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血液检查方式对血液系统疾病筛查的意义。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所收治的8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且每组例数均为40例。给予两组患者不同的检查方式,检查后,对比两组检出率与检出正确率。结果 检查后,观察组患者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传染性单细胞增多、巨幼细胞性贫血以及缺铁性贫血检出率更高(P<0.05);观察组患者诊断正确率更高(P<0.05)。结论 在血液系统疾病筛查,无论是血涂片分析还是血细胞分析仪均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但相对于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分析的诊断结果更加显著,能更好的为医师提供更加准确结果,从而使患者能得到正确有效的治疗方案,继而保障患者生命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在血站血液筛查中核酸检测的应用情况。方法对2015年5月到2015年11月在本血站献血的血液样本10269例样本进行筛查检测,采用荧光定性PCR对血液样本进行检测,主要进行HBV、HCV、HIV-1RNA进行筛查,同时对患者进行HBV阳性患者进行肝功能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10269例样本中HBV阳性和HBsAg阴性患者25例,其阳性率为0.24%,其中19例患者抗-HBc为阳性,比率为0.19%,其中15例HBV阳性和HBsAg阴性患者在追踪检测中显示有8例患者出现血清转换现象,3例患者出现窗口期特征,同时在追踪的患者中其ALT检测结果均显示为正常;HIV-1RNA检测无阳性样本;1例抗HCV阴性,并且HCVRNA阳性的患者在追踪检测中显示其在窗口期进行献血,患者ALT指标有异常升高。结论在血站血液筛查中进行核算检测在乙肝和丙肝病毒的筛查中有较高的临床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核酸检测技术运用于血液筛查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37225例无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研究者均符合国家献血要求,抽取时间段介于 2018年 5月 ~2020年 3月期间,符合本次研究标准。对献血患者血液标本依次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检查、核酸检测,其核酸检测对象为酶联免疫吸附实验阴性者,研究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 HBsAg、抗 -HCV、抗 -HIV阳性检出率。 结果: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后阴性例数为36760例,对该部分献血者血液标本再次行核酸检测,检测阳性率为 0.11%,共计 42例。结论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在血液标本检测中存在假阴性状况,影响血液筛查质量,而核酸检测技术可以在此基础上提高血液筛查效果,进而有效阻碍病毒传染,对血液使用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采用核酸扩增技术进行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献血站进行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2202例,且按筛选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血液进行筛查,对照组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筛查。将两组标本的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实验组32202例中检出HBVDNA阳性28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1.77%,对照组32202例中检出HBVDNA阳性346例,其阳性检出率为2.15%。结论NAT对HBV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ELISA,不仅避免了血液筛查中漏检情况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而且保证了临床上的输血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假病毒对三种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试剂的检测性能进行比较和分析,为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的试剂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使用慢病毒包装系统构建包含SARS-CoV-2基因组片段的假病毒。使用A、B、C三个单位的SARS-CoV-2核酸血液筛查系统进行RNA提取和扩增,根据各试剂检测结果计算其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特异度和精密度。结果A、B、C三个单位N区段的单检LoD分别为3.46、8.73、23.87 copies/mL,混检LoD分别为13.65、78.92、159.14 copies/mL。ORF1ab区段的单检LoD分别为6.32、12.22、24.05 copies/mL,混检LoD分别为26.94、67.97、94.80 copies/mL。各试剂检测SARS-CoV-2阴性血浆的特异度均为100%,检测2LoD和较高浓度假病毒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5%。结论A公司的SARS-CoV-2核酸血筛系统灵敏度最高。三种试剂均有良好的特异度和精密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核酸检测在血液传染病筛查过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1月因手术需要或者输血需要检测乙肝五项和抗HCV、HIV抗原抗体的400例患者血清样本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化学发光法来进行乙肝五项的检测,抗HCV、HIV抗原抗体,提取核酸定性检测HBV DNA、HCV DNA、HIV RNA。对比分析两组检测方法的结果,不一致的标本检测病毒载量确认最终结果。结果:HBV CNA、HCV RNA、HIV RNA检测下限为5 IU/mL、50 IU/mL、50 IU/mL;检测出11例HB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不一致的标本,HCV、HIV化学发光与核酸定性结果未出现不一致的标本;2例HBsAg阳性HBV DNA筛查阳性标本,确认实验显示HBV DNA 定量小于检测限。9例HBsAg阴性HBV DNA筛查阳性标本,1例定量为22.5IU/mL,6例可见扩增曲线定量小于检测限,2例无扩增曲线。结论:HBV、HCV、HIV病原体核酸检测有利于检测出窗口期和免疫状态异常的感染者。
简介:摘要:目的: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探讨血液检测新模式的应用。方法:本研究开展于2022年1月-2023年1月,在此期间选择本血站接收的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3000份进行分析,所有的血液标本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完成HBsAg、抗-丙型肝炎、抗-HIV;对抗-TP采用两种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采用NAT筛查方法对ALT正常、抗-TP阴性正常的2946例进行筛查。对血清学检测和NAT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中所有的血液样本,经过检测后发现有7例检出HBsAg,占比(0.23%);其中为实施NAT检测的样本合并抗-TP有1份(0.03%)、2份(0.06%)抗-HCV阳性、3份(0.1%)抗-HIV、10份(0.33%)NAT阳性。结论:在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检测和NAT检测技术等血液检测新模式,能够促进血液安全性的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烟台地区经血传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烟台市中心血站243 787例无偿献血者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epatitis B virus surface antigen,HBsAg)以及HBV DNA的筛查数据,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HBsAg,采用发病率-窗口期模型分别评估重复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传播乙型肝炎的残余风险,其中初次献血者的发病率采用校正系数法计算。结果2016至2019年烟台市中心血站经HBsAg筛查后重复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的乙型肝炎残余风险分别为133.861/10万人次以及566.440/10万人次,核酸筛查后重复献血者及初次献血者的乙型肝炎残余风险分别为67.156/10万人次以及284.172/10万人次。结论烟台地区重复献血者的乙型肝炎残余风险低于初次献血者,增加核酸检测可降低HBV残余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