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回肠造口对于患者吻合口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术前完成标准新辅助治疗;(2)手术方式为腹腔镜下根治性直肠癌手术;(3)术中经取出标本的辅助切口行保护性肠造口术,分为横结肠造口和回肠造口;(4)术后接受定期随访;(5)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1)肠造口术与直肠癌根治术非同期进行;(2)手术中无肠吻合过程,如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3)诊断时直肠癌已发生远处转移或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患者。根据上述标准,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北京协和医院外科收治的208例新辅助放化疗后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并行保护性横结肠或回肠造口的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48例,女性60例,年龄(60.5±11.1)岁。根据选用的肠造口方式不同,分为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148例)和保护性回肠造口组(60例)。主要观察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率、发生时间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国际直肠癌研究组分级,A级无症状,不需治疗;B级有症状,可保守治疗;C级需二次手术);其他观察指标包括造口开放时间和造口流量、术后住院天数、造口相关并发症及术后肠道菌群情况等。结果208例患者术后共发生吻合口漏28例(13.5%),其中迟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发生)2例(7.1%),早发型漏(手术吻合后30 d内发生)26例(92.9%)。早发型漏中,A级漏11例(42.3%),B级漏15例(57.7%),未发生C级漏。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12.8%(19/148)比15.0%(9/60),χ2=0.171,P=0.679]和早发型吻合口漏分级[A级:5.4%(8/147)比5.1%(3/59);B级:6.8%(10/147)比8.5%(5/59),Z=0.019,P=1.00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护性横结肠造口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造口还纳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保护性回肠造口组比较,保护性横结肠造口组肠道菌群失调发生率更低[6.8%(10/148)比40.0%(24/40),χ2=34.503,P<0.001];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更低[0比8.3%(5/60),P=0.002];造口周围皮炎发生率也更低[12.8%(19/148)比33.3%(20/60),χ2=11.772,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根治性手术时行保护性横结肠造口或回肠造口可行性和疗效均相近,但保护性回肠造口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失调、肾功能损伤和造口周围皮炎的发生率较高,应予以重视。
简介:摘要呼吸系统疾病和(或)缺氧所致肺动脉高压这一分类中,涉及的呼吸系统疾病包括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尽管OSA动物模型能够出现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障碍的结局,但既往关于OSA与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文章并未直观回答单纯OSA能否导致肺动脉高压,且结论尚不完全一致。本文希望通过复习以往相关文献,得到一个相对明晰的答案。
简介: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诊断标准需要考虑不同临床特征和不同病理生理表型,以及相关的靶器官损害;严重程度的评估需要考虑是否修改目前单一指标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治疗决策应该考虑病理生理亚型和疾病的靶器官损害,而不只是依赖于AHI的病情评估标准。
简介:摘要人脸识别作为快速、简便的身份识别手段,广泛应用于生活的多个领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部分患者伴随着面部结构的异常,成为人脸识别的潜在应用场景。本文综述了人脸识别在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筛查和诊断的相关研究进展,以期提供新的诊疗思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合并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及治疗。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以《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编委会编委收治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患有盆腔肿瘤,接受过盆腔放疗;(2)肠镜提示直肠有炎性反应或溃疡。排除标准:(1)放射治疗前有心身疾病史;(2)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阅读和理解手机展示的问卷中的问题;(3)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根据主客观管理分析(SOMA)自评量表、躯体症状健康量表(PHQ-15)、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AD-7)和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来设计《放射性直肠损伤心理调查》电子问卷。通过微信群将该问卷发给编委管理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本研究观察指标:(1)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采用SOMA自评量表,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轻度(≤3分)、中度(4~6分)和重度(≥6分);(2)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生率:分别采用GAD-7、PHQ-9和PHQ-15自评量表进行评估;(3)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结果共回收71份合格问卷,41份(56.9%)来自广州。71例患者中,男6例,女65例;年龄(55.7±9.3)岁,<60岁者48例(67.6%),确诊放射性直肠损伤中位病程2.0(1.0,5.0)年。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估:轻度18例(25.4%)、中度27例(38.0%)、重度26例(36.6%)。焦虑和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发生率:无合并症的患者共12例(16.9%);发生焦虑、抑郁或躯体症状障碍的患者共59例(83.1%),其中2例患者只合并焦虑、1例患者只合并抑郁、9例合并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焦虑+抑郁、4例合并焦虑+躯体症状障碍、2例合并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三者并发者40例。焦虑、抑郁、躯体症状障碍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分级相关性:与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轻-中度组患者相比,重度患者的焦虑和躯体症状障碍的严重程度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Z=-2.045,P=0.041);但两组患者间抑郁程度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Z=-1.176,P=0.24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放射性直肠损伤症状评分与患者的焦虑(r=0.300,P=0.013)、抑郁(r=0.287,P=0.015)及躯体症状障碍(r=0.344,P=0.003)程度均呈正相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放射性直肠损伤患者的焦虑、抑郁、及躯体症状障碍的发病率极高。有必要加强躯体症状障碍的诊断及治疗,以减轻患者盆腔会阴疼痛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自开展以来经历了最初的欣喜狂热到后来的冷静反思阶段,充满争议。而挪威卫生部叫停taTME,其原因之一就是较高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本研究通过统计中国taTME病例登记协作研究(CTRC)数据库中的病例资料,了解我国taTME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1月15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CTRC数据库中来自全国43家中心的1 668例taTME手术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排除未行消化道重建的98例患者以及术后并发症资料不完整的109例患者,1 461例患者纳入分析;男性1 036例(70.9%),女性425例(29.1%);年龄(58.2±15.6)岁;体质指数(23.6±3.8)kg/m2。根据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SREC)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定义吻合口漏及其严重程度,统计taTME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分析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评估单中心累计taTME手术例数的多少对发生吻合口漏的影响,了解taTME手术登记数≥40例的高流量中心在taTME开展初期的20例与近期开展的20例发生吻合口漏的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本组1 461例接受taTME手术的患者发生吻合口漏103例(7.0%)。其中男性71例(68.9%),女性32例(31.1%);年龄(59.0±13.9)岁;体质指数(24.5±5.7)kg/m2;吻合口距肛缘(2.6±1.4)cm;ISREC A级39例(37.9%),B级30例(29.1%),C级34例(33.0%)。腹腔镜辅助taTME(Lap-taTME)组发生吻合口漏89例(7.0%,89/1 263),单纯经肛taTME(pure-taTME)组14例(7.1%,14/198)。taTME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的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未使用吻合器吻合(P=0.004)和未行预防性造口(P=0.013)为taTME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taTME手术登记数≥30例的中心有16个(37.2%),taTME手术累计例数1 317例,发生吻合口漏86例(6.5%);而<30例的中心有27个,累计手术144例,发生吻合口漏17例(11.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3,P=0.019)。taTME手术登记数≥40例的中心有13个,前期的260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29例(11.2%),近期的260例发生吻合口漏12例(4.6%),前期与近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52,P=0.006)。结论taTME手术使用吻合器吻合及行预防性造口,以及积累足够的经验,可能会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