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甘肃省兰州市兰州手足外科医院骨科收治的8例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19~50岁,平均35岁。所有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10 cm×9 cm~13 cm×8 cm。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皮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没有发生血管危象。有1例患者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所有患者获2.5~4.5年(平均3.8年)随访。受区外形较好。末次随访时按Iowa等提出的胫骨骨折疗效评定方法评定疗效:优3例,良4例,可1例。结论小腿内侧皮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可减轻供区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壁下动脉穿支(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兰州手足外科医院就诊的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患者9例,采用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进行修复,分析其临床效果。患者年龄18~51岁,软组织缺损范围24.0 cm×8.0 cm~32.0 cm×8.5 cm。DIEP皮瓣以外侧穿支供血,供区直接缝合。皮瓣延迟的时间6~10 d;断蒂时间18~21 d。结果1例发生小的皮缘裂开,术后2周自然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2.0~4.5年,平均(3.8±1.4)年。供区切口愈合好,未发生腹壁切口疝,未见明显功能障碍;受区外形、功能均恢复较好,临床效果均满意。结论DIEP皮瓣延迟带蒂转移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安全、可靠,可降低对供区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修复胫前相邻双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因胫前相邻双创面用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带蒂转移术治疗的1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10例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38岁(21~45岁);软组织缺损的范围为2.0 cm×2.5 cm ~ 4.5 cm×4.0 cm。术中,将腓肠肌内侧头分成一蒂两瓣,修复胫前相邻两创面,肌瓣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肌瓣全部成活,术后没有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小的伤口裂开,经2周换药处理自然愈合。术后均随访,随访时间平均3.5年(2.0~4.5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结论腓肠肌内侧头一蒂两瓣转移适用于胫前相邻小创面的修复,可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2例对侧小腿软组织缺损患者,均以胫后动脉为蒂小腿内侧筋膜瓣联合内侧半比目鱼肌瓣桥式带蒂转移术治疗。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年龄18~53岁,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2 cm×8 cm~18 cm×9 cm。筋膜瓣、肌瓣和血管蒂表面行一期中厚网状游离植皮,供区直接缝合。小腿内侧一蒂两瓣移植成活后,再行断蒂术。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的筋膜瓣和肌瓣全部成活,术后均未发生血管危象。1例发生肌瓣远端小块植皮坏死,经2周换药处理后愈合。术后随访2.5~4.5年(平均3.8年),受区和供区外形较好,疗效较满意。结论小腿内侧一蒂两瓣桥式带蒂转移修复方法适用于治疗小腿仅有1条主要血管的软组织缺损的治疗,可减轻对供区的损伤。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胃穿孔通过单纯胃修补术与胃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随机抽取的40例急性胃穿孔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例,对照组使用传统胃部分切除术治疗,观察组使用单纯胃修补术治疗,分析不同手术治疗的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100%,对照组为72.5%,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时长、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长上,观察组各项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通过单纯胃修补术与胃部分切除术治疗均可以得到一定治疗效果,其中胃修补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治疗疗效,加快手术治疗速度,术后恢复更快。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镜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选出我院的84例肝癌病患,根据术式的差异将他们分为研究组A与研究组B各42例,研究组A开展开腹肝部分切除术治疗,研究组B开展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对照其效果。结果对比研究组A与研究组B病患的术中相关指标,研究组B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都比研究组A少,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A的并发症出现率以及1年、2年生存率依次是9.5%、88.1%、76.2%,研究组B依次是2.4%、85.7%、73.8%,研究组B均比研究组A低,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和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相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疗效显著,其优势主要体现在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切口长度短、并发症出现率低等方面,可推荐运用。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通过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来自我院 2015年 2月至 2016年 12月期间收治的 10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对比组,各组均为 50例,对照组运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分析不同手术治疗下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与切口长度等指数上,观察组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观察组为 6%,显著低于对照组 24%,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通过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可以有效的提升手术治疗速率,降低手术创伤,减少术后并发症,患者接受度更好。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6反式信号通路在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方法SPF级健康雄性C57BL/6野生型小鼠和IL-6R-/-小鼠各84只,12~14周龄,体重25~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野生型小鼠分为4组(n=21):假手术组(SH组)、手术组(S组)、sgp130Fc(特异性IL-6反式信号通路阻断剂)组(F组)和sgp130Fc+手术组(FS组)。S组和FS组在七氟烷麻醉下行胫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SH组和F组行七氟烷麻醉但不施行手术。麻醉前FS组和F组腹腔注射sgp130Fc 10 mg/kg。术后24 h时腹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1β和TNF-α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IL-6、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DG区小胶质细胞的激活情况(n=6);术后第3天进行场景性恐惧逃避实验测试(n=15)。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IL-6R-/-小鼠分为4组(n=21):假手术组(KO-SH组)、手术组(KO-S组)、saline组(KO-C组)和特异性IL-6反式信号通路激活剂hyper IL-6组(KO-H组)。KO-SH组和KO-S组的处理措施分别同SH组和S组。KO-C组腹腔注射100 μl 0.9%NaCl溶液,KO-H组腹腔注射100 μl hyper IL-6 40 μg/kg,24 h后腹腔静脉采血,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1β和TNF-α浓度,随后处死小鼠取海马,采用ELISA法测定海马IL-6、IL-1β和TNF-α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海马DG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n=6);术后第3天进行场景性恐惧逃避实验测试(n=15)。结果与SH组比较,S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与S组比较,FS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增加,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降低(P<0.05)。KO-S组和KO-SH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KO-C组比较,KO-H组小鼠场景恐惧测试僵直时间百分比降低,海马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血浆和海马IL-6、IL-1β和TNF-α水平升高(P<0.05)。结论IL-6反式信号通路参与了小鼠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发生的过程。