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儿童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童捐献单侧肾用于成人肾移植受病例,术后随访时间大于3年纳入本研究。将受分为0~5岁组(A组)及6~17岁组(B组),其中A组受体重≤50 kg,B组受体重≤70 kg。分析、受临床资料、受/移植肾存活情况、移植物功能及生长、并发症情况。结果共入组45例成人受,A组12例,B组33例。术后3年受/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100%,96.9%)/(91.6%,93.9%)。术后1周B组受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恢复优于A组,血肌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其余各随访时间点血肌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两组移植物持续生长,1年时均达到成人水平。两组受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两组受蛋白发生率分别为(33.3%、6.1%),术后1年两组各1例仍存在蛋白尿,术后3年仅A组1例婴儿肾受存在蛋白尿。结论依据受体重选择合适的,儿童单侧肾移植可为成人尿毒症受提供良好的移植效果。

  • 标签: 肾移植 儿童供肾 成人受者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体重≤15 kg与体重>15 kg的儿童儿童受肾移植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实施的156例儿童单肾移植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儿童体重大小分为两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单儿童受为小肾组,体重>15 kg的儿童对应的单儿童受为大肾组。小肾组89例,大肾组67例,肾分别源于46例体重≤15 kg和48例体重>15 kg的儿童。小肾组与大肾组的年龄[1.00(0.02~4.00)岁与10.00(3.00~18.00)岁]、体重[10.0(3.4~15.0)kg与35.0(16.2~56)kg]、身高[76(50~113)cm与144(67~172)cm]、肾小球滤过率[(31.50±7.46)ml/min与(36.79±7.00)ml/min]、肾长径[(5.91±0.48)cm与(8.71±1.88)c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性别、冷/热缺血时间、死亡原因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与大肾组受年龄[(11.28±3.89)岁与(13.86±3.56)岁]、身高[(130.02±28.56)cm与(143.97±16.59)cm]、体重[(31.83±10.45)kg与(35.13±9.15)k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术前血清肌酐水平[(822.65±135.04)μmol/L与(777.31±165.40)μmol/L]、HLA错配位点[(3.4±1.4)个与(3.2±1.3)个]、原发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受术后肾功能恢复情况、不良事件、患儿及移植肾存活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术后3个月肾功能均恢复正常。小肾组与大肾组围手术期并发症主要有肾功能延迟恢复[5.6%(5/89)与7.5%(5/67),P=0.89]、移植肾血管栓塞[3.4%(3/89)与0,P=0.35]和急性排斥反应[2.2%(2/89)与4.3%(3/67),P=0.75],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小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0(3~74)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6.6%(86/89)、91.0%(81/89)、91.0%(81/89),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1%(82/89)、86.5%(77/89)、84.2%(75/89);大肾组术后平均随访32(4~89)个月,术后1、3、5年患儿存活率分别为95.5%(64/67)、94.0%(63/67)、91.0%(61/67),移植肾存活率分别为92.5%(62/67)、83.6%(56/67) 、83.6%(56/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肾组和大肾组术后移植肾均快速生长,1年后移植肾长径[(9.63±0.31)cm与(9.75±0.71)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重≤15 kg儿童儿童受肾移植效果与体重>15 kg儿童单肾移植效果相当,可在临床开展。

  • 标签: 肾移植 体重 儿童供者 器官捐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质量≤15 kg肾婴幼儿肾移植的临床资料,探讨婴幼儿匹配儿童受(PTP)儿肾分配策略下的移植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收集2010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开展肾婴幼儿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分析受体临床资料、术后并发症、术后肾功能恢复及人、肾存活情况。结果共入组50例婴幼儿,93例儿童受。其中单肾移植(SKT)89例,双肾整块移植(EBKT)4例。围术期主要并发症为肾功能延迟恢复(5/93例,5.4%)和移植肾血管栓塞(3/93例,3.2%),其他有原发性肾病复发(3/93例,3.2%)、呼吸道感染(3/93例,3.2%)和急性排斥反应(2/93例,2.2%)。随访期内受死因主要为呼吸道感染(4/93例,4.3%)。除死亡造成肾脏丢失外,排斥反应(2/93例,2.2%)、原发性肾病复发(2/93例,2.2%)是造成移植肾丢失的主要原因。术后血肌酐均进行性下降,由术前(824.77±150.24) μmol/L降至术后1个月(90.73±47.24) μmol/L。SKT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31个月(3~74个月),受术后1、3、5年人、肾存活率分别为97.5%/94.2%、96.0%/88.8%、93.1%/86.1%;EBKT组随访时间中位数为50个月(13~65个月),受术后第1、3、5年人、肾存活率均为100.0%。随访期内2组受人/肾存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移植效果良好。结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移植科开展的肾婴幼儿单/双肾移植效果良好,且PTP儿肾分配策略下肾移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不增加,手术安全可靠。

  • 标签: 婴幼儿供肾 终末期肾病 肾移植 儿童
  • 简介:摘要计量中心益化管理的建设,是随着最近几年的发展而出现的,它的目的是更加进一步的优化基础业务的运行流程,以及完善整个供电企业管理工作的体系,所以对于企业整体发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那么要想使得供电企业计量中心的管理体系,从各个环节都呈现出益化的特征,那么最为关键的便是要提升管理过程的总体思路,更加进一步的把握工作开展中出现的风险问题。因此,本篇文章接下来就会从这个角度展开详细分析,希望为有关供电企业提供参考。

  • 标签: 供电企业 计量中心 精益化管理 风险把控
  • 简介:摘要:近些年来各个行业快速发展提升我国经济效益,煤炭企业也在不断发展,其中不仅需要创新和优化煤炭的工作模式,也需要根据煤炭企业的工作需求和发展方向制定和落实科学的管理机制,促进各项工作发展。煤炭行业属于劳动密集行的工作,工作经营所需成本较高,因此,煤炭企业需要考虑其生产成本落实各项工作管理模式,益管理能够有效节省煤炭经营工作费用,本篇文章浅述了益管理对于煤炭企业的重要性,分析了在益思想下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落实措施,在益思想下开展经营管理工作,希望煤炭企业能够在保证各项工作质量的基础上降低所使用的经营成本,促进煤炭企业持续性发展。

  • 标签: 精益思想 媒体企业 经营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的486 954例献血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对无偿献血的血浆标本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梅毒螺旋体(TP)检测;采用速率法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对ELISA检测结果合格的血浆标本,采用病毒核酸扩增检测(NAT)技术进行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HCV RNA及HIV RNA检测。采用χ2检验和线性趋势χ2检验比较不同检测项目、年份及检测模式的不合格率之间的差异。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于献血前与所有献血签署《献血知情同意书》。结果① 2016-2020年潍坊市486 954例无偿献血血浆标本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为2.61%(12 727/486 954)。不同年份间ALT、抗-TP、HBsAg、抗-HCV、抗-HIV及NAT的不合格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4.033、76.571、66.981、19.940、107.544、79.986,P<0.001)。② 2016-2020年本组无偿献血的ALT、抗-HCV、抗-TP不合格率均呈下降趋势,HBsAg、抗-HIV、NAT不合格率变化较为平稳,变化趋势均有统计学意义(χ趋势2=100.945、5.217、12.976、59.348、65.517、6.462,P<0.001、=0.022、<0.001、<0.001、<0.001、=0.011)。③本组475 029例无偿献血血浆标本的NAT不合格率为0.08%(365/475 029),单个标本检测模式的不合格率为0.16%(299/189 534),高于混合标本检测模式的0.02%(66/285 495),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8.942,P<0.001)。2016-2020年,各年献血的NAT单个标本检测模式不合格率亦分别高于混合标本检测模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303、23.161、39.176、50.249、87.000,P<0.001)。结论潍坊市无偿献血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呈逐年下降趋势,ALT检测不合格是血液检测不合格的主要原因。NAT技术单个标本检测模式的不合格率较混合标本检测模式高。

  • 标签: 血液安全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核酸扩增技术 献血者 血液筛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007-2020年潍坊市无偿献血的无过错输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残余风险。方法选择2007-2020年,于山东省潍坊市中心血站参加无偿献血且完成全部献血流程的1 049 616例献血为研究对象。献血年龄为18~59岁;男性献血为730 953例,女性为318 663例;首次献血为644 937例,重复献血(献血次数≥2次)为404 679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通过潍坊市中心血站献血信息系统,以集合数据的形式,收集献血的人口学特征、血液标本检测结果、检测时间等数据。根据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反馈的HIV确证实验结果,分别计算重复和首次无偿献血的HIV流行率。并且利用应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流行率/"窗口期"输血模型法,计算献血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度,用于评估无偿献血的无过错输HIV感染残余风险。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研究1 049 616例无偿献血的HIV流行率为0.017 3%(182/1 049 616),其中首次和重复无偿献血的HIV流行率分别为0.028 2%(182/644 937)和0(0)。② 2007-2020年潍坊市1 049 616例无偿献血的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危险度为7.41×10-5,并且在(0.95~10.91)×10-6之间波动。结论患者输注经血站检测合格的血液,仍存在在无过错输血HIV感染残余风险。

  • 标签: 输血 血液安全 危险性评估 HIV感染 残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