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镜下激光离断脐带在单绒毛膜单羊膜囊(monochorionic monoamniotic,MCMA)双胎妊娠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总结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共3例采用胎儿镜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的MCMA双胎病例,并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限自建库至2020年12月,收集MCMA双胎通过激光阻断脐血流进行减胎的文献,汇总分析其临床情况、手术指征及方式、病情发展及母婴预后。结果本院3例MCMA双胎于孕17~24周进行胎儿镜下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脐带缠绕,其中2例足月分娩且无母婴并发症发生,1例因胎儿畸形引产。检索到7篇英文文献,无中文文献,共29例进行胎儿镜激光处理脐带的MCMA双胎病例,加上本文报道的3例,共32例。手术指征分别为双胎反向动脉灌注序列7例(21.9%),胎儿发育异常15例(46.9%),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7例(21.9%),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3.1%),双胎输血综合征合并选择性胎儿生长受限1例(3.1%),双胎之一胎死宫内1例(3.1%)。手术孕周14+1~27+3周,无手术相关的母体并发症发生。除外未松解脐带的2例和1例胎儿畸形引产外,余29例均活产。活产儿分娩孕周为24+3~40周,出生体重800~3 800 g。随访时间1月龄~9岁,新生儿死亡4例(原因不详),产前即发现多发畸形1例(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肛门闭锁、副耳),余24例未发现生长发育异常、神经系统损伤等情况。结论对于伴有脐带缠绕等需要减胎的MCMA双胎,采用激光脐带电凝、切断并松解缠绕的方式是安全有效的。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胎儿镜激光手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术后残留吻合血管(RA)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行胎儿镜激光凝固吻合血管术(FLOC)治疗TTTS,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情况。根据术后胎盘是否发生RA分为RA组(24例)和无RA组(33例),比较两组的临床特征、围术期情况、妊娠结局和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等结构特点。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A发生的风险因素。进一步将RA组TTTS产妇分为未缓解组和缓解组,比较两组的胎盘特征和妊娠结局。结果(1)一般临床特征:RA组和无RA组TTTS产妇的年龄、辅助生殖技术应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糖尿病发生率、术前供血儿和受血儿最大羊水深度、Quintero分期以及胎盘位置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FOLC手术孕周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分别为(23.0±2.4)和(21.9±2.7)周,P=0.033]。(2)围术期情况和妊娠结局:分娩孕周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31.8和34.4周, P=0.002);新生儿出生体重RA组显著小于无RA组[分别为(1 648±597)和(2 013±481) g, P=0.003];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RA组显著大于无RA组(中位数分别为0.30和0.11, P=0.005)。(3)胎盘结构特点和影响RA发生的风险因素:RA组和无RA组孕妇胎盘浅表血管分布为平行型的比例分别为29%(7/24)和3%(1/33),交错型分别为58%(14/24)和76%(25/33),混合型分别为8%(2/24)和21%(7/33),单羊膜型分别为4%(1/24)和0,两组产妇4种血管分布类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²=10.214,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是FLOC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OR=24.5,95%CI为1.7~336.2,P=0.017)。(4)RA组内的胎盘结构特点和妊娠结局:未缓解组和缓解组产妇动脉-动脉、动脉-静脉、静脉-静脉吻合血管的发生率、RA总数目、RA总直径、RA比例、胎盘面积差额比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未缓解组的新生儿出生体重差额比显著大于缓解组(中位数分别为0.41和0.28,P=0.036)。结论平行型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可能是FLOC治疗TTTS术后RA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对双胎输血综合征接受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后的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9年4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行胎儿镜激光凝固胎盘吻合血管术,且最终在本院分娩的57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分娩后胎盘灌注特点。根据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将这些患者分为平行型、交错型、混合型和单羊膜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手术情况、妊娠结局和残留吻合血管发生的差异。采用方差分析、非参数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7例患者以胎盘浅表血管分布分类,包括交错型39例(68.4%)、混合型9例(15.8%)、平行型8例(14.0%)和单羊膜型1例(1.7%)。(2)剔除单羊膜型病例后,平行型的发病孕周和手术孕周大于交错型和混合型[分别为23.0周(22.0~26.3周)、21.0周(17.0~24.7周)和22.6周(21.3~23.9周),H=10.306,P=0.006;25.0周(22.6~26.3周)、22.0周(17.4~24.9周)和23.2周(22.4~24.0周),H=9.926,P=0.007;P’值均<0.016 7]。各类型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终止妊娠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出生体重差额比等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3)在残留吻合血管直径方面,交错型小于混合型[分别为0.6 mm(0.1~5.0 mm)和1.4 mm(0.3~5.1 mm),P’<0.016 7],而与平行型[0.9 mm(0.2~3.6 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在脐带插入点距离比方面,交错型分别大于平行型和混合型[分别为0.66(0.59~1.00)、0.49(0.25~0.55)和0.48(0.42~0.53),H=22.545,P<0.001,P’值均<0.016 7];而平行型与混合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可能影响双胎输血综合征胎儿镜激光术后吻合血管残留。术前应充分评估胎盘浅表血管分布类型,个体化制定手术方案,降低吻合血管残留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 and embryo transfer,IVF-ET)拮抗剂方案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联合重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r-hCG)双扳机在改善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临床结局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17年8月期间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生殖医学中心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实施IVF/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的366例卵巢正常反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3组:A组为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在周期单独使用r-hCG扳机后卵母细胞成熟率低并且助孕失败者(n=123);B组为A组患者再次COH助孕采用拮抗剂方案并且使用r-hCG(250 μg)联合GnRH-a(0.2 mg)扳机的周期(n=123);C组为B组患者同期的卵巢正常反应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并单独使用r-hCG扳机的COH周期(n=120)。结果患者一般情况、基础激素水平、促性腺激素(Gn)使用总量及使用时间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较A组的ICSI受精率(90.4% 比 83.8%,P<0.001)、MII卵率(77.6%比44.7%,P<0.001)、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0.3±0.3)枚,P=0.01]、移植胚胎数[(1.8±0.8)枚比(0.6±0.4)枚,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0%,P<0.001)及活产率(31.8%比0%,P<0.001)、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比0%,P<0.001)及活产率(28.0%比0%,P<0.001)均显著升高,并且其周期取消率明显降低(10.6%比27.6%,P<0.001)。B组与C组相比,其获卵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原核(2PN)胚胎数[(5.0±2.8)枚比(6.3±3.8)枚,P=0.03]、优质胚胎数[(1.6±0.6)枚比(4.0±2.6)枚,P=0.02]、新鲜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5.5%比58.0%,P<0.001)及活产率(31.8%比46.8%,P=0.02)、解冻周期的临床妊娠率(32.1% 比 51.3%,P=0.01)及活产率(28.0%比44.4%,P=0.03)均显著降低。结论对于卵巢正常反应但低卵母细胞成熟率患者使用拮抗剂方案同时使用GnRH-a联合r-hCG双扳机可提高卵母细胞质量及胚胎质量,增加优质胚胎数、胚胎移植数及临床妊娠率,改善临床妊娠结局。
简介:摘要:区域化团建工作及“第二课堂成绩单”皆是共青团改革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青年团员需求的变化,共青团传统的组织形式、工作方式已与当前形势不相匹配。工作中应积极探索地域性资源整合联动路径,从“第二课堂成绩单”与区域化团建结合为突破口,实现网格化管理、精准化服务、有序化运作、功能化发展的“区域化团建+第二课堂成绩单”工作格局。同时,为进一步推动实践教学形式创新、培育创新实践人才提供了可行性方案,是共青团积极参与教学实践体制扩展创新的落脚点,有利于实现团组织格局发展的有益探索。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过程,并对不同麻醉时机下母婴的结局进行分析。方法:本次研究由我院96例初产妇的参与进行实施,对应时间选择在2020年8月-2021年5月之间。根据研究要求,将患者按照1:1的原则分两组进行,并在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环节分别选用两个不同时机进行,在胎头拨露达3*3cm2时进行的为对照组,胎先露下降至S+2至S+3之间进行的为观察组。结果:在两组患者会阴情况的分析中,观察组产妇的会阴侧切率、会阴Ⅱ度裂伤率明显较低,会阴完整率得到显著提高,组间对应数值差异符合统计学标准(P<0.05)。结论:在产妇生产中,为避免产妇会阴处出现较大的损伤,减少会阴侧切,针对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的实施,最好选择在胎先露下降至S+2至S+3之间时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