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方法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新疆CDC保存的1960-2019年流脑发病数据,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分离培养和荧光PCR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并开展健康人群带菌调查。采用玻片凝集和荧光PCR方法检测菌株的血清群,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方法检测脑膜炎奈瑟菌(Nm)菌株分子分型特征。结果1960-2019年新疆流脑年发病率为0.02/10万~81.32/10万,病死率为1.05%~20.78%。喀什地区、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市、昌吉回族自治州与和田地区发病数位居前5位。1990年以前,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均以A群为主(81.82%);1990年以后,出现B、C、W和Y群病例(14.00%),密切接触者没有明显优势的血清群,B、A、W、Y、C群分别为23.28%、18.53%、15.52%、9.91%、7.33%。健康人群带菌率为15.50%,16~岁带菌率最高(25.53%),菌株主要血清群为B(52.11%)、W(20.66%)、C(12.21%)和Y(9.39%)。MLST分子分型结果显示,新疆Nm菌株主要克隆群为ST-4821、ST-175和ST-5克隆群,病例Nm菌株以ST-5和ST-4821克隆群为主。结论1960-2019年新疆流脑发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健康人群带菌率高,Nm菌株血清群正在发生变迁。应在重点地区加强流脑疫情的防控,防止流脑的暴发流行。
简介:摘要匹配是观察性研究中选择研究对象的一种常用方法,具有控制混杂因素、提高统计效率等作用,但其控制混杂因素的作用在不同观察性研究中并不一致,匹配在队列研究中能够消除匹配变量的混杂偏倚,但在病例对照研究中匹配本身并不能消除混杂偏倚。在匹配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匹配变量时,研究者可能并不能准确判断该变量是否为混杂变量,若误将真实情况为非混杂因素的变量进行匹配,则会形成过度匹配,造成统计效率下降或引入难以避免的偏倚或增加工作量等;若将真实情况为混杂因素的变量遗漏不予匹配,则会造成混杂偏倚。有向无环图是一种直观的展示不同流行病学研究设计、变量间复杂因果关系的可视化图形语言。本文从有向无环图视角分析匹配在不同观察性研究设计中的作用、匹配性病例对照研究中欲匹配变量的选择标准制定,为今后流行病学研究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乌鲁木齐市健康体检人群MS行为危险因素流行及聚集对不同水平MS评分的影响。方法采用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全民健康体检监测数据库,来自乌鲁木齐市175 927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对面调查及身体测量收集MS行为危险因素及MS评分等信息,MS评分分为0~5分共6个水平,应用χ2检验、趋势性χ2检验、有序变量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及有序结果的logistic回归分析行为危险因素的流行及聚集情况对MS评分的影响。结果样本人群中6个水平MS评分构成比分别为23.82%、27.87%、22.41%、16.03%、8.02%、1.85%。MS评分在不同年龄、民族、饮酒量、饮食类型人群中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评分随过量饮酒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P<0.01),女性评分随现在吸烟率、嗜油/盐率的升高而升高,而随身体活动不足率的降低而升高(P≤0.01)。男女性MS评分均随着行为危险因素聚集数量的增加而升高(P<0.05)。有序结果的logistic分析发现男性行为危险因素≥3个组其MS评分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15(95%CI:1.06~1.26)倍,女性行为危险因素2个和≥3个组,分别是不具有危险因素组的1.38(95%CI:1.22~1.55)及2.02(95%CI:1.53~2.66)倍。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市成年健康体检人群MS疾病行为危险因素聚集越多,MS评分越高,应针对多种不健康行为方式聚集的高危人群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控制MS各个组分的异常,从而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