毯、输液加温等。非保温组患者则不采取任何保温措施。2. 并发症监测:对两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感染、出血、血栓形成、低温等。结果:经过对比分析,我们发现保温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非保温组。结论:术后保温措施对于全身手术患者来说非常重要。手术过程中,患者身体长时间暴露在低温环境中,容易导致体温下降,影响机体免疫力和凝血功能,从而增加术后并发症的风险。保温措施能够保持患者体温稳定,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术后康复速度。在临床护理中,我们应该重视术后保温措施的实施,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手术患者中,更应该加强保温措施的落实。同时,医护人员也应该加强术后观察,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简介:摘要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侵蚀导致的内脏并发症是一类少见且易被忽视的长期并发症。开放腹膜前修补术和腹腔镜修补术后至发生补片相关内脏并发症的间隔时间较短,疝环填充式修补术和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报道率最高,Lichtenstein疝修补术间隔时间最长,且报道率低。补片侵蚀的常见器官是乙状结肠、膀胱和小肠。补片侵蚀乙状结肠常见临床表现是便血、腹壁瘘管形成及结肠炎,侵蚀膀胱常见临床表现是血尿及反复尿道感染,侵蚀小肠常见的临床表现是肠梗阻及腹壁瘘管形成,侵蚀多器官临床表现是结肠膀胱瘘和小肠膀胱瘘。多数患者行补片取出联合相应器官切除或修补术疗效较好。笔者总结、分析1994—2021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补片相关内脏并发症的相关文献并综述其研究进展,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并发症的认识。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19家移植中心已开展ABO血型不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i-KT)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开展ABOi-KT提供可借鉴经验。方法收集2006年12月至2019年12月各中心已开展ABOi-KT和同期ABO血型相容亲属活体肾移植(ABOc-KT)的临床资料,从组织配型、术前处理方案、术后并发症、移植物及受者存活率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国内现阶段ABOi-KT的效果。结果342例ABOi组和779例ABOc组供、受者相比,(1)年龄、体重指数、供受者关系及术前透析等待时间等没有显著差别;(2)ABO血型:各移植中心O型受者等待名单最长,实施O型受者ABOi-KT,特别是A型给O型的比例最高;(3)HLA配型:两种手术在错配率、群体反应性抗体(PRA)I类、PAR Ⅱ类的阳性率无明显差异;(4)术前抗CD20单抗的使用根据不同时期应用方案不同;(5)外科并发症:开展ABOi-KT的早期以出血最为常见,现阶段可见血管内微血栓形成,与ABOc-KT相比,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6)术后1、3、5、10年移植肾存活率和受者存活率均较高,1年内急性排斥反应(AR)发生率和血肌酐水平较低,与ABOc-KT相当。结论ABOi-KT技术成熟、安全有效,各移植中心可根据需要开展。
简介:摘要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大脑或脊髓结构和功能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线粒体能够促进神经元发生、重塑和神经递质释放,并为神经元提供足够的能量。线粒体功能障碍在CNS疾病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及时有效地改善线粒体功能是治疗CNS疾病的关键环节。目前发现外源性线粒体移植(exogenous mitochondrial transplantation, EMT)能够替代受损线粒体、改善和恢复细胞和组织功能障碍,可以作为CNS疾病治疗的强有力手段,为CNS疾病的治疗及其临床转化提供新的方向。文章重点概述EMT的起源及发展,阐述EMT在不同CNS疾病中的功能及其相关机制。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成功采用与供者同型的A型血浆给O型受者实施两次血浆置换,抗A血型抗体如期降至≤1∶8并顺利完成手术;两次A型血浆置换均未产生临床不良事件。为ABO血型不相容肾移植受者血浆置换提供了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自拟益肾活血方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胸痹心痛病)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62例确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予自拟中药益肾活血方,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测患者(MMP-9)和(hs-CRP)浓度。结果12周后研究患者血清MMP-9和hs-CRP的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益肾活血方能有效降低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和hs-CRP的浓度。
简介:摘要患儿 女,11岁,以周身红斑、水疱伴疼痛、发热5 d起病,入院后确诊为重症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5 d,病情未得到完全控制,为进一步控制病情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经治疗患儿痊愈无复发。本例患儿为治疗儿童中毒性表皮坏死及降低病死率提供了有益的方案和探索。
简介:摘要老年人瘀血阻滞症日趋常见,是困扰老年人健康的一大难题,笔者以大黄蛰虫丸为主方进行加减,选取28例老年瘀血阻滞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一定疗效,以求在老年瘀血阻滞症的治疗上窥斑见豹。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与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 ( Kidney stones, KS)合并复杂尿路感染 (Complex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cUTI)患者的疗效; 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 90 例 KS 合并 cUTI患者 作为治疗观察对象,随机 纳入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均为 45 例,分别使用经皮肾镜取石术和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疗效指标,以及结石清除率和感染缓解率 ; 结果: 治疗组 手术疗效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 < 0.05 ),而 结石 清除率和感染缓解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组间差异不明显( P > 0.05 ); 结论: 输尿管软镜碎石手术对 KS 合并 cUTI患者 临床治疗效果更加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对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1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运动想象训练。常规康复训练和运动想象疗法均每日1次,每周训练5 d,连续训练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下肢部分、Holden步行能力分级(FAC)、"起立-行走"计时测试(TUGT)和10 m步行速度测试(10MWT)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能力、步行能力、转移能力和最大步行速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FMA评分、TUGT和10MWT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MA评分、TUGT和10MWT分别为(27.70±4.50)分、(21.05±11.03)s、(0.77±0.42)m/s,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结合常规康复训练可显著提高后遗症期脑卒中患者的步行效率,改善其下肢运动功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睡眠质量对抑郁症患者脑局部自发神经活动的改变及其与记忆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招募58例抑郁症患者和58例性别、年龄及受教育年限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进行3.0 T静息态磁共振扫描,并使用韦氏记忆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被试进行评估。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得分,将患者分为低睡眠质量组(n=38)、高睡眠质量组(n=20)。比较三组受试记忆功能及脑区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s,ALFF)值,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所得差异脑区ALFF值与两患者组韦氏记忆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受试韦氏记忆商数存在差异(F=14.163,P<0.01),低睡眠质量患者组分值最低;左内侧额上回(MNI:x=-10,y=30,z=58;K=56),右眶部额下回(MNI:x=26,y=20,z=-26;K=24),左侧额中回(MNI:x=-40 y=32,z=42;K=25)的ALFF值在三组间存在差异(体素水平P<0.001,团块水平P<0.05,GRF矫正)。与高睡眠质量患者组相比,低睡眠质量患者组左内侧额上回ALFF值升高,且与低睡眠质量组的韦氏记忆商数(r=-0.327,P=0.045)和短时记忆(r=-0.388,P=0.016)呈负相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低睡眠质量患者组左内侧额上回、左额中回ALFF值升高;高睡眠质量组右眶部额下回ALFF值升高。结论低睡眠质量抑郁症患者记忆功能受损更为严重,前额叶活动异常升高,与记忆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可能与抑郁症患者长期的睡眠问题导致前额叶神经可塑性及突触改变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危险因素与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相关性。方法于2014年5月至2019年5月共纳入89名健康老年人(对照组)和113例老年抑郁症患者(老年抑郁症组),并将老年抑郁症组分为认知正常组(33例)和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80例)。收集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病史(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脂血症)、血液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和C反应蛋白]及脑小血管病的磁共振成像表现[脑白质高信号、血管周围间隙扩大(enlarged perivascular space,EPVS)和腔隙性梗死]等资料,完成包括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的相关测验。比较各组间微血管功能及认知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中微血管功能障碍相关标记物与认知评分的相关性,最后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探索微血管功能障碍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损害的独立风险。结果伴MCI老年抑郁症组患高血压比例及Hcy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及认知正常老年抑郁症组(χ2=15.67,P<0.01;F=7.05,P=0.001),半卵圆区EPVS严重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10.64,P=0.005)。伴MCI老年抑郁症组Hcy浓度(r=-0.25,P=0.024)及脑白质高信号评分(r=-0.33,P=0.017)与执行功能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β=2.34,P=0.005)、高Hcy(β=1.74,P=0.039)及半卵圆区EPVS增多(β=1.31,P=0.028)可能是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可能与微血管功能障碍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