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淋巴结清扫是胃癌手术达到D2根治的关键,更与患者的预后息息相关。从开腹联合脾切除到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No.10组淋巴结清扫始终是进展期胃上部癌根治的难点所在。虽然有研究证实胃上部癌根治清扫脾门淋巴结可取得好的短期疗效但目前仍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而且脾门区域淋巴结解剖复杂,盲目的清扫,常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胃上部癌根治中脾门淋巴结清扫不同学者对手术安全性、手术入路、是否联合脾切除、脾血管后方淋巴结是否常规清扫,仍有较多争议。本文将从脾门淋巴结清扫的现状、腹腔镜下不同手术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争议等方面综述目前对胃上部癌根治中脾门淋巴结的研究情况。

  • 标签: 胃肿瘤 淋巴结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LADG)作对比,评估腹腔镜下保留幽门胃切除(LAPPG)应用于早期胃癌(EGC)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8月间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因EGC行手术治疗52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LAPPG组21例,LADG组31例。结果LAPPG组和LADG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73±30)min和(144±3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4,P=0.002)。术后3个月LAPPG组患者的Hb和血清白蛋白分别为(128.7±16.0)、(41.2±4.8)g/L,与LADG组的(118.2±14.1)、(38.4±4.7)g/L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2,P=0.016;t=2.097,P=0.041)。根据Clavien-Dindo分级,LAPPG组Ⅱ级以上并发症发生率为19.0%、LADG组为2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7,P=0.934)。胃切除术后综合征症状评估量表问卷评分结果显示,与LADG组相比,LAPPG组在倾倒综合征和生活不满分量表中得分更低(t=-2.706,P=0.008;t=-2.893,P=0.004)。结论LAPPG手术用于EGC患者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可改善患者术后低营养状态,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恢复,术后患者较少发生倾倒综合征,生活质量更高。

  • 标签: 胃肿瘤 胃切除术 幽门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在腹腔镜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Miles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中心实施的88例腹腔镜Miles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造口方式分为观察组(腹膜外造口组40例)和对照组(腹膜内造口组48例)。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造口时间、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共17例,对照组发生1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2,P=0.376);术后6个月,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11,P=0.475);术后12个月,观察组发生并发症3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1,P=0.003)。观察组未发生造口旁疝,对照组有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2,P=0.034)。术后12个月,观察组造口控制排便能力优良率为70%,对照组为38%(P=0.001)。结论腹腔镜Miles乙状结肠腹膜外造口联合盆底腹膜重建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造口排便功能优于腹膜内造口。

  • 标签: 直肠肿瘤 结肠造口术 腹膜 并发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LAPR)盆底腹膜关闭在治疗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1月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接受LAPR的9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中关闭盆底腹膜与否分为关闭盆底腹膜组(研究组,42例)和未关闭盆底腹膜组(对照组,48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短[(10.8±3.0) d比(12.4±3.1) d,t=2.569,P=0.0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造口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下床活动时间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切口感染、会阴切口裂开分别为2例和1例,对照组分别为10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007,P=0.025;χ2=6.077,P=0.033)。研究组患者术后发生会阴疝0例,盆底腹膜疝1例,粘连性肠梗阻2例,对照组分别为7、8、9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642,P=0.013;χ2=5.079,P=0.033;χ2=4.085,0.043)。结论LAPR关闭盆底腹膜治疗低位直肠癌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会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膜 术后并发症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直肠癌行腹腔镜腹会阴联合切除(LAPR)腹膜外结肠造口与腹膜内结肠造口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并确定直肠癌永久性结肠造口最为合适的造口方式。方法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以及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2008年10月至2020年3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有关比较LAPR腹膜外造口与腹膜内造口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符合条件的文献,非随机对照研究采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量表评价文献质量,评分>5分的研究纳入Meta分析,随机对照研究采用Jadad量表评估。提取文献基本信息及相关结局指标,数据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4篇文献,其中9篇临床对照研究,5篇随机对照研究,共计1 210例患者。其中腹膜外造口组594例,腹膜内造口组61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腹腔镜腹膜内造口相比,腹腔镜腹膜外造口组造口旁疝发生率(OR=0.14,95%CI:0.08~0.25;P<0.00001),造口脱垂发生率(OR=0.15,95%CI:0.06~0.37;P<0.0001),造口回缩发生率(OR=0.24,95%CI:0.09~0.63;P=0.004)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MD=-0.82,95%CI:-0.97~-0.68;P<0.0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MD=-0.71,95%CI:-0.88~-0.54;P<0.00001),更容易获得排便感(OR=9.67,95%CI:4.40~21.23;P<0.00001),但造口水肿发生率明显升高(OR=1.81,95%CI:1.13~2.92;P=0.01),而两组造口狭窄发生率(OR=0.62,95%CI:0.25~1.50;P=0.29)、造口感染发生率(OR=0.57,95%CI:0.29~1.12;P=0.10)以及造口时间(MD=-0.94,95%CI:-5.69~3.81;P=0.70)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APR腹膜外造口能明显降低造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加速患者康复,更容易获得排便感,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建议直肠癌LAPR永久性结肠造口首选腹膜外造口方式。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 腹会阴联合切除术 结肠造口术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完全腹腔镜保留幽门胃切除(TLPPG)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例,女20例;年龄为60(39~73)岁。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微信、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营养状况、残胃功能、胆囊结石情况及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38例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80±28)min,中出血量为(58±38)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7±0.6)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4±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2.8)d。38例患者中,6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8例患者肿瘤长径为(1.8±0.5)cm,近端切缘距离肿瘤(3.4±0.2)cm,远端切缘距离肿瘤(4.3±0.4)cm,近、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检查数目为(23.3±3.9)枚/例,第6组淋巴结检查数目为(3.4±1.1)枚/例;病理学T138例(病理学T1a23例、病理学T1b15例);病理学N036例,病理学N12例;病理学TNM分期ⅠA36例,ⅠB2例。(3)随访情况。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2~48)个月。3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分别为(125.4±5.8)g/L、(42.4±2.3)g/L、(71.6±2.1)g/L;术后12个月内镜检查评估患者残胃功能,4例残胃中等量食物残留,无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及胆汁反流。38例患者术后均未行化疗,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应用于肿瘤位于胃中段1/3的早期胃癌安全、可行。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 保留幽门胃切除术 三角吻合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