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7 个结果
  • 简介:雷法章是沈鸿烈主政青岛后,从张伯苓的南开中学延揽至青委以市教育局局长的管理人才。雷法章在青岛近6年的任职期间,始终怀着对张伯苓和沈鸿烈的知遇之恩,以基督徒的虔诚与热忱,悉力以赴,成效斐然,成就了他本人与青岛教育的共同光荣。雷法章的教育管理讲求制度上“整齐划一”与行动上“打成一片”,并由此提出了强健人的体魄、发展人的智慧和改造人的愚弱自私等教育主张,创造性地发展了张伯苓的南开精神。

  • 标签: 雷法章 青岛 教育
  • 简介:1937年"七七"事变前的民国时期,青岛地方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小学教师利用暑假开展了大规模的培训。始于1923年的暑期讲习会是青岛小学教师培训的肇始,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举办的暑期讲演班为1932—1936年间暑期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地方当局的重视、蔡元培对青岛教师教育的垂注,以及青岛小学教师自身的培训诉求,是"七七"事变前青岛小学教师培训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

  • 标签: 民国时期 青岛 小学教师 教师培训
  • 简介:凌道扬是中国治林事业的先驱者、林业科研和教育的创始人。1922年他代表中国政府接收青岛林业,出任胶澳首席林务官,奠定了近代青岛林政、林权、林业教育和公园旅游资源的基业。凌道扬率先提出了"水土保持"的理念,是中国林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合作的开路先锋。凌道扬的治林事业及其林学思想值得后人研究、学习和借鉴。

  • 标签: 凌道扬 青岛 林业 林业教育
  • 简介:黄际遇是民国数学教育界的泰斗和骈文教学的名家。他在任教武昌高等师范学堂、广州中山大学、国立开封大学之后,1930—1936年寓居青岛,先后任国立青岛大学理学院院长、国立山东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在杨振声辞职期间出任青岛大学校务会议临时主席,是20世纪30年代青岛教育史上一个不可多得的学术大师。黄际遇一生治学行谊素为海内外学人推崇,被誉为"博学鸿才真奇士,高风亮节一完人"。

  • 标签: 黄际遇 青岛 大学 教学与科研
  • 简介:丘处机是金末元初中国道教的里程碑人物,其修道经历在全真道诸子中独树一帜。丘处机曾数次登临崂山布道、题诗,以其道界名望和道教学识推动全真教传入崂山,对元代崂山道教的勃兴具有历史性贡献。丘处机高举三教合一的旗帜,融摄儒家和佛教思想,促进了中国传统道教的变革。丘处机对金、南宋和蒙元不同统治集团的情感取舍,是出于全真道的政治选择,统治者的扶持客观上刺激并促进了全真道的发展。

  • 标签: 丘处机 崂山 全真道 道教思想
  • 简介:汪静之以情诗风靡五四文坛,他的诗歌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思想解放与艺术革新的重要一环,而且带有戏剧性人生和个人罗曼史的痕印。1933年,汪静之来到青岛任市立中学国文教员,成为青岛20世纪30年代教师作家群体不可多得的一员。青岛是汪静之最喜爱的城市,他还把这份喜爱分享于郁达夫,引来郁达夫对青岛的瞩目。探寻汪静之的诗歌创作成就和人生轨迹,既能丰富青岛的人文历史资源,还具有校准现实唤起思考的意义。

  • 标签: 汪静之 中国现代文学史 人生轨迹 艺术革新 思想解放 作家群体
  • 简介:萧涤非在山东大学近半个世纪的中国古典诗歌教学及研究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萧涤非的学术道路从20世纪30年代的青岛起步,并以1949年为界限明显地分为前期侧重乐府、后期侧重杜甫诗歌两个阶段。萧涤非的杜甫研究享誉海内外,他为这一千年热点赋予了"人民性"的时代色彩,折射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陆学者的思想和学术风貌。

  • 标签: 萧涤非 青岛 山东大学 乐府 杜甫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在诸多的教育原则中,“重视个性原则”究竟出于哪位教育专家的思想,无法考究。负责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临时教育审议会,基于对日本过去教育的深刻反省,使用了这个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权威性文献《学会生存》,把这个原则作为了当代教育的宗旨。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就开始运用了这个原则。他对学生的个性特征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论语》载有许多这方面的材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不乏使用个性原则进行教育实践的成功的范例。那么,在集体教育中有无贯彻这一原则的可能?如果可能,究竟应当怎样运用这一原则?这是班级工作中一个值得深究的重要课题。

  • 标签: 班级集体 《学会生存》 世界教育史 教育实践 教育原则 集体教育
  • 简介: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是20世纪初叶中德两国在华合作建立的第一所高等学校。它以中德政府合办的优势、极富近现代教育特质的课程体系和兼顾中国传统教育的需要,开启了青岛近代高等教育的大门。它直接影响了青岛国际化、开放性的教育模式和以自然科学见长的高教特色的形成。同时,也给青岛教育带来长期的殖民化阴影。

  • 标签: 青岛特别高等专门学堂 青岛近代高等教育 历史研究
  • 简介:青岛的文学创作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高峰景象,形成了教育界的作家群落。一批作家云集青岛大中小学教育领域,各类文学体裁佳作连篇。青岛的风土人情、学校师生生活成为创作素材,一些作家的创作生命在青岛得以升华。青岛教师作家队伍的壮大和文学创作的繁荣缘于青岛优越的地缘优势、兴盛的城市文化产业,教育的重视与普及为教师作家创造了生存的栖息地,国立青岛(山东)大学的创办构筑起教师作家的人才高地

  • 标签: 20世纪30年代 青岛教育 作家群
  • 简介:弘一法师李叔同是一个在僧俗两界都留下了巨大声响的人物。出家前的李叔同集绘画、书法、音乐、金石、篆刻以至诗歌、戏剧等多种才华于一身,是近代中国不可多得的全才艺术教育家;出家后的弘一法师被佛门尊为重兴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师。1937年春李叔同来青岛弘扬佛法,居留半年,既留下了中国宗教史上的一则佳话,又结成青岛海天之间的一段情缘,为人生的选择提供了一片广阔的思考空间。

  • 标签: 弘一法师李叔同 教育思想 青岛 佛教 研究
  • 简介:在商品经济的冲击下,如何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增强集体主义教育的活力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显然,在迅速变革的社会现实面前,集体主义教育的观念、形式和方法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变革。在这里,仅就集体主义教育中的两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 标签: 集体主义教育 中小学德育 纪律观念 社会强化 精神需要 同学关系
  • 简介:梁启超和福泽谕吉都来自封建旧营垒,又都受现代西方文明的洗礼,他们极具启蒙主义特征的教育思想形成于中日两国近代化的转型时期。梁启超深受福泽谕吉的影响,把塑造体验人格、享有人权的“新民”作为教育救国的出发点;福泽谕吉视发展智慧为日本文明开化的当务之急,将实学作为振兴日本的工具。

  • 标签: 梁启超 福泽谕吉 教育 近代化
  • 简介:荀子和亚里士多德是东西方抑恶扬善论的代表人物。他们在衰颓混乱的社会和与前人的思想对垒中,洞悉出人性之恶的根源。他们诉求于教育,并通过审美,达到改造人性的目的。他们的理论本旨相似,观点逼肖,但表现形式各有千秋。荀子采直接论证的方式,扬善为了抑恶,抑恶是教育的出发点;亚里士多德则用思辨推理的方式,通过政治学、伦理学等宏富而浑厚的著述阐示人避恶。

  • 标签: 荀子 亚里士多德 善与恶 教育
  • 简介:王统照在青岛工作、生活了近30年。在他大量的文学作品里,有许多在青岛、写青岛的诗文,以及反映其教师生涯、教育思考的力作。王统照在旅欧期间对教育进行了专门考察,美育是王统照最重要的教育主张。

  • 标签: 王统照 青岛 教育
  • 简介:杨振声是国立青岛大学的惟一一任校长,也是国立山东大学的奠基人。作为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杨振声打破门户广揽名家的办学方针,严格整肃不由任便的治校原则,撙节支出添增图书、实验设施的经营政策,为青岛大学的历史涂上了一笔重彩,创造了青岛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凡业绩。杨振声清正廉洁、平等待人、长于肆应的人格魅力,折射出大学校长的伟岸风范。

  • 标签: 杨振声 国立青岛大学 教育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