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对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探究。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股骨胫骨折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住院床号的奇偶性将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保守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评分、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明显较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显著,能够对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起到促进作用,改善患者关节的活动程度,并能够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该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后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及在临床防治血栓中脉络舒通丸的作用。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92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对照组48例。观察组应用脉络舒通丸和低分子量肝素钙联合治疗;对照组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即开始抗凝治疗,手术前1天停药,术后第2天继续用药。记录入院时、入院后第7天及术后14 d双下肢静脉超声检查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量、红细胞计数变化量、术后引流管引流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入院后第7天血栓发生率为2例(4.54%),对照组为9例(1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00,P=0.036);观察组术后14 d血栓发生率为3例(6.82%),对照组为11例(22.92%),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4.611,P=0.032)。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术前1 d和术后48 h血红蛋白变化量分别为(23.73±6.89) g/L与(22.10±5.18) g/L;红细胞计数变化量分别为(0.67±0.32)×1012/L与(0.56±0.36)×1012/L和术后引流管引流量分别为(100.27±23.73) ml与(102.40±20.90) ml;两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仅应用低分子量肝素钙防治血栓(OR=10.281,95%CI:1.609~65.689,P=0.014),患者高龄(OR=1.190,95%CI:1.061~1.336,P=0.003),入院时存在血栓(OR=8.346, 95%CI:1.773~39.281,P=0.007)是术后14 d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论脉络舒通丸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下肢静脉血栓。脉络舒通丸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是术后14 d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保护性因素,而高龄、入院时存在血栓是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骨后甲状腺癌行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中临床护理干预的要点与效果。方法:将2022年1月~2023年2月期间本院接收的68例胸骨后甲状腺癌行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器随机法分成两个组别(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予以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疼痛程度与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数据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研究组患者疼痛程度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胸骨后甲状腺癌行颈胸联合胸骨劈开术患者以快速康复外科护理方式进行干预,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降低患者对疼痛的感知,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快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程度。方法:在我院择期行髋部骨折全麻手术的患者抽取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基于ERAS理念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两组患者术后谵妄、术后恢复、谵妄相关不良事件等指标比较。结果:观察组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谵妄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谵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ERAS理念的麻醉苏醒期护理对老年髋部骨折全麻手术患者应用,能明显降低谵妄发生率,缩短谵妄持续时间,控制谵妄相关不良事件发生,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影响,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产科细节护理的相关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将108例产妇分为观察组(细节护理)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54例,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94.44%>81.48%,χ2=4.285)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产后并发症发生率(3.70%<16.67%,χ2=4.960)、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1.85%<14.81%,χ2=4.364)以及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37.02±3.57)分<(44.38±4.11)分,t=9.935]、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36.91±4.43)分<(43.79±3.92)分,t=8.547]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产科细节护理的开展,对于保障分娩安全、预防不良分娩结局有着积极的影响。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消化内科护理中病情评估与护理干预策略的应用效果。通过分析病情评估与护理干预策略之间的关系,以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方法:1. 病例选择:选择我院消化内科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病例,其中包含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肝硬化等常见消化系统疾病。2. 数据收集:对所有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以获取病情评估数据。同时,记录患者在护理干预前后的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等数据。3. 护理干预策略: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案,包括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干预策略,确保其有效性。4.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评估病情评估与护理干预策略对患者的影响。结果:1. 病情评估结果:通过病情评估,发现慢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炎症程度、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面积、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2. 护理干预效果: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生理指标、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均有显著改善。与干预前相比,患者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发生率降低。3. 干预策略的有效性:根据分析结果,发现心理疏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和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策略对消化内科患者具有显著效果。其中,心理疏导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饮食指导有助于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促进康复;用药指导可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认知,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康复训练有助于增强患者体质,提高生活质量。结论: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病情评估与护理干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的病情评估,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变化,为制定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策略,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研究结果为优化消化内科护理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有助于提高护理学科的发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