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应用SHARE模式对肿瘤患者坏消息的告知进行调查分析,为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在吉林省肿瘤医院首次入院并准备接受治疗的患者240例,充分采取家属意见,120例作为对照组,12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模式进行告知,避开患者,对患者家庭主要成员进行集体告知,解答疑问,由家庭成员研究决定是否对患者进行告知。观察组采用SHARE模式告知癌症患者坏消息,通过创造独立的告知环境,运用患者能够听懂并且易于接受的语言进行坏消息的告知,为患者提供可供选择的治疗方案和预后信息,包括治疗方式、手术方式、疾病及术后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鼓励患者和家属表达情绪,尽全力减轻被告知者的担心和疑虑。结果应用SHARE告知患者坏消息后,患者的焦虑情绪、睡眠质量、癌痛情况,观察组患者焦虑评分、睡眠质量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安宁疗护过程中,患者充分掌握自己的病情,可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正确的应用药物,减轻患者的疼痛,使护患关系更加和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超声B线与急性心肌梗死危险分层的关系,并分析B线数目与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10月因急性心肌梗死入住我科的患者,记录Killip分级,行床旁肺超声检查,记录B线数目,并行心电图、心脏超声、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血肌酐等检查,计算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评分,分析B线数目与Killip分级、NT-proBNP、cTnI、GRACE评分及左室射血分数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法计算KillipⅠ级、Ⅱ级与Killip Ⅲ级、Ⅳ级的B线截断点,根据此截断点将入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共入组568例患者,其中Killip分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分别为254例、198例、76例、40例,平均B线数目分别为1.4条、6.4条、12.1条、15.9条。单因素相关性分析发现,B线与Killip分级、NT-proBNP、GRACE评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934、0.657、0.858,均为P<0.001)。ROC曲线下面积法计算Killip Ⅰ级、Ⅱ级与Killip Ⅲ级、Ⅳ级的B线截断点为7.5条(曲线下面积0.986,灵敏度0.935,特异度0.945),将患者分为B线≤7.5组(478例)和B线>7.5组(90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急性左心衰竭[63例(13.2%)比56例(62.2%),P<0.001]、急性肾功能衰竭[78例(16.3%)比24例(26.7%),P=0.019]和全因死亡[16例(3.3%)比12例(13.3%),P<0.001]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肺超声可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分层,预测住院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吸气肌训练(IMT)联合耐力训练对病毒性心肌炎心力衰竭患者心肺耐力及外周肌力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2019年7月,共纳入郑州市心血管病医院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病毒性心肌炎心衰患者76例,计算机法随机分组,康复组38例及对照组38例。康复组患者给与IMT联合耐力训练的康复干预方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外无特殊干预。两组患者均于出院后12周行最大吸气压(PImax)、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肺运动试验(CPET)及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肌力评定法(MRC)评估心肺耐力及外周肌力。结果干预后康复组PImax高于对照组及同组干预前[(91.5±12.3)比(72.4±10.2)cmH2O(1 cmH2O=0.098 kPa),P<0.001],而对照组前后则无明显改变;康复组LVEF高于对照组[(52.0%±9.0%)与(43.3%±8.4%),P<0.001];CPET:康复组峰值公斤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摄氧量(VO2at)均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 slop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C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合理的IMT联合耐力训练的心脏康复方案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心衰患者心肺耐力及外周肌力,提高生存质量,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