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分析短时交通流预测的意义,对国内外的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进行详细的阐述、分析、归类,主要包括基于传统统计分析的预测模型、非参数回归预测模型、基于非线性理论的预测模型、智能预测模型等4种单一预测模型和组合预测模型,对各类模型复杂性、精度、适用性进行逐一分析。短时交通流预测研究领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发展趋势是数据来源多样化、混沌理论和深度学习深度发展,组合预测模型多样化,预测精度不断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利用术前多层螺旋CT(MSCT)征象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影像学特征及KRAS基因检测结果。建立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推测CT参数预测KRAS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果及临界点。结果KRAS基因突变者18例(34.6%),患者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67.6% vs 32.4%,χ2=7.53,P=0.010),直肠上静脉(SRV)直径为(5.07±1.00)mm,显著大于非突变患者的(4.23±1.0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P=0.010)。Logistics回归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患者发生基因突变的可能性是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69倍(95% CI: 1.34~24.14),SRV每增加1 mm,基因突变的可能性增加2.56倍(95% CI:1.14~5.73)。SRV的最佳临界点是4.5 mm,结合影像学淋巴结转移,MSCT预测KRAS突变的敏感度为72.22%(13/18),特异度为85.29%(29/34),总体准确性为80.77%(42/52)。结论利用MSCT静脉期轴位测量SRV直径,可无创预测直肠癌KRAS基因突变可能性,结合淋巴结转移情况,能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8F-FDG PET-CT检查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1年6月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193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PET-CT图像资料。193例患者中,中转开胸手术45例(中转组),未中转开胸手术148例(非中转组)。对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中转开胸手术的因素。以最终是否中转开胸手术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筛选出的变量预测中转开胸的效果,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变量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中转组胸部CT的支气管周围或血管周围淋巴结(PLN)、支气管周围软组织袖带(PCS)、胸膜钙化、肺结节钙化、PLN或PCS钙化或密度增高者的比例均高于非中转组(均P<0.05),PET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较非中转组高(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年龄(OR=4.663,95% CI 2.191~9.923,P<0.001)及胸部CT扫描的PLN或PCS密度(OR=2.824,95% CI 1.791~7.303,P<0.001)均为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的独立影响因素。经ROC曲线分析,18F-FDG PET和胸部CT组合预测中转开胸手术的效能[AUC=0.891(95%CI 0.831~0.951);SUVmax最佳临界值为3.45、CT最佳临界值为70 Hu:灵敏度84.4%,特异度83.8%]优于单纯胸部CT[AUC=0.678(95% CI 0.591~0.766);CT最佳临界值为70 Hu:灵敏度62.2%,特异度62.8%;P<0.001]及年龄[AUC=0.625(95% CI 0.532~0.719);最佳临界值为65.5岁:灵敏度75.6%,特异度60.1%;P<0.001]。结论胸部CT扫描的PLN或PCS密度及患者年龄对非小细胞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中转开胸手术有预测价值,CT与PET联合预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是否中转开胸手术具有附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