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胆囊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其生活质量及护理质量产生的临床效果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80例急性胆囊患者, 2017年 5月至 2019年 5月为研究时间范围。根据单双病号分组,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各 4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护理质量及生活质量。结果:( 1)治疗前急性胆囊炎患者护理满意程度数据无差异( P> 0.05),较之于参照组,实验组治疗后综合素质、病房环境、服务态度数据较高,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可见明显组间差异性( P< 0.05)。( 2)分析两组术后患者护理生活情况,实验组急性胆囊临床护理优良率( 97.50%)高于参照组( 75.00%),(P<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胆囊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术后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临床阶段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认知加工的眼动特征及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5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首发组)、46例慢性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慢性组)、36例精神病临床高危综合征患者(临床高危组)和26例健康对照组采用眼动追踪技术记录四组被试对人际互动图片的眼动轨迹。采用SPSS 17.0进行协方差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结果在观看人物交流图片时,四组被试的注视时长分别为:对照组(294.6±36.7)ms,临床高危组(280.0±54.0)ms,首发组(268.5±34.9) ms,慢性组(315.7±75.7) 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8,P=0.027)。观看无人风景图时,四组被试的平均跳视幅度分别为:对照组(5.3±1.1) °,临床高危组(4.7±1.1) °,首发组(5.2±1.0) °,慢性组(4.4±1.2)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37,P=0.021)。慢性组患者在观察人物交流图片、人物无交流图片和无人物风景图片时的注视时长均与PANSS总分成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313,P=0.039;偏相关系数=0.320,P=0.034,偏相关系数=0.372,P=0.013)。慢性组患者在观察无人物风景图片时平均注视时长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成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321,P=0.034)。慢性组患者在观察任意一类图片平均注视时长与PANSS一般症状评分成正相关(人物交流图片:偏相关系数=0.385,P=0.010;人物无交流图片:偏相关系数=0.409,P=0.006;无人物风景图:偏相关系数=0.465,P=0.001)。首发组患者在观察人物无交流图片时的跳视幅度与PANSS阳性症状评分成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555,P=0.049)。临床高危组患者在观察人物交流图片时的平均跳视幅度与SOPS阳性症状评分成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373,P=0.030)。结论精神分裂症不同临床阶段患者社会认知加工的眼动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与平均注视时长相比,跳视幅度对于临床高危期患者症状严重程度的预测更灵敏。
简介:
简介:摘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感染疫情形势严峻,初步调查显示,在抗击疫情一线,武汉市各大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几乎都有医护感染发生。为了应对2019-nCoV疫情对医护人员院内感染防控的巨大挑战,本文结合武汉市某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这方面的实践经验及教训,分享在疫情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防控院内感染的策略和方法,期望有助于保护医护人员,维持疫情中日常医疗工作的运行,快速遏制疫情的蔓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的比例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5—10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的RA患者外周血38例和健康人外周血20名,并记录RA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环瓜氨酸抗体(CCP)],分离提取外周血中的淋巴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运用软件SPSS 22.0和GraphPadPrism 6分析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关系及临床意义。结果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表达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RA患者外周血CD8+CD25+T细胞与ESR(r=0.352,P=0.030)、CCP(r=0.312,P=0.047)、DAS28(r=0.330,P=0.043)呈现明显正相关(P<0.05),和C3(r=-0.354,P=0.046)、C4(r=-0.440,P=0.010)呈明显负相关(P<0.05),和其他实验室指标无明显相关;在RA患者中CD8+CD25+T细胞在低疾病活动组和高疾病活动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疾病活动组和中疾病活动组之间、中疾病活动组和高疾病活动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患者外周血中CD8+CD25+T细胞升高,与实验室指标和疾病活动度明显相关,其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未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大动脉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与自身免疫状态及淋巴细胞亚群的状况,旨在为免疫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在风湿免疫科和血管科就诊的大动脉炎患者29例,女性28例、男性1例,中位数年龄为39岁,患者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大动脉炎诊断标准,且未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进行免疫学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同期选择21名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免疫学指标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采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未治疗的29例大动脉炎患者中,28例为女性,26例患者处于疾病活动期;全身症状中以乏力(62.07%)和头痛(41.38%)为主要表现,血管症状中以杂音和脉搏减弱(68.97%)为主要表现,Numano分型中以Ⅴ型(79.31%)最多。与健康对照者组相比,初诊大动脉炎患者的总T(CD3)淋巴细胞的绝对值[(1 337.14±312.46)μl vs(1 139.95±340.96)μl,t=2.120,P=0.039]、辅助T(CD4)淋巴细胞的百分比[46.29%±6.55% vs 36.55%±7.42%,t=4.903,P<0.000 1]和绝对值[(815.52±194.11)μl vs(571.44±187.55)μl,t=4.450,P<0.000 1]、CD4/CD8的比值[1.83(1.41~2.30)vs 1.32(1.03~1.39),Z=3.401,P=0.001]都升高,而自然杀伤(NK)细胞(CD56)的百分比[10.71%(6.45%~14.30%)vs 14.57 %(10.87%~18.47%),Z=2.408,P=0.016]降低。与健康对照者组相比,大动脉炎患者的补体C3[1.16(1.02~1.31)g/L vs 1.05(0.93~1.15)g/L,Z=2.383,P=0.021]升高,免疫球蛋白(Ig)G[11.97(8.74~14.43)g/L vs 14.37(13.11~15.47)g/L,Z=3.017,P=0.003]降低。与健康对照者组相比,初诊大动脉炎患者的炎症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19.31(9.50~28.50)mm/h vs 3.71(2.00~5.00)mm/h,Z=5.338,P<0.000 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6.52(0.32~8.62)mg/L vs 0.73(0.35~1.07)mg/L,Z=2.983,P=0.003]和快速C反应蛋白(Q-CRP)[8.73(1.03~7.72)mg/L vs 0.57(0.08~0.98)mg/L,Z=4.263,P<0.000 1]都升高。结论未经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大动脉炎患者的自身免疫处于激活状态,外周血中的总T淋巴细胞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明显升高,以应对全身大动脉血管的炎症反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脑蛋白水解物对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免疫应答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5例老年帕金森病患者,依据盲抽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观察组(n=53)。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比较两组免疫应答、认知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均较治疗前高,CD8+水平较治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5.38%,观察组7.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帕金森病患者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脑蛋白水解物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免疫功能,改善认知功能,且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